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新勢力》系列訪談
黎薇專訪:一張臉就是一個社會
主持人:你現在的日常生活是什么樣的?
黎薇:早晨五點多起來干活,如果小狗在家的時候溜狗,溜狗完了接著干活,吃中午飯,下午繼續干活,晚上睡覺。
主持人:五點多起床,對身邊同齡人很難達到,基本上睡到自然醒。
黎薇:我的自然醒就是五六點鐘,最晚超不過七點鐘,從很小就開始。
因為我家一直離上學挺遠,所以必須得早期,家里有很多小動物得我管,所以我就喜歡起來早一點,然后才有時間照顧它們,才有時間去上學。
主持人:基本上回家的時候父母起得特早,我也跟著起得早,這需要時間段調整。我身邊工作的同事、年輕人工作到很晚,尤其是搞藝術的同行,他們基本晚上很有感覺。
黎薇:我全天都有感覺,只要我醒的時候就有感覺。因為我覺得睡覺是浪費時間,小的時候不愛睡覺,上幼兒園小孩有午睡,我從來都是睡不著那個,招其他小朋友,最后老師懲罰我,把我一個人擱在一個單獨空間里,只有摳涼席玩。
主持人:你原來上學的時候是怎么考入美術專業的?
黎薇:我五六歲開始學,父母看我喜歡讓我去學美術。我上的美術高中,在百萬莊美術職業高中,然后考中央美院。
主持人:你考中央美院的時候最開始報雕塑系這個專業嗎?
黎薇:我是02年考上的,那一年考的時候美院已經不按系招生,先設基礎部所有上來新生先上基礎部然后選系。
主持人:上大學之前不先報系?
黎薇:對。分系考那年我也考過,我報版畫系,那時候對美院不了解。我挺喜歡版畫的,然后就報了版畫系,考得還挺好。那一年高中沒畢業根本不允許考。
02年考上了之后先在基礎部,在基礎部的時候進行了打破系的練習也算必修課。我們都去雕塑系感受一下做泥塑頭像,從那會我挺喜歡雕塑,那時候我想選但是沒選成。
主持人:那會考大學之前你很難填一個專業,這個專業你學習一段時間感覺跟你的愛好和感覺相吻合。有的時候很多人報完專業又對油畫感興趣?
黎薇:我覺得美術大學這個不明顯,比如說傳媒大學、科技大學,本來你想報攝影、廣告之類的,由于對系不了解最后報成經濟,那個進去以后覺得差別特別大。藝術這東西本身就是多門類(在我看來),國外好多大師、藝術家什么都做,藝術這些本身就是相通的。比如說你上了雕塑系想畫油畫不是不可以,上油畫系想做雕塑也可以。因為我現在本身也畫油畫,版畫我也畫過,各種各樣的畫,雕塑。我覺得沒什么太大的問題。
主持人:你是后來才考雕塑系?
黎薇:我是轉到雕塑系,當時我們學校不讓隨便轉,但我是太喜歡雕塑系了一直在折騰,可能也是因為當時我在雕塑系上課的那會,跟雕塑系老師比較熟,他們比較了解我,當時我轉的時候也是跟學校打招呼,雕塑系同意我轉過去,所以我轉過去。
主持人:美院雕塑系男女生差不多?
黎薇:是個女生都特壯,現在雕塑系美女特多,特瘦特別漂亮的女孩。
主持人:實際上現在對于雕塑的概念,很多上學的學生前三年基本上是基礎課,慢慢轉向創作可以去搞別的,好多是雕塑和裝置一起在做?
黎薇:我們當時大三的時候分工作室,我們那年正好趕上改革,以前四年級進工作室,我們那年是三年級進工作室。
主持人:你大學這幾年在雕塑系基本上是按照和其他的同學是一樣的環境、一樣的授課老師、一樣的材料?
黎薇:我們都是一個工作室的,我是三工作室,因為當時我們工作室老師是三個比較成功的藝術家(展望、于凡、姜杰),活躍在現代藝術的當代藝術家。我們的課可能更輕松一些,沒受太多的管束,三個老師都很好。
主持人: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在觀念上、想法上開導你們?
黎薇:更多是從材料上,他有想法會提,過多不會干涉你,還是讓你自己想,想完了之后按照自己想的去實施。好的老師把東西都告訴你之后,在實施的過程中如果有什么問題問他,他會給你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然后你還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實施。
我們當時上鑄銅、木雕、焊接、陶藝,基本上都接觸了,幾乎是各個工作種類(雕塑)基本上都接觸了。
主持人:在老師安排課程的時候,各種材料讓學生接觸到,找到自己有感覺的。
黎薇:肯定是要選擇你很喜歡的,你覺得和它最合適的、最舒服的材料表達起來很上手。其實我覺得藝術和好多東西是一樣的,揚長避短,你肯定得選擇適合你的,不能選擇難受的最后肯定什么都做不出來,然后費了很多精力都沒用。
主持人:你很討厭浪費時間?
黎薇:對。這要看干什么,比如很多人認為你養動物浪費時間,我就不這么認為,我和狗在一起可幸福了。
主持人:你一直對小動物有感情?
黎薇:對。這可能也是我做作品都放上去了,我對動物的感覺,我對人也是有感情的。人是社會性動物,沒有了周圍的人群無法生活,我其實還是很喜歡人,當然是可愛的人,可惡的人也接觸過,接觸完了特生氣,生氣完了之后就忘掉。
主持人:說到人,你畢業作品是人像。當時做了三個基本上是女人像?
黎薇:對,全是女孩。三個是一組的,我想做更多,當然能做十個更好,因為時間不夠。
主持人:你對作品人像三個女孩都有很深入的了解,還是讓你看起來比較有感覺想做?
黎薇:有兩個是我了解很深,有兩個不是模特是我的朋友,一個是版畫系同學,一個是我的一個好朋友,只有一個是模特,了解也算比較深入,我和模特聊天也挺多的,我喜歡在了解她們的狀態下給她們做東西。我不喜歡一個人特愣,往那兒一站給她做東西,因為我根本不了解她,我沒法做出我想要的東西。
主持人:你了解這個人就會做頭像?
黎薇:對。肯定以后也得做人體,但是我目前最想表達的就是人像。我做了兩個訪談問我為什么選擇頭像的表達方式,因為我覺得頭像能說明很多東西。很多人覺得頭像不是一個特別有力量的,或者說是不是很全面的,一輩子這個人老了臉上會有皺紋,眼神會變得暗淡無光,眼角會搭拉下來,整個人會顯得很頹唐,這些都是從臉上表現出來的,可能小的時候皮膚很好嫩嫩的,長大了皮膚慢慢變得差了起很多疙瘩,這都是人很正常的生理,包括這個人一路走下來這個過程的最直觀體現。
我做東西為什么人會處于這種狀態,一個是雕塑里這個人最本質的狀態,還有一點是我做的這些女孩都是我個人情感的載體。
主持人:你是看到這個女孩的某一方面讓你有很大的觸動?
黎薇:并不是,我只是利用她們的外在,最后賦予她們情感仍然是我自己的,我覺得這才是藝術家干的事。
藏家也問我雕塑里眼睛紅紅欲哭無淚的感覺,我一個人待的時候經常處于這種狀態。我是一個放不下的人,我喜歡所有的細節(生活、談話、與朋友親人在一起的小點滴)。我曾經有一次和我媽聊天把我媽聊傻了,我說的是我四五歲發生的事,我媽特別驚詫說你怎么會記得這些事,我閃爍記憶特別清晰,我記得你那天跟我說了什么,而且我是真的記得,我說得都沒錯。這個可能是我生活中造成的,我在乎所有的細節,所以我做雕塑的時候會把所有的細節做出來,我只要看到感興趣就會做,這些所有的細節在說這個人的事情,同時也是在說我自己的事情。
主持人:做作品當中的女孩,你覺得自己是個害怕孤單、寂寞的人?
黎薇:對,我特別害怕。一個人的時候基本上都在欲哭無淚的狀態下度過,我一個人的時候會想我走了的父親,回想起我的小動物,想起讓我特別難受的事情,我特別害怕一個人待著。
主持人:上次去你畫室,你給我介紹一幅畫(黑色的小斗牛)你特喜歡,當時你跟我說無論藏家出多少錢都不賣?
黎薇:因為那是我唯一給它畫的我認為最成功的一張,那是我挺早畫的油畫,那時候還沒考上大學。
主持人:我們有的時候覺得還沒有去珍惜,還沒有享受夠,共同在一起生活的事、人、動物會離你而去?
黎薇:當時看到那畫上的小狗養了十年,給它看病花了五年。它總是在生病,所以我覺得怎么對它好都不夠,我養它那年98年,北京當時剛定的犬類限養法,上一個狗戶口特別貴,當時屬于黑民,只能帶著它在胡同里找沒人的地兒溜,溜完了之后趕緊跑回家,每天過逃亡的日子,那是我一生中頭一次感覺特別無助,我覺得特別對不起它。
主持人:你還沒有錢?
黎薇:因為當時我沒考上大學,我還得自己掙學費。那只狗是老天爺賜給我的禮物,當時是以一種我完全想不到的方式來到我身邊。我可以實話講,之前我并沒有那么喜歡狗,但是并沒有像現在這么專業,自從它以后我變得很專業。
主持人:現在都說掙錢挺不容易的,你怎么看?
黎薇:我覺得社會很公平,別人我不好評論,對于我自己來講,我會把賺錢和做藝術完全很好統一在一起。只要你真的認認真真,我在一本雜志上看過一篇文章說,藝術家應該是老老實實在自己工作室里創作,而不應該去交際。如果一個藝術家真的每天含辛茹苦的工作一定會得到回報。
主持人:從什么時候開始自己掙錢?
黎薇:我從98年就開始自己掙錢了。
主持人:高一?
黎薇:對。我賺錢的方式有很多種,比如說打工,打很低級的工(麥當勞)。
我說的低級是和職業沒有關系,當時年輕想我一定要當一個藝術家,我絕對不能用我畫的東西去賺錢,寧可去賣體力,我還做過超市的啤酒促銷員,做了兩個禮拜,我的酒賣的很成功。我給酒吧畫過壁畫,那是后來想開了,覺得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專業來賺錢。當時正好趕上那兩個老板讓我自己發揮,所以我很高興。
主持人:我們知道美院很多同學代課,畫一些插畫,有的設計學院接一些設計的平面?
黎薇:平面我沒做過,我不太了解,不懂的事隨便跟人說會做,這樣你會付出很大代價,這樣也不誠實。
主持人:上學的階段對于作品和在收入方面的比例怎么看?
黎薇:我一般就是代課,我去過很多地方代課,上過很多課,做作品的時候基本上不管那么多先做,沒錢的話最后面臨作品翻不了不能留下。因為雕塑有這么一個問題,我大學做大人體的時候,自己特別喜歡,翻一個幾百塊錢太貴了,我一翻要翻三個。其實當時是我最困難的時候,就沒有翻。
主持人:那個時候沒有用其他的方式,比如說再賺錢做作品或者放棄。
黎薇:這個也不算放棄。
主持人:你有沒有想過放棄?
黎薇:從來沒有。
我悲觀其實我又樂觀,樂觀體現在我干的職業上非常樂觀,我從來沒有想過放棄。
主持人:你找到了人生當中的職業點?
黎薇:可以這么說。我小時候不懂,畫畫的時候就是高興,畫完特別痛快,老師一夸特高興。后來慢慢知道了以后,我就覺得我在干這件事情的時候非常開心,我覺得苦一點也值。
主持人:剛才說現在稍微好一點,這個好是作品的持續狀態和你一直堅持的狀態,也有關于收藏家喜歡?
黎薇:主要是私人藏家。我永遠都忘不了第一個藏家買我那件東西的時候我是特別開心的,是我大學剛畢業的時候。
主持人:畢業展的時候嗎?
黎薇:其實還沒畢業,我正在做的過程中,做到一半的時候,就有一個藏家無意看到我的東西表示很喜歡,然后他當時跟我說你這些東西我全都要了,我挺開心的,我這個開心不只因為錢,是因為我覺得他真的看懂了我做的東西,他一進去絲毫沒有掩飾對那個東西的喜歡,他說這個東西我覺得太震撼了,他說的時候我在旁邊是很得意的。
主持人:我們發現好多女藝術家作品并不是表現宏大、有氣勢,基本上表現的是生活一個很小的局部?
黎薇:我不太贊成把藝術家用性別來區分,這個有點歧視,好象一說女藝術家都關心小的,這不是,這和生理有關,男孩子普遍喜歡吹牛,男孩子都喜歡英雄主義氛圍,男孩子特別怕被女生看不起,這個大家是有目共睹的,男人小時候怕被女同學看不起,長大了變成怕被老婆看不起,到社會上怕被美女看不起,他就是隨著老年怕被老伴看不起。女人好象很務實,這是男人和女人的最大差別。
我對比我和男生最大的區別,男性朋友比較喜歡跟我談論同行,愿意跟我談當代藝術局勢的發展,我從來不和他們探討這個問題,我覺得這對我來說太大了,也不是我不該關心的,而是我沒有能力去關心這個問題。
我只關心我自己做這個東西,我做得夠不夠負責。我走的這一步腳印真不真實,認不認真。這好象和西方的一些思維比較接近,西方人想事喜歡從點想,東方人喜歡往宏大了想,什么東西都要宏觀討論一下,我覺得宏觀這個東西不是一個人能夠改變的。
活了這么大,我覺得女孩比較務實,這個務實不是現實的務實,她比較理解自己要做什么。因為中國現在不乏一些比較好的男藝術家(王度、蔡國強),他們都是我很喜歡的,他們很好控制自己與大的東西之間的關系,沒有寬泛空地說東西。
主持人:一個藝術家的掌控能力很重要,在這個范圍內怎么做的。
黎薇:藝術家應該揚長避短,不能說最不擅長的我非干,那就是較勁,最后肯定干不好。他能很好控制自己與材料、社會、展覽的關系,一個人成功決不單單是作品做得好,和他的性格、處事方式很有關系。
主持人:你身邊的男生都是80后,在一起你是強勢的嗎?
黎薇:我不是強勢的,表面上是強勢,實際上也是弱勢。
主持人:在發表意見的時候?
黎薇:我會大聲把我的觀點發表完就走。我當時和同工作室同學年齡差不多,他們都比我能說,尤其對材料,我對材料不是很敏感,在上學的時候在材料課我比較弱,我們班對有材料很有感覺的人,所以一般材料課上我都是啞巴,他們夸夸其談,我在旁邊聽著。
了解我的同學都知道,我對材料真的不是很敏感。
主持人:我看你雕塑作品頭像很寫實?
黎薇:我肯定不會把這個人表情過于夸張,我也不喜歡紋絲不動,我要加上一些我的感受,這個過程是非常微妙的。包括我在表達的過程也是非常微妙的,我畫的每一粒青春痘都是有用的,這些青春痘都在說那個女孩的故事。
主持人:她在這個社會當中年齡的心理變化?
黎薇:這個東西擺出來之后,每個觀眾看了有不一樣的感覺,有的人覺得這個女孩挺漂亮的,有的人想這個女孩疙瘩真多,有人認為這個女孩可能挺孤獨的,觀眾看法不一樣這也和我是一種互動。
我對特唯美的東西并不是特感興趣,因為我的東西不唯美,我估計楊飛云老師畫我的模特可能會把痘抹掉,我的藏家也在和我聊怎么要做那么多痘,我說難道痘不好看嗎。
比如說你在現實生活看到一個女孩,她臉上可能確實長了很多青春痘,你會覺得這個青春痘并不影響她的年輕和美。
主持人:因為它是真實的。
黎薇:它是真實的。我在做作品的時候就在想,她的頭發小到一根也要弄,每一根頭發不一樣,包括這個人的發髻,毛發垂落下來的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很多很密,有的人很稀很淺,有的人特別濃重很大的發髻,這些都是每個人不一樣的,她的性格、血緣所有的根造成的,我喜歡把這個問題想得很深。
主持人:80后現在市場很好,不是你這種背景和風格,基本上都是卡通,敘事性的東西比較多,日本當代好的藝術家,你的作品不是這種感覺。
黎薇:你剛才說一個是卡通類的,還有玩的比較大的,比如說材料類一看就很當代,被現有的人冠以的名詞就是“很當代”,比較大牌,玩的比較火,不是那種很傳統的手法,然后又是很現代的表現方式,我是這樣理解作品的。
比如說陳可的作品我很喜歡,現在80后的這些藝術家里每個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比如說高瑀的《打虎》就是典型比較卡通的,我有一件作品在翰海拍賣的時候和他同場,當時我的作品是《馬頭》,我覺得是完全兩種氣質,不能這樣去定性。我只能說我更喜歡我這種表達方式,但是高瑀、陳可或者其他人的表達方式也有我很喜歡的。
主持人:今天把你請過來主要就想談80后除了卡通之外還有另外的面貌?
黎薇:80后有非典型類的,不是很典型的那種,要做得很放松很卡通。我就不是一個放松的人,這和人有關系,藝術家肯定表現的是人,表現人才是成功的藝術家。
中國有很多成功的大牌藝術家就是表現自己,比如說向京就是我非常喜歡的女藝術家。同時,我們倆私底下也交談過,她這個人給我的感覺和她作品很像,敏感有點神經質,有點善良,有一點點悲觀,詼諧又詭異。藝術家的作品一定要體現這個人才是對的,我是這樣一個人。我曾經也很喜歡卡通的東西,卡通始終沒有變成我的表達方式。我喜歡卡通只是喜歡卡通里的情節,我對畫并不感興趣。
我覺得傳統也可以很當代,這個界定可能比較簡陋,因為我是一個生活在當代的人,我和當代的社會、人發生關系,我們去交談、交流,當代人的思想也會影響我,我們在互相沖撞,當代人做的當然就是當代藝術,從時間上完全可以這么界定。
你能說畢加索是當代藝術家嗎?因為他不是咱們這個時代的人,但我是這個時代的人,盡管我的想法可能比較老舊、比較傳統,但是我仍然是以當代方式表現的,我縱觀了這么多你說的80后的這些人的作品,他們表達的作品都是一樣的,盡管每個人表達的點不一樣,大家都是在說自己和社會這點事。有的人選擇了逃離,我覺得社會很沉重,我寧愿選擇很卡通、放松的方式來戲謔和調侃都成立。
他們說的是社會上的事,我說的其實也是社會上的事,我只不過用了一個女孩的臉,手法可能不一樣但說的事是一樣的。當代作品呈現的是敘事性的東西比較多,除了大牌藝術家以外,現在的作品敘事性比較多。比如說畫一個人在大街上走,周圍有什么東西,敘事性、場景性的東西,當然我的東西里沒有場景、敘事,只有一個人,你可以從里頭看出敘事和場景對它產生的影響和它的關系。
主持人:我們經常和朋友在談80后有什么特征,你覺得80后有什么特征?
黎薇:我覺得比較自由、自我。其實我雖然是屬于非典型的那種,我也有80后的特點我想干嘛干嘛,我行我素。也有人問我,你選擇這條路你父母不穿插意見嗎?我說想穿插沒法穿插,因為我一般采取先斬后奏,這件事已經干完既成事實了,你不答應也得答應。
來源:藝術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