-
作者:汲平2009-09-18 14:07:25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馬克思主義認為:對于藝術的思潮、流派或藝術家,只有在歷史的發展中才能認識它的產生原因,判斷它的價值,從而便于我們批判地借鑒。
六朝是中國歷史上動蕩分裂的亂世,然而它卻是華夏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相融合的時代。這一時期的文學詩歌、書法繪 畫、工藝美術,堪稱璀璨繽紛、絢麗多姿,六朝的文化美術是上承秦漢,下啟隋唐的紐帶。在中華文藝發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中制瓷工藝便是一筆豐厚的 歷史文化遺產。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們勤勞聰明的祖先就發明了原始青瓷。到了三國兩晉時期步入成熟發展階段。除了胎質 堅致,釉色青碧,造型多樣外,在裝飾上首創了彩繪藝術。關于我國彩繪瓷出現的時期,國內外陶瓷界歷來都認為始于公元9世紀的唐代中晚期,以湖南長沙窯、四 川邛崍窯為代表。誰知,石破天驚,1983年南京市博物館改古都在南京中華門外長崗村一座孫吳古墓中,意外地清理發掘出一件青黃釉黑褐彩羽化升仙青瓷蓋壺 (見圖一)。該壺高32.1公分,口徑12.6公分,腹徑31.2公分,底徑13.6公分。造型別致,在肩部兩側貼塑四個獸形鋪首;器身前后中央各堆貼佛 像一尊;腹之上部左右飾一對長翼鳥。自壺的蓋頂至器身以黑褐彩通體滿畫。其盤口處繪一圈三角形裝飾帶;腹部上下二層為21位持節羽人,四邊襯托云氣紋、仙 羊紋;頸部有一周仰蓮紋。整幅畫面充滿佛道仙境氣氛。壺蓋內有子口,紐頂為一雕塑珍禽,其內外均有黑褐彩繪畫,因燒成溫度不高,胎釉結合欠佳,再加上受到 外部溫濕度變化的影響,器身部分釉面出現剝落現象。由于目前全世界僅此一件,屬于清理發掘出土的完整早期釉下彩繪瓷器。故已被國家文物局許列為國寶級文 物。曾記得,1984年秋,余陪同故宮博物院已故著名陶瓷專家馮先銘先生至南京市博物館鑒賞該壺時,他以驚奇的口吻說,如果不是我們考古發掘出土的,誰都 不敢說這是一千六七百年前的彩繪瓷。這一發現太重要了,它將我國彩繪瓷的出現時間從9世紀唐代一下子提前到公元3世紀孫吳了!
無獨有偶,筆者于1999年在南京朝天宮古玩市場上發現過一塊吳末西晉初的淡青釉黑褐彩云龍紋殘盤片(見圖 二)。它的繪畫風格與兩漢六朝的石雕、磚刻、漆畫云龍紋十分相似。后經科學測試表明,它系釉下彩,以含錳稍高的氧化鐵為著色劑,燒成溫度1180℃。根據 熱釋光測定,其年代約1600多年。2002年上半年,在南京市區大行宮一帶的基建工地上突然發現了六朝時期遺骸遺存,出土了一批六朝早期孫吳時的青釉黑 褐彩殘器碎片,其器型多蓋壺,有的尚能修補復原(見圖三)。此外,還有少量的盤、洗一類的器皿。從紋飾上看有青龍、朱雀、白虎、奔鹿、飛天佛像、奇花異 草,及云氣紋、菱形紋等等(見圖四五)。
令人振奮的是,2004年4月,南京市博物館考古人員又在該市秦淮河南岸船板巷皇冊家園建筑工地上清理發掘出一 件帶蓋黑褐彩瑞獸珍禽紋雙唇口青瓷罐(俗稱“泡菜缸”)(見圖六)。伴同出土物竟有40多枚木筒,分別帶有孫吳“赤鳥元年”(即公元238年),赤鳥十三 年(即公元250年),“永安四年”(即公元261年),西晉“建興三年”(即公元315年)等紀年。這一重要發現,為我們進一步研究中國古代彩繪起源斷 代,提供了確切可靠的實物依據。故而備受海內外歷史界、陶瓷界專家、學者的關注。
綜上所述,六朝孫吳時期的彩繪瓷畫器當為中國彩繪瓷之始祖。它的藝術風格可以用“古拙樸實,雄健渾厚”八個字來 概括。尤其是所畫人物、動物的形象,洗練卻不乏生動,追求神似,但又不忽視形似。例如一件“飛天”殘片(見圖七),似像非像,耐人回味,此乃作者充分發揮 藝術想象力所致。六朝彩繪瓷畫的題材主要是瑞獸畢現、珍禽會集、慶云環繞、芝草叢生,與神仙人物一類內容,給人一派祥瑞的遐想。此均系東漢以來人們崇拜道 佛虛幻神話思想的產物。特別是佛像與蓮花的出現,充分說明民間的信仰和國家的思想開始發生轉變,外來文化在不斷地深化影響。而瓷器裝飾不僅成了這種政策的 一個歷史見證,而且使我們亦可了解當時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思想狀態,并有助于推進我們探索六朝時期中國繪畫藝術的高超發展水平。 繪畫藝術和其他美術一樣,具有自己的民族風格和時代特征。漢代在我國封建社會是一個上升時期。經濟和文化都有很大的進步,作為意識形態的漆畫藝術,在繼承 春秋戰國及秦代的優秀傳統基礎上有迅速的發展。其題材內容,無論是動物還是人物,在形象的塑造、構圖的處理與線條用色等方面,那種質樸稚拙和嚴謹莊重的風 格都有著鮮明的時代氣息,它給六朝的瓷畫藝術帶來了積極的啟迪和影響。無論在內容上、形式上,還是在藝術構思的表現力上幾乎全方位地接受了漢代漆畫藝術風 格。而漢代和漆畫創作工藝與裝飾工藝又同戰國楚人風采有著顯著的傳承關系。研究漢代漆畫,當以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墓出土的兩具精美的彩繪漆棺為代表(見圖 八)。漆棺繪畫布局嚴謹,繪畫生動,線條奔放,尤其是云氣紋,氣勢恢宏。在流云中還畫有各種神仙怪物,栩栩如生。云氣象征天體,象征死者可以隨著云氣飛升 上天。這種表現與當時道家佛家推崇的羽化升天思想有著密切關聯。同樣,我們在六朝孫吳時期黑褐彩瓷畫上亦常見在云氣中有飛翔的禽鳥、奔跑的走獸,以及羽 人、飛天等圖像。其繪畫生動逼真,以線條為主,結合塊面。風格上凝重厚實,自然古拙。在色澤上黑褐彩濃郁深沉,氣韻昂然。特別是彩繪瓷畫上常見的菱形紋邊 飾,更是同楚漢漆畫文化密切融合。誠然,六朝彩繪瓷在排列形式、繪畫技法與工藝手段上與漆畫相比還是有所不同、有所變化。其中最明顯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漆 畫直接用彩料在器身上作畫。而六朝彩繪的工藝,則采取先用氧化鐵青色劑在瓷胎上繪畫,后上一層釉,再置于高溫窯爐中一次燒成。在繪瓷學上稱之為釉下彩。它 的特點經久耐用、永不褪色,這種瓷繪工藝在六朝孫吳時期首開先河,一直延續千百年。
總之,六朝孫吳青瓷上始創的彩繪技藝,是當時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一個重大的突破,具有劃時代里程碑的意義,它對后世異彩紛呈、萬紫千紅的彩繪瓷的發展演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來源:網絡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