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08 10:18:38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陽春三月,春花怒放。筆者就「紫砂名師談宜壺希望工程」專題,采訪了成就卓著,紫砂花貨巨匠,光貨、各類雜什件俱佳的陶藝名家汪寅仙女士,汪寅仙,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以紫砂花貨著稱壺界,其松竹梅桃柏系列、瓜果花卉系列、供春系列、塑飾器系列,造型各異,自然生趣,千奇萬狀,神韻有加,天工妙成,質樸古雅,生機盎然,富有旺盛的生命韻律。下面是采訪時,汪寅仙跟筆者所談的觀點和內容。
紫砂的現狀
紫砂的現狀,從表面來看是混亂的。混亂的產生有幾個原因,主要是過度的操作行為,一窩蜂上,熱哄一陣子。制壺界有混亂的現象,經營界有混亂的現象,收藏界有混亂的現象。市場受到假冒偽劣的沖擊。這種假冒偽劣現象不單是出現在紫砂這種行業,各行各業都有,整個世界范圍都有。但是,對混亂現象光怕不行,光擔心不行,光顧慮也不行,而是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首先要有信心。混亂是暫時的,混亂走到極限必然會逐漸走上正常的軌道,混亂到一定程度,上當受騙者才會接受教訓,才會吃一塹長一智,才會真正地認識紫砂,才會認清假冒偽劣的真面目,才會學會選擇。
真正的藝術品是永恒的,是有生命力的。
紫砂的前途
盡管市場混亂,魚龍混雜,但總體上紫砂事業還是在發展。臺灣是先走一步。島內的人飲茶習俗、藝術欣賞觀念、生活習慣,隨著經濟生活的提高,需要精神上的追求;物質上的享受,需要高檔藝術品的享受。茶對人類有利,給人們帶來健康,而飲茶最好的器具是紫砂茶具。這一點,過去由于認識上的不是,特別是宣傳上力度不夠,雖然島內有茶行數千家,研究茶文化、茶道的人亦多,但許多有識之士、企業家、收藏家,還是有許多人對紫砂不甚了解,這說明了宣傳上沒有到位,宣傳上沒有到家,還大有潛力可挖。
大陸現在還處于激活階段,處于萌芽狀態。現在較發達的沿海城市,上海、廣州、北京等一部份先富起來的人已經開始收藏紫砂藝術品。南京、杭州等一些城市已開始建立以紫砂為主體的陶藝欣賞協會。大陸經濟在發展,有錢的人比過去多,精神上也在追求享受,文化藝術的享受,紫砂陶藝和茶文化相結合的享受。紫砂悄悄地在大陸開始熱起來。一旦大陸盛行茶道,追求享受,那紫砂的前途無量。
島內和大陸的飲茶習俗、藝術欣賞觀念、生活習慣等是一脈相承,是互相貫通的。因此,這種享受是高檔次的享受,高檔次的追求,追求的起碼條件是真品、精品、名品、藝術品。一直在搞假冒偽劣的抄家會逐步逐步被剝開畫皮,會被事實所教訓,會日子一天比一天難過,最終而混不下去。這需要兩岸共同的努力,要有一個共識。
紫砂的展望
由于體制不適應等原因,現在企業在整頓。主要是整頓、改革、調整。紫砂是一門獨特的、獨立的,自成體系的工藝陶。它的設計、制作、燒成等一般都能獨立完成。企業以何種形成生存,以何種形成存在,這無關大局,無關紫砂的生死存亡,更無關紫砂的發展。焦慮、擔心、煩惱是正常的。但有一條,好的東西繼續發展,名人名作受人喜愛,優勝劣汰,以清治理。
「方圓牌」商標代表了企業的形象,代表了優秀的傳統。在特定年代中,特別是八○年代初期爭論「方圓」名牌,爭論「金銀牌」,企業是花費了很大的精力、財力、物力,集中了最優秀的工藝人才創制出精品去爭取來的。過去企業在各道工序,從原料到成型,從成型到干燥,從干燥到燒成,……一套套檢驗班子,質量保證,數量控制,致使名牌得到保護,得到珍惜。到了混亂的階段,各大城市、各市場,都在冒「方圓」,粗制濫造的東西也貼「方圓」商標,他們只是冒用,利用這塊牌子,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沒有有效的監督管理,沒有切實可行的保護措施,企業沒有這份精力、人力、物力、財力、能力去查辦砸這塊牌子的有關人和事,靠打官司也辦不到。這是需要喚起人們對于這一問題的重視,對于這一問題的警覺,要采取自我保護意識,首先是技藝人員要認識「無形資產是無價之寶」。所有人員要維護與珍惜這一無形資產。要研究采取怎樣保護的問題,「方圓」商標現在主要指的是日用商品,這種日用商品在停頓、減弱后出現了另一種「名人名作」效應現象。「名人名作」現在已經逐步替代名牌效應,這種現象的變化與發展,是有待時間來考驗它的成敗得失、正確與否。
提高創作設計能力,提高文化素質,提高藝術修養,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深入生活,繼承和發揚秀優秀傳統藝術,不斷探索、追求,不斷創新、發展,這是歷史賦予紫砂技藝人員的重任,也是時代賦予紫砂技藝人員的責任和使命,要同心協力,攜起手來,用實際行動,再創紫砂輝煌!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