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05 16:00:08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自1989年北京中國美術館的《中國現代藝術大展》之后,前衛藝術基本上退出了中國的主流藝術社會,但是,前衛藝術家一直活躍于國外的許多展覽之中。而北京城郊的畫家村或藝術家村中的藝術家,也一直是有進有出,人來人往,而最引人注目和最受歡迎的就是那些來淘金的洋人。藝術中的“地下活動”經過幾年的磨練,在2000年終于從地下轉為地上,“上海雙年展”開啟了中國官方的大型藝術展與國際對話的平臺,因此,關于“上海雙年展”的開拓性就成了許多人津津樂道的話題。
有人認為“上海雙年展”解決了中國與國際社會對話的問題,為此,批評家劉驍純提出了不同的意見。我們也認為這個問題沒有解決,“上海雙年展”只是打了一個擦邊球而已。
前衛藝術在中國一直沒有斷絕過爭議,從1989年中國美術館內的槍聲,到2000年“上海雙年展”的“外圍展”中的各種極端的表現,前衛藝術面臨著許多從未有過的問題。其中的許多問題并不是藝術問題。
本網和1月18日的《文藝報》發表了《以藝術的名義:中國前衛藝術的窮途末路》一文后,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毫無疑問,這是必須正視的一個話題,不能置之不理,也不能任其發展。前衛藝術作為對那種陳舊觀念和落伍方式的一種反動,在現代藝術的發展中有積極的意義,但是超越了社會道德和法律、超越了人性和公共利益,藝術的極端和癡迷都背叛了藝術的真諦,也背叛了作為人所應遵循的基本的為人的準則。不管何種藝術的行為如何前衛,都應該在一定的底線范圍之內,這個底線就是藝術的命根,是藝術和非藝術的界限,包括不能超越社會道德和法律,不能超越人性和公共利益,不能僅是以藝術的名義。
顯然,行為藝術也不只有一種方式。像烙印、割肉、放血、食人以及虐殺動物等極端的表現只是行為藝術的一種趨向,或者說是一部分行為藝術家的行為。最近有文章介紹一位行為藝術家,也是“腦后束發”的那種,他的名片上的頭銜是:畫家、大地藝術、縫合大地綠色工程總策劃,他的藝術行為是:用草、樹種、科技肥、綠色色素、稀料給延安寶塔山脈群中的21座山(象征21世紀)蓋上綠色條紋被子。每間隔21米即建一條綠化帶,像綠色繩子縫合起蒼涼多皺的山體。縫合完成后全面綠化。“縫合大地綠色工程”作為“保衛延安”的壯舉,“旨在用綠色縫合人心,用穩固的植物群落遏制水土流失,用大量的景觀帶動旅游,使老區人民脫貧致富。”不管這件事是真是假,也不管這件作品做成做不成,其創意都是好的。因為這樣的藝術有益于人民,所以有人評價這位藝術家是“做著人應該做的事兒”。由此可見行為藝術也可以融入到社會之中,也可以以藝術的方式服務于社會。按照有些人的邏輯,這件作品也可以這么做:到延安去砍樹,以此警示人們要用“穩固的植物群落遏制水土流失”,因為虐殺動物的前衛藝術家就是用虐殺動物來號召人們保護動物的。可見行為藝術用什么樣的行為很重要。
為了深入地研究相關的問題,本網和《文藝報》一起開展了對前衛藝術極端表現這一問題的討論。
我們指出目前所出現的問題,并不希望一竿子打翻一條船。指出問題是希望大家來正視這些問題的存在,希望能引起對這些問題的深入的思考,從而引領中國的前衛藝術從窮途末路中走向正道,這樣或許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國的前衛藝術與國際社會對話的問題。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