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05 16:25:01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主持人:能不能給我們談一下美國的藝術教育?
周彥:這個話題很大,美國的藝術教育有藝術教育和藝術史教育這兩個不同的部分。
一般而言,美國藝術教育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點就在于,他們在培養一個藝術家或者培養一個藝術史家、從事藝術史或者藝術史的工作者,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大的環境在于,他們必須有一些基本的人文素養。這不光是藝術類,包括其他的(社會學、心理學、法學)學科都是這樣,給他們提供課程的時候,一開始根本不強調你是一個藝術系或者美術史系的學生,很多學校第一年不分專業。不是第一年就把專業定好了學四年,很多學校第一年沒有專業,要修各種各樣不同的課,但會規定你要分文科、社會科學的哪些課程,從這個里面去找社會科學、人文課程去修。
不知道將來干什么事的人就跑來修藝術課,有畫素描、二維、三維的東西都有可能,歷史、藝術史、文學、法律、政治學這類的東西,學生都可能修得到,我所在的學校更特別一點(文理學院),文理學院的意思是四年制大學,沒有研究生培養的學生,75%的學生將來是讀研究生的,他會給你提供為研究生做準備的課程。所以數理化、人文科學、哲學、經濟、政治學、藝術、歷史、語言等等都是這些課程,所以在這個環境里面培養出來的一個藝術系的學生和美術史系的學生,一般來講都具有基本的人文方面素養、基本的研究和寫作能力,然后第二年下半年才開始進入純粹的美術史系和藝術系比較專業方面的學習。
所以我覺得這個很重要,藝術系的學生和藝術史系最后培養出來不是藝術史和藝術系的學生,有基本德修養在里面的學生。
主持人:作為美國藝術教育培養的學生知識結構比較綜合,給他們建構了在自我認識上的能力比較廣的一面。
我們剛才了解到您在近幾年參與到國內的藝術教育,您能不能給我們對比一下美國藝術創作這方面的教學和國內藝術教學方面有比較大的差別?
周彥:我覺得好象中國的情況差異比較大,比方說中國美院和中央美院、四川美院和廣州美院,還有現在很多大學和綜合性大學下面有藝術學院和藝術系差別非常大。
我聽說現在一些省份四年時間完全在傳統地(三大面、五大調)畫素描、色彩,四年時間完全采取這樣的方式,這個差別有多大。現在中央美院或者中國美院包括四川美院肯定不一樣,至少肯定不會用太多時間長期畫素描、畫靜物,也許很短時間就過去了。
中國的差別特別大,有的院校還是真正按照契斯恰科夫體系,基本上他們所提供的美術史教育對于現代藝術教育的了解幾乎等于零,他們的課程大概講到二十世紀初,二十世紀中就沒有了,因為他們老師也不了解,他們也沒有興趣。如果到中央美院、中國美院、四川美院、廣州美院去看的話情況就不一樣,至少他們里面有好多老師對這個感興趣,而且要講的話必須要講到今天(至少講到九十年代),這個差距就在這兒。和美國比較差別不同的地方在于相對來講比較單一,藝術學院的學生和美術史系的學生,他們一進來就很明確,我就是學藝術史,我就是學藝術管理或者策劃,第一年進來之前這個都很清晰了。至于是不是了解這個行當,對這個行當有多少了解,進一步有多少興趣,就變得很難說了。
美國的不同地方在于這兒,第一年一般不分,最后選定這個專業,至少有50%覺得這個專業可能還有意思,這個專業和我的素質、能力比較切合,這個比方有點不太恰當,就像我們先試婚一樣,試完婚合適就結婚,不合適就分手。完全可能因為選擇了一個藝術專業,我發現還不是太好,跟導師去聊,導師會給你分析大概還是這個比較好,不行還要換就換一個。
他們還是有靈活性,最后你發現你選擇的專業至少來上我的課的學生他是學藝術史的,心理學的,社會學的,他們基本上對這個東西有興趣,其次他們基本的素質和能力比較切合他所學的專業。我覺得這個就是差別。
主持人:他們在選擇上的余地比較大?
周彥:選擇余地比較大,從學校給你提供的環境,盡可能讓每個學生找到最適合的位置,這也給你整個人生定位。最后你人生就這樣定位了,四年定一個基礎的話,基礎沒定立好的話,完全是為工作考慮的。
美國有很多的技術學院、也有很多所謂的社區學院,我進去以后就學電腦,我就學會計,護士,四年、五年出來就是從事護士、做會計、寫程序,這個很明確。
當然別的學校還不完全是這樣,綜合性大學、文理學院都比較強調要把基礎打好,要找到最合適你的專業來繼續讀,真的要有興趣,符合你的基本能力。
主持人:它在藝術史論方面的教學有什么優點呢?
周彥:我只能根據自己的學習過程,我想別的學校跟我們學校不一樣,我讀書是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藝術學院下面的美術史系。那個學校非常大,包羅萬象,幾乎所有的專業全都有,法學、醫學都有,在美國是比較少見的一個學校,藝術學院下面有美術史系、藝術系、音樂系、戲劇系、舞蹈系、工業設計系等等很多。
我們是在美術系,史論方面的教學在我所在的學校來講大概有15個左右的老師,專業當然就分散了。比方說西方美術史,文藝復興,歐洲美術史,美國美術史,再分得更細一點,當然他們本身西方歷史非常強,幾乎在美國院校里西方這一塊都是非常強的,畢竟像中國人研究中國美術史一樣,中國的藝術史系肯定中國美術史系是最強的。
慢慢的就有一些非西方的藝術史老師給你提供一些非西方藝術史課程,像非洲、東亞、亞洲,更具體的就是中國、印度、日本、東南亞美術史這樣的課程給你提供。
美術史系和所有的系都是一樣,我覺得他們的系統是非常好的系統,從一到九排九個檔次,不同的年級和學生去修的。比方說101是最基礎的,101—104是美術通史,世界藝術史前半部分是101、第二部分是102、亞洲美術史可能是103,這是通史的一個課程。
有九個不同的級別,由數字開頭。
二字頭是美國藝術史、歐洲藝術史或者中國藝術史類似這種課程。
三字頭很可能再細一點,文藝復興藝術史、歐洲中世紀藝術史、古希臘羅馬藝術史、西方建筑史,
四字頭有可能更具體一點:中國美術史、非洲美術史、拉丁美洲美術史。
主持人:他們把中國美術史和哪些地區的藝術史放在一塊?
周彥:各個學校不一樣,我們學校大概十五到十八個左右老師的時候,中國美術史就是一個老師,一個老師就屬于亞洲藝術史這一塊,非洲藝術史也就是一個老師,整個非洲大陸就一個老師在講,亞洲藝術史里面教印度藝術史有一個老師,教日本藝術史也是中國美術史老師一起帶,大概兩到三個人。
小的學校里面也許一個老師就教亞洲藝術史,這個亞洲藝術史老師教一般水平的亞洲藝術史,再往上就教中國美術史、日本美術史,還可能教印度美術史,每個學校都不一樣,我現在工作的文理學院就四五個老師,中國美術史根本排不上。
主持人:您現在所在的學校是負責哪塊?
周彥:我就教中國現當代,在那么小的學校里面教中國現當代不可思議。
我畢業了以后全職并不是教學,就是在美術史系資料室工作。
現在還做點數碼的東西,給老師服務這樣的性質,等2005年我拿到學位之后系里面老師告訴我可以教課了,排什么課也不可能讓我教亞洲美術史、日本美術史,我說我也沒有興趣,問我愿意教什么東西,我就是搞中國現當代,我是這樣子進去的,在美國很少見像我這樣專門教中國現代美術史的。
這種情況很少見,會讓你代很多中國美術通史,亞洲美術通史,讓你教日本美術史,至少是這樣的情況。
主持人:在美國藝術教育中他們重點關注的是中國古代這一塊的藝術?
周彥:美國的中國美術史學界關注點,這個也在變,九十年代以前中國古代美術史是一個重頭,美術史界漢學家的研究方向大的也是一樣,不光是美術史、中國文化史的研究,文學史、音樂史、哲學史也好,原來都放在中國古代這一塊,因為中國古代這一塊是很精神博大的,而且認為中國現代可以說幾乎就是文化荒原那么一種概念。
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就轉變了,很多搞中國漢代的美術史家轉到了現當代藝術史研究,芝加哥大學的巫鴻就是從漢代轉到現當代來的。
主持人:現在美國的藝術教育有這么一種傾向,開始對中國的現當代文化藝術關注、轉移。
周彥:這是一個大的趨向,整個中國的文化九十年代以后所謂中國崛起這么一個過程中間,關注點顯然在轉移(從古代向當代)。
主持人:您覺得這種轉移的背后有什么原因呢?
周彥:當時因為中國經濟政治力量的崛起,和作為一個新興的大國出現有關系。
這個能影響到它,美國人的生活在受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大到你出去買東西,一個人試圖在一個月不使用任何中國制造的東西結果根本沒法生活下去,當然就會想這個背后究竟有什么文化方面的原因。
作為學者、教授們就會去找這種東西,自然而然就把這個興趣點轉移到了中國現當代文化的發展上面來。
主持人:對美國來說有一套完善的藝術制度,您覺得中國是不是缺失這一塊?
周彥:這個東西好象一言以蔽之,我總是覺得回到國內差別始終存在,當然中國始終在走自己的路。
用一個詞來說就是所謂的“中國經驗”,或者有些人稱之為“中國的現代性”,中國經驗可能更能表達我自己的一種感受。
因為很多問題你在發現我們中國人這樣做的時候,我們腦子里很快就有一個參照,我在美國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他們的做法好象更有效、科學,但你發現那個東西在中國做的時候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也可能另外一種方式做更有效,也可能中國的做法在這個大的環境中間就必須那樣做,那樣一種方式完全直接地拿過來以后覺得不行,所以這就是所謂的“中國經驗”。
不管是好的不好的,正面的負面的都是中國經驗。
主持人:美國面對公共藝術這一塊有一個“百分比計劃”,這樣一個制度拿到中國來可行嗎?
周彥:我不太明白這個“百分比”計劃。
主持人:它是一項公共藝術計劃,房產商會按投資的百分比拿來投資做公共藝術。
周彥:這個我不太了解,但是你就會發現,他們開發一個新住宅區會在藝術上有所考慮,這個很明顯,顯然能看得出來。
比方說本世紀新開發的住宅區和九十年代開發的住宅區,至少一眼看美學方面的差別是很明顯的,建筑設計、社區景觀的安排,包括道路和周圍的綠草肯定有很明顯的差異。
大家覺得肯定有藝術家、建筑師、景觀藝術家來參與,我就會直觀得這么覺得,八十年代、六十年代的社區顯然就不一樣了。
住宅藝術在里面到底有多大,真正藝術的考慮和建筑、環境的考慮占的比例有多大,你會發現這個比例應該越來越大,所以看上去更加人性化,更加符合我們一般人的視覺要求。
主持人:我們知道您現在研究的課題是現當代藝術這一塊,能不能給我們談一下您最近關注的研究方向?
周彥:大的方向還是中國當代藝術在整個世界當代藝術中間的地位。
我老是在想我們需要有一批人考慮藝術史這個問題,不光是中國藝術史,包括世界藝術史,因為作為一個大國來講,藝術在整個世界藝術史上必須有它的地位。
這不完全是一種純粹的民族主義考慮,有一個相對稱的東西在那里,經濟上像美國那樣強大起到領先地位的話,很快文化、藝術就要配合,對中國同樣是一個問題。
作為我們自己的專業,我們既然是做美術史、批評的人就會在想這個問題,我們怎么能夠作出既是中國的又是當代的藝術,這個東西拿到世界上一看就知道是中國的,而且確實是反映了中國當代社會現實、文化現實的東西,充滿了一種東方智慧的東西。我會想花時間在這個方面去考慮得更多。
當然我在自己教學教當代的時候也一直在想,我在想比方說我們自己用英語寫一本《中國當代藝術史》的時候,西方人怎么來看這個東西。
我們中國人應該有一個當代藝術的流派,這個流派我指的不完全是純粹意識形態化的被歪曲的中國身份在里頭,我覺得應該具有自己的美學身份這么一個東西。
這個東西在思考、寫文章,在和藝術家、同行聊天的時候,會有這種想法去影響一批人。
近幾年通過回來又回去再寫文章,類似這樣討論全球化和后殖民主義這樣的問題,也討論過重建文字在中國當代藝術中間的地位,也針對圖像時代文字到底占多大的比例,或者文字之后體現的思想怎樣能夠影響圖像時代的發展。
后來我也寫文化身份和個人身份的問題,還是講中國當代藝術在世界當代藝術史上的地位。
比方說我寫過“2008年惠特尼雙年展”,實際上看那個雙年展的時候還是在考慮中國當代藝術史的問題。惠特尼雙年展比較簡約、內斂,這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種什么樣的心態,美國本來一直給人擴張的印象,現在再往里走這個很有意思。
從正面來講可能是一種綠色環境的方面考慮,另一方面好象是大國走到最高點開始往下走這樣的趨勢。
從我們所要參考的角度來想,中國的現當代藝術里面,比方說大尺寸、很炫、很嘈雜,影像效果和視覺效果沖擊力非常強,是不是我們有某種反省。這是不是對資源的浪費,而且在這個視覺沖擊下掩蓋了思想的蒼白,背后精神的萎靡。
反而相對簡約、安靜、小尺寸的東西,可能包含更深刻的東西,更加有精神性的東西,其實寫這個文章,我的著眼點在這兒。希望能夠有人看到這樣的文章思考這個問題,我覺得他們美國的策展人,在博物館里面策劃這樣一個展覽,肯定有對美國大趨向的思考,美國當代文化的一個思考,這是很不尋常的。
兩年前的惠特尼雙年展給我的感覺還是非常嘈雜、吵鬧、咄咄逼人,讓人覺得進去以后不舒服那種感覺。現在走進去覺得比較舒服了,個人欣賞的空間也沒有像以前那樣完全被一個人在一直不斷地干擾。
這就完全不一樣了,比方說我們現在進到一個盒子里面看影像的時候,以前影像相互之間干擾非常大,看這個的時候看到另外一個影像作品還在叫很大的聲音,現在它會盡量地把它隔開,在看一個作品的時候完全可以沉浸到里面去。
私人空間可以保護得很好,一個藝術家自己的作品自己獨立的場,而不是相互干擾的場,這是很重要的觀展經驗。
主持人:如何看待中國的當代藝術生態和美國藝術生態之間,對比的給我們講一下?
周彥:這個很有意思,中國感覺是在上升,美國感覺是在下降,這是一個大的印象。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我到美國去,當然我們那個時候心態也不一樣,當時還是朝圣的心理。
畢竟二十世紀戰后美國藝術是世界的領頭羊,美國的藝術是世界的藝術這么一個概念,美國的當代藝術就是世界當代藝術,基本上是這樣一個概念。所以去看惠特尼、卡耐基也好,甚至去看大都會也好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去看,看了非常激動。回來想想我們的東西覺得很弱,力量不是那么強,和后現代主義有一段距離。
這種感受慢慢地開始在轉變,尤其到了本世紀以后,此消彼漲的過程好象越來越明顯,國內這樣的一種市場、美術館、私人空間、公共空間、藝術區的建立都給你一種欣欣向榮的感覺。
主持人:事態很好。
周彥:很火。
再到紐約去看,我聽說巴黎給人感覺也有點類似。
最近這兩年經濟方面不景氣,石油漲價很大程度上沖擊到藝術市場,因為有人就用一個簡單的說法:藝術就是靠錢砸出來的。你現在覺得我們比較有錢,反而是美國人和法國人的錢包不像以前那么鼓。
背后我在想這個中間有沒有文化之間此消彼漲的態勢,在下個三年、五年、十年會不會出現,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肯定,北京、上海已經成為世界多個藝術中心里面的一個中心或者兩個中心。當然二十一世紀的態勢不太一樣,世界藝術中心從巴黎往紐約轉移,現在很難說紐約往北京轉移,而是另外一種說法開始出現多個中心,多中心的時候北京和上海可能成為多個中心里面兩個更為重要的中心。
這是一個大的此消彼漲的感覺,差別在這兒,但是這個里面的崛起和里面的毛病很多。
這是另外一個話題。
來源:藝術國際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