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05 16:03:25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一位藝術家穿著長滿水芹的衣衫,同時還展示出一周以來的制作過程。
一部用舊報紙層層包裹著的電話。
在粗糙的畫布上,畫著幾圈簡單的彩色同心圓。(例圖 《箭靶》 強斯 1974)
習慣上認為藝術應具備某種傳統形式美的人,固然無法接受上述的美國藝術。即便心無成見、包容度高的少數讀者,若非熟讀藝術書,了解藝術家想傳達的理念,也是隔岸觀花,看得一頭霧水。
究竟一般大眾,在未經專家引導,又不太可能閱讀大量書籍,記憶一大堆藝術名詞、理論的情況下,有無便捷之道能夠認知、了解甚至欣賞當代日新月異、變幻莫測的美國藝術呢。
有次在國內的博物館里聽到解說員在一幅名畫前,詳盡地述說著畫家的生平傳奇,并用極度褒獎但空泛的形容詞贊美著作品的色彩、造型。觀眾雖聽得津津有味,但走到下一幅印象派作品前又是一臉然,等待著新的解說。另有一次,我在紐約大都會美術館里,看到一位老師帶著十來位小朋友,席地坐在畢加索的畫作前。她請一位名叫約翰的男生出列當模特兒,告訴大家—般畫家都畫有特,定姿勢的模特兒。隨后要求男孩又轉了幾個姿勢,她說:“不論約翰怎么轉身都是約翰。畢加索只是把好幾個角度的約翰畫在一起而已。”就這樣,在接下來的許多立體派畫作前,小朋友都沒問題了。
藝術以及許多領域的知識難為大眾接受,一方面受制于過多艱澀的名詞,這是專業上的細分,甚至是鉆牛角尖的結果;另方面則是肩負信息、知識傳達者的失責,這或許是這些人所知有限,或是不懂得將這些知識以較淺顯、平凡的語言表達出來所致。為此,本文試圖盡量少用不必要的專有名詞、人名,而從因果關系、藝術家表達的目的、形式的類型等方面來剖析當代的美國藝術。不從皮相人手,抑或使讀者對個別作品無法深入了解,但認知了總體的骨干后,就像如來佛,盡管孫悟空再怎么變,總逃不出他的法眼。
歐洲藝術的影響
1913年在紐約軍械庫一次成功的大型展覽,以及1941年大批藝術家因逃避第二次世界大戰而遷移美國,將歐洲的藝術成果引進新大陸,造成深遠的影響,包括:
一,抽象繪畫
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的畫面上看不到任何我們熟悉的生物、景觀、物體;這種沒有描繪對象的繪畫,叫做非具象繪畫。另一類則是將描繪對象簡化、變形、抽出畫家強調之要素的繪畫。非具象繪畫雖由康定斯基和克利等人最先提出具體的理論和創作作品,但像19世紀末的修拉利用科學分析的方法以色點構成畫面的突破性技巧,20世紀初野獸派對塊面色彩本身的彩度、亮度、相互間的沖突或協調性等的研究,以及立體派因分解對象物、意外造成形狀的自由表現性都對它有重要影響。
在康定斯基和克利意圖以色彩、點、線、面等繪畫語言創造并構成新的繪畫形式后,不淪在歐洲或美國大致都朝著三種方向進一步發展。
1.對于繪畫基本元素與人類視覺作用的探索:這種藝術多半不具人性,許多作品是由藝術家設計后交給工廠機器制作而成。有一類畫家為了避免復雜內容干擾主題的表達,只以最簡化的幾何圖形、少數特定的色彩來作畫,沒有背景、沒有縱深。例如名叫凱利的畫家,從地上沿墻壁立起一個榻榻米大小的藍色鋁板,又在藍色鋁板前的地板上垂直緊貼著同樣大小的純白的鋁板。他要求觀眾(大致和鋁板等高)站在白色鋁板的前緣,注視著對角線兩片鋁板的交界處,從而感覺藍白的對抗以及產生的奇特視覺效果。也有人用1000根各長2米的金屬管,以算術級數為間距平鋪在地上,當成作品。
另有一類藝術家更深入地研究眼睛的錯覺理論,繪制出各種復雜的圖案,甚至利用機器將之轉動來產生顫動、幻像、空間錯亂、色彩偏離等效果。也就是所謂的歐普藝術。
2.以非具象為形式,表現畫家個人內涵的作品:從凡·高以來,在德國表現主義畫派和超現實主義畫派中,一直有許多藝術家主張藝術品應為個人主觀性的展現。這些主觀性或是一種心理情緒、人生感受、潛意識的內容,或是美學的總體素養。透過畫面里的人物姿態(常被夸大、詭異光線、異地風情、光影氛圍等技巧,從而營造出個人色彩強烈的作品。
當非具象繪畫逐漸被接納后,藝術家又多了—種表現個人內涵的方式。他們可以只借用幾何圖形、不規則的線條、肌理、質地來呈現個人的喜、怒、哀、樂。
許多批評非具象繪畫的中國人,因為此類作品中少掉了熟悉的圖像媒介者(如人物表情)而認為非具象繪畫盡是騙人的謊言。但他們卻認定:同樣用毛筆拉一條直線,卻會有筆力、剛柔的差異,且每個人因為心情的變化會影響字體的形狀;他們更相信字體的大小、毛筆的粗細、墨的干濕都會影響字跡給人的感覺。我舉書法為例,意在說明:這種看似任何人都可以繪制的作品,其實蘊涵著創作者的美學總體素養。線條的流暢度、層次的講究、色彩的分布及選擇、內容的平衡或對比、各種技法的熟練度和呈現的效果,以及營造的氣氛如何,都會決定作品的優劣程度。為了使作品的背景更豐富,他們也利用沙子、木屑等材料和膠混合粘在畫布上,有時還用刀子或其他工具刮、擦畫面。
3.混合式的非具象繪畫,是綜合著以上兩者特色的作品。像前面介紹的彩色同心圓,—方面利用色彩彼此間的配置關系來影響視覺,一方面利用粗糙的畫布、圓形的相對工整性、油料的暈染來詮釋個人的美學思想。
抽象繪畫并未局限在非具象繪畫,因此當歐洲人消化了原始藝術、兒童藝術、精神病患藝術,并將之運用在抽象繪畫內容中的同時,美國人卻另起爐灶,有人利用阿拉伯數字、美國國旗、世界地圖作為繪畫的主題對象。形象雖是熟悉的,卻是經過改造的。主題對象只是畫家借以呈現抽象繪畫風貌的工具,因此它只是一種傳達媒介,觀眾應將主題對象看成是非具象繪畫的圖案,并從畫中的油彩厚度、筆觸、質感等方面來欣賞它。正如看書法名家的字,不應看重字面的意義(是“如意”或是“龍”),而應看重其筆力、態勢、韻味、布局。
二、表現題材的多元化
立體派將繪畫對象過度裂解后,為了讓一般人辨認主題而在畫作上采用了拼貼的手法。在作品中貼上印刷的吉他、紙板,并開創了題材多元化的風氣。到了杜尚這位大師將各種現成的物品用來輔助,甚至作為藝術品后,更是擴大了藝術品的表現方式。
如果杜尚的小便池可以是藝術品,法國人可以將汽車擠成方塊狀來展示,美國的藝術家們當然也可以用布、鐵釘、毛發甚至糞便來表現藝術。而利用焊接跨足雕塑,或是借助科技,采用聲響、輻射、電腦,也就不足為奇了。
重要的不是題材為何物,而是藝術家想表現的內容,以及透過題材所呈現的效果如何。最近一位旅美并享譽國際的我國內地藝術家(蔡國強)到臺灣省表演,他在寬闊的地面上鋪放著特殊的紙張,并將他按規范定做的炸藥零星地放置在紙上引爆,在彌漫滿屋的煙霧中完成了作品。他期望炸痕累累的紙作品能象征宇宙星球的生死變化。當審視完效果后,他對這次的創作并不滿意,原因是臺灣省的炸藥品質太好,炸藥太標準,以致未能拉開爆炸的差異性。從報道中知道這位藝術家從小對炸藥很有研究,對宇宙中諸多現象也很關心:在沒有人嘗試過甚至沒人了解的領域中創作,原可以自我吹噓一番唬住他人。他卻誠實地表達自己的不滿。我未見其作品,但從藝術家的忠于自我。從他誠實的表達來看,至少對藝術家本人是相當尊敬的。
題材擴大不但豐富了作品的多樣化,也打破了藝術家的領域范圍,畫家、雕塑家、音響家不再有明顯的界限,這也正反映出這個時代許多領域需要整合的特質。
但愿國內的藝術家不再畫地為牢, 不必再分西方畫家、國畫家,甚至山水畫家、蟲鳥畫家。類型或頭銜既不代表畫家的格調,也無關藝術水準。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