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美院中國畫學院教授 碩士生導師 華其敏專訪
主持人:
各位網友大家好,感謝大家關注由中央美院和“藝術國際”聯合推出的“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系列訪談。現在您看到的是“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第四場,走進演播室的是中央美院華其敏老師。華老師您好。今天他將和我們聊一下《中國女排首獲世界冠軍》,華老師是1978年考入中央美院中國畫系研究生班,畢業后留校任教,他現在是中央美院教授主要致力于水墨人物畫的創作。華老師作品多次參加由文化部、文聯、美協和中國畫藝委會舉辦的重要展覽多次獲獎,編入了1979——1999中國美術全集、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畫卷、中國現代人物畫卷全集,華其敏畫集、華其敏寫意人物畫選、華其敏速寫專集等名家現代重彩畫精品。請您談一下《中國女排首獲世界冠軍》這張作品資料來源,以及收集資料碰到哪些問題有什么收獲?
華其敏:
接到任務之后第一時間和國家體育總局、排球運動管理中心聯系了一下,他們那里領導非常重視,并且找到了當時女排的教練袁偉民先生,后來他擔任過中國國家體委的領導,還有很多別的領導,他們都很熱情盡量幫我提供了很多資料,我和他們談了解了當時的情況,他們很支持。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資料并不多,盡管有很多文字、圖片畫冊,基本上也就是大家所見到的照片,我在想可能物質條件的關系,當時中國和現在完全不一樣,沒有這么多影像資料,我記得當時看到女排比賽的時候,我也是聽廣播,那時候還沒有電視機。他們提供的也就是影像資料里面的翻拍照片很模糊,好多的畫冊也就基本上這些資料。
我本來想二十幾年不太遠資料應該更豐富,他們很熱心講了很多第一手的感性資料對我幫助很大。一個最大的優勢,這個事情雖然是歷史題材,實際上我親歷過這個過程,等于重新回憶了一遍,當時我記得我剛畢業,在學校里大家在看女排,我沒有去看,大家歡呼和叫,我聽廣播。那時候熱血沸騰,大家很振奮的感覺幫助我又回憶了一遍,看了資料又重新把女排的英雄形象,教練從袁偉民到隊員郎平等等大家都很熟悉。
后來我想這倒是能夠填補我資料不足的缺點,資料情況就是這樣的,后來他們讓我去看了現在的女排訓練情況,做了一點資料準備。
主持人:
大家現在也能看到在我和華老師中間的這張草圖是創作的小稿,這張草圖的構圖您是怎么想象出來的,怎么樣創造出來三聯畫的形式,每一組想要表達的最主要目的是什么?
華其敏:
這個題目叫《中國女排首獲世界冠軍》,畫體育題材又是國畫形式畫是一個挑戰,體育比賽題材實際上是一個過程,一群人拿一個獎杯好象不能包括全部的精神,比如說奮斗、失敗、奮起、努力,它是一連串的概念,我們想到體育都是這樣的概念。這樣一來我考慮的時候用三聯畫的形式,主題是獲獎勝利了以后大家歡欣鼓舞,但是過程有一部分是在奮斗、拼搏、比賽狀態。在時空上、內容上做一點嘗試,所以形式有點像屏風式的畫法。
主持人:
我們知道這次歷史畫創作和以往的歷史畫創作不太一樣,國家動用了很大的資金組織全國藝術家進行海選,在您來看組織畫面人物和以往的歷史畫創作您希望有什么區別?
華其敏:
解放以后這是第三次搞歷史畫,我印象當中五六十年代歷史博物館蓋完以后組織過一批畫家畫了經典作品(《開國大典》、《八七會議》),我們學畫的時候就受那批經典作品的影響過來的。
第二段時間是文革當中,政治上需要也畫了很多歷史畫,應該說盡管受到很多政治上的干擾,實際上藝術家用了很多的熱情,現在看很多作品還是非常經典下了很多功夫,第二段時間我們有很多人已經參加進去搞創作,第三次等于是改革開放三十年以后,其實這個事情是國家用這么大的力量來支持,這是件非常來不起的事情,它不但對美術界是一個鼓舞,也是對改革開放以后文化成果的檢閱。不同的是這樣,以前可能因為各種社會原因、政治原因這方面比較泛政治化,有點局限,明顯這次重大題材的題目選定面要廣,寬容度也多,看問題也更客觀。
這個比較是很明顯的,對畫家的要求,我記得動員的時候我很感動,幾個文化部的領導說了話,不是完全泛泛地說政治任務非常光榮艱巨,是以藝術的規律希望大家畫出一張作品,然后是歷史畫內容的藝術作品,在藝術風格上希望多樣化,大家都發揮自己的長處。這種東西在以前是很不容易見到的,這次的歷史畫組織非常內行,而且都是根據藝術科學的規律來組織的,這樣一來對我們搞創作的人也是一種鼓舞,要感覺到有一種想畫的感覺,不完全是任務的感覺。
主持人:
您剛才說到文化部的領導要求要尊重歷史真實,要提倡藝術的多樣化,我們一直在想關于歷史真實和藝術真實這兩個方面怎樣有機結合,在這方面您是怎么考量的?
華其敏:
這個題目對國畫是最敏感的,因為國畫以前傳統也算有歷史畫,《韓熙載夜宴圖》也是一個歷史事件等等,但好象實際上歷史畫在中國的繪畫藝術里不算太主流,因為中國藝術寫意比較自由發揮,跟我們概念上的歷史畫有一點距離。后來我們仔細想了一下實際上回顧一下,看一下世界上盧浮宮、蘇聯有很大的歷史畫創作,《自由引導人民》也算是一個歷史題材有點浪漫主義,墨西哥壁畫很多都是歷史題材,典型的例子就是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完全抽象表現一個真實的事情,這也表現得很好,實際上歷史畫不應該有一個固定的框框,一定要再現當時的情況,它也可以有一種新的解釋,用藝術的語言來解釋。我也是想了一想,中國畫有它的特點,比如說它是比較即興的,在時空上面比較自由,實際上這也能夠變成它的長處,真正到了具體的時候怎么安排像一幅藝術作品這是首先的,而且是中國畫的、而且是歷史題材的,要做好也得要下功夫。
主持人:
我們知道100多個題材里面,您怎樣選到了女排的題材,為什么要選這一張?
華其敏:
這一張倒是我選的,原來我以為沒有別人選這個,聽說也有別的同志選了,我也不知道,后來通過讓我畫這個。我當時是這樣考慮的,講的直一點我覺得這個資料比較好掌握,太歷史的題材要找資料比較困難,我有一個想法是要想畫一群中國婦女的群像,中國古時候有大場面的壁畫女性形象,后來基本上就很少了,我有個想法要畫新的中國婦女形象,這個題材當時這個事情也感動過我,我覺得有興趣。
主持人:
在歷次研討當中專家們給出觀點的時候,歷史畫很多人群像并置會有雷同和以前歷史畫有相象的情況,對于群像并置您是怎么處理這個問題的?我們也看到咱們的作品里動式強烈,背景上也有浪漫主義的處理手法,在這方面您肯定有細節的考量,您給我們講一下這個方面?
華其敏:
作為一個歷史事件肯定有具體的形象,總得表現大家都叫得出名字的幾個人。我們也開了好幾次草圖會,幾個老師覺得表現女排運動員的英雄形象,這是大家公認的,大家也商量認為,包括袁偉民教練也這么說,不要完全再現當時的情況或者把人畫得為了像這個形象,要超脫現實浪漫一點,這樣就給我一個空間,既要有形象,又可以有自由發揮的天地。發揮在什么地方,這個事情考慮過。女排這個事情為什么是擺在重大歷史題材,其實大家也有很多人奇怪,包括袁偉民先生都很奇怪,我去找他的時候,他說這個事情變成重大歷史題材。后來我們商量了一下,大家討論了一下,這個事情實際上振動很大,仔細一想不就是得了一個獎牌,尤其到現在講起來奧運會以后中國拿個獎牌已經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大球現在比較困難。大家回憶一下那是一個歷史時期,那個歷史時期(81年)文革剛剛結束,整個中國的社會、文化、經濟面臨崩潰,大家氣都喘不過來,國門打開看到我們好多東西不如人家,好多事情我們經歷過要奮斗不知道怎么去奮斗,大家心里都很壓抑。這個時候突然有一個事情(女排拿到了世界冠軍),這樣一下子振奮了,人家行我們也行,馬上提出女排精神(拼搏、奮斗、勝利),從這個上面又引發了“振興中華”這么一個社會主題,當時的口號就是“學習女排、振興中華”。這件事情本身不大,從局部的體育界的事情變成了社會的事件,我想它被選成重大歷史題材含義在這里,這兩點大家都是一致認識的地方。我自己在搞創作的時候,覺得又有個升華,我覺得女排這批運動員從這次以后,女排勝利以后中國人對運動員個人形象越來越突出,大家都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明星化),比較以前的運動員都是抽象的,為國爭光,友誼第一、比賽第二,從這以后追求成功、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都是現在的主題,這實際延續到每個人爭取自己的價值。
我這張畫的創作點在這兒,個性解放、自我價值,我在具體畫的時候,一個是具體形象,我比較想把它畫得張揚一點,一般的歷史畫是在歷史環境下人的情況,她們是張揚的,尤其運動員勝利的時候是有手舞足蹈的情況,這在中國人性格上面是一個轉折點,這張畫畫的意義也在這里是一個轉折點。
主持人:
八十年代的運動員精神狀態和現在運動員獲獎以后的狀態一致嗎?
華其敏:
這是一個轉折點,他們得獎的時候看照片有點矜持、靦腆。我強調從這張開始他們有點個人的出來了,當然跟現在的不一樣,現在的更厲害了。事情是從她們這里開始的,從她們的性格上面,宣傳也是開始宣傳她們個人的情況,一直到現在我們還關心郎平的生活等等,這種變化以前是沒有的,意義也在這里。不是光運動的事情,從此中國人大家可以講自己的事情,我要怎么樣,我可以成功了,我可以笑、可以哭,現在運動員哭也沒有關系,以前哭說是思想不好,勝利要是太張狂又說怎么樣。現在我這個年齡的人都知道,現在八零后、九零后不知道以前還有這樣的想法,不能驕傲、翹尾巴,這是我考慮自己挖掘的點,我把點放在這上面。
主持人:
它是偏重于寫實的技法,還是最后我們看到成稿大概的樣子是什么樣的?
華其敏:
現在基本上就算正稿,形象還是認得出來的,但是在繪畫組織上面,我吸收了一點山水畫、中國壁畫,體育題材是一個過程,很多內容你得要在這里面比較自由的穿插,現在的畫有點像平面波普,說現代感也可以、傳統的也有這種內容,我很反對傳統和現代的決然分開,其實有很多傳統藝術手法上有好多東西可以互相借鑒,當然最后畫出來還希望是中國畫。你不能太像油畫靠,因為這里面每一個藝術形式的特長和局限性。
主持人:
我們在查閱您的資料的時候,有一個標簽一樣的說法說您樸素、低調,您在藝術市場和學術界都是這樣的形象。以前訪談您提到有本領的畫家在現實生活中要保持樸素的心態才是高手,我想聽聽您對“樸素”這個詞的理解?
華其敏:
其實還是一個老的主題,所有搞藝術的人實際上面臨著兩個問題:一個是畫什么表現什么,第二是怎么表現。恰恰社會上一般比較注意關注你畫什么、表現什么內容,這沒辦法,藝術都要有主題。但是藝術家本身實際上覺得最難得的也是關鍵的倒是怎么表現,一個體育題材可以這樣表現也可以那樣表現,表現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都不一樣,實際上好多藝術派別、藝術主張都是怎么表現的關系,要怎么表現,我的感覺就是應該藝術家反而心情要平靜,古話也說過將要為文的人先要把自己心情平靜下來,比較客觀找到一個新的激動點。如果說一個搞藝術的人自己老是被現成的東西激動著,既定的情緒激動著他就很難反映自己的感覺。作品沒有自己完全正式的感覺,那就不能感人了。樸素也就是把自己像一張白紙一樣干凈下來才能畫畫,如果帶著很多觀點主義一來本身就被別人左右了。
主持人:
我們知道您是改革開放第一屆中央美院研究生,您的同學有劉大為、陳丹青這些人,他們有的是藝術市場上很活躍的弄潮兒,有的是在藝術機構當領導。您一直在學院幾十年如一日創作,您怎么樣平衡學術和市場的關系?
華其敏:
我覺得很幸運,我和很多學生也說,能夠有一個機會跟一批當時都很成功的青年藝術家在一起,實際上學校里和老師學很重要,跟同學互相之間的影響印象更深,他們的水平都很高,而且每個人都有各方面的長處,我得到了非常好的影響。我自己也是根據自己的情況,我合適畫畫,他們的能力要比我強得多,個人把自己的事情都干完干好就行了。
主持人:
現在這件作品占據了您主要的創作時間嗎?
華其敏:
對,最近一段時期基本上在搞這個,明年要交稿,當然學校也很支持,從學校一直到系里面盡量給時間。
主持人:
教學工作和創作時間有沒有矛盾沖突?
華其敏:
沒有。我覺得搞教學的時候,不時地搞一些創作有好處,尤其是大規模的創作,以前社會活動特別多,現在展覽也很多,但是這種大家這么認真重視的事情越來越少,因為這個過程實際上也是一個大家互相在交流、學習的過程,很難碰到一些老教授大家對這一張畫評論,現在大家關著門搞自己的,有這么一個機會,大家實際上心里很向往,所以這種機會我覺得很難得。
主持人:
我們給每一個訪談作者都會問一個問題,您怎么看待這次“國家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創作意義,對您個人藝術之路是一個什么樣的作用?
華其敏:
國家的意義對精神文明都有好處,國家有一定經濟力量的時候在文化上的一種支持、鼓勵,同樣也增加國家的軟實力。對我們美術界講起來,你發現第一次組織歷史畫創作,雖然是為了歷史博物館,實際上對整個美術界,我們這代人就在他們作品影響下開始學畫接觸美術。客觀上其實影響很大,當然影響是多方面的,以后是不是這種形式是另外一方面。大家看到國家這樣組織,這么多畫家集中精力畫一批作品來,現在沒看到結果。我覺得這在美術界應該是大事情,本身也是一個歷史題材,也是歷史事件。它這個意義會很深遠,也許對以后的藝術創作,我們這幾年主張個性、多元化,畫的風格已經很多了,但這是大家自己在探索,是不是經過了這個以后又變成了整個社會對繪畫的認識、寬容度,對藝術的風格、品位大家也都變成拿得上臺面的東西。
主持人:
網友問,怎么樣考您的研究生,您希望學生具有什么樣的素質?
華其敏:
根據美術學院的要求去報名。
主持人:
您覺得現在的學生和以前的學生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大家在學習方面有什么要加強的地方,在考研的時候您給一些具體的經驗?
華其敏:
年輕人比我們以前看的東西要多,客觀條件也好,我們美院第一部《世界美術全集》日本出版的,美院圖書館24小時開放每人每次看兩個小時,現在知道的有名畫家都是這么開始的,藝術全集是大家這么兩個小時去看一下,以前沒見過,現在不敢相信。那時候還排隊看,現在這批畫家都有這樣的經歷。美術學院的資料室就進了這么一套,剛剛開放以前斷掉很長時間沒見過,要看就是晚上通宵看。
我們這代人明顯比現代人要孤陋寡聞得多,現在的同學接觸得可多了。我有一個忠告,畫畫畢竟還是比較具體的東西,要學習中國畫、油畫什么也好,還得要尊重這個畫種的藝術規律,不要太急于求成,要抓好基本功,但是這是真心話,知道得多并不一定能畫出來,這是一個矛盾,知道得多起碼是一個有利的條件。我的要求就是發揮你的長處,能畫得比我還好更好。
主持人:
您這么多年來的代表作都在什么地方收藏?您對自己的作品收藏體系有沒有一個規劃?是否要進入國家收藏的系統里面去?我們知道您在市場里也是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您希望自己的作品在市場里傳承有序還是進入國家收藏體系有沒有這方面的規劃?
華其敏:
我當然希望各大博物館收藏你的畫,這是很光榮的,藝術家只能管自己只要畫得好就有人收藏,畫得不好,收藏過幾十年可能人家又拿掉了。
主持人:
現在您一年畫多少?
華其敏:
不會老是畫人家要收藏的主題性創作,這種機會也不多,都在畫自己想畫的東西,也許個人收藏,也許單位收藏(美術館)。自己管不了這種事情,不一定放在哪里你的藝術質量就高。藝術本身是一輩子的事情,也是要經得起時間考驗的事情。
主持人:
謝謝華老師今天來到“藝術國際”演播室接受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