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08 16:04:35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時間:2010年5月
地點:咖啡廳
記者:烏藍
如果將傳統的平面繪畫比作一個身體,苑瑗似乎厭倦了她它的呆板與僵硬,使其凸起、變形、甚至一舉將其打破,使之化為碎片。這樣一來,繪畫的身體在苑瑗這里舒展開來,自主地享受著形式所帶來的歡樂。苑瑗對繪畫形式的翻新,并沒有帶上反思的、或頗具使命感的沉重,而是自發的、嬉戲的、充滿了年輕的愉悅。
我們先來觀察苑瑗的“泡泡”:她將密切的朋友和喜好的植物直接畫在亞克力做成的透明半球體上,形象隨著球面變形、腫脹、顯得極為充盈,仿佛是畫面之下埋伏著過剩的能量,造成了這些呼之欲出、吹彈即破的泡泡。泡泡的基本性質是脆弱、危險的,形成與消解都在一瞬間。然而,這些泡泡里的年輕人物沒有一絲恐懼或驚訝,而是流露著自然與閑適,這就構成了青春的力量與脆弱易逝之間的張力。
苑瑗進行形式游戲的另一場所,碎片式繪畫,是用大量模擬寶麗來相片的小幅油畫拼湊、堆積而成的——每一幅“寶麗來”都是一個局部,通過隨意、松散的放置將其組合為一個整體。然而,原本連貫、完整的形象已經不復存在,代之以碎片的四散、重疊與錯位,于是,形象失去了再繪畫中的宰制地位,你不得不開始關注這些碎片,每一個碎片都展現了一個雅致、優美的細節,值得加以細致的端詳和打量。而整體形象就在這樣一個碎片星云中若隱若現,觀者會發現他在整體與部分之間來回徘徊、流連忘返。單一的平面被吹皺、擠碎、即而流竄、溢出,泛出了各異的閃光。
王小雨 2009/8/3
記者:前段時間喻紅老師,為你和潘琳策劃了一個展覽,這應該是喻紅老師第一次策展吧?
苑瑗:對,這是喻紅老師第一次策劃展覽。挺感謝喻紅老師和尤倫斯給了我們這么好的一次機會。但是我對這次的展覽,還是有一些遺憾。由于時間比較緊,而且都是一些尺寸比較大的畫,共一百六、七十幅畫,做成了一個大的裝置,在裝置與繪畫的結合上有一些沖突的地方,不過,我覺得這種新的嘗試,也挺有意思的。
記者:我對你的畢業創作《阿尼瑪與阿尼姆斯》影響很深,當時拿了央美畢業作品展的一等獎吧。
苑瑗:對,當時我沒想到這幅作品能獲獎。得到學校的認可,對我也是一種鼓勵和認可,我挺欣慰的。我大三的時候,選修了版畫系,選的是絲網和石板,我覺得那個課對我后來的創作啟發挺大的。我記得老師讓我們做一本書,這本書是講述你自己的,我之前對攝影挺感興趣,我特別喜歡膠片的感覺,很有人味兒。后來,我就用石板印的寶麗來像素描一樣黑白的,那個書,我用手工做了一個盒子,上面粘上紙,作出一種懷舊的感覺,然后把我的照片都放在里面。這就是我,后來這個作業的成績還挺高的。從那以后,我就感覺好像找到了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就開始了畫寶麗來。我的畫里,畫的都是我的朋友,還有我的狗,都是一些我最熟悉的人和物,我平時很喜歡交朋友,應為我覺得能代表我自己的就是我的朋友們,是她們成就了我。而且,我特別喜歡寶麗來那種瞬間的感覺與效果,它和數碼相機不一樣,數碼相機特別寫實,跟拍紀錄片似的。但我覺得寶麗來它有藝術性,拍出來就能成為一個作品。我利用寶麗來的感覺去畫我熟悉的人,感覺我畫完了她們后,又重新認識了她們。我選擇刻畫的人物都是女孩,我認識好多不一樣的女孩。我看了一本書榮格的《性格哲學》,說很多女孩的內心及氣質上有一些男孩的性格,反之男孩也會有一些女孩的性格,榮格就把它定為“阿尼瑪和阿尼姆斯”兩種性格,我覺得一個女孩,如果將這兩種性格找到一個很好的契合點,她應該會是一個非常堅強的女孩。后來,我畫的《阿尼瑪與阿尼姆斯》這幅作品,我選擇了99個女孩為主人公。我選擇99這個數字,我覺得它不像一百、百分之百那么完美,但是它又相對一百是一個最大的數字,但也不像百分之百那么完美,就像我們人類一樣,沒有絕對的完美。處在最高發展形式的阿尼姆斯有時能把女人的思維與她的時代精神及進化連在一起,從而能使她在接受新異的,有創新的思想能力方面超過男人,我覺得挺有意思的。
記者:選擇了99位人物,那你收集的人物素材應該不止99位吧?
苑瑗:對,當時收集了一百多位朋友的形象,也畫了又一百三張左右,后來從中挑選了99幅。這99幅作品中的人物,都不同,有外形比較像男孩的,有比較小女生的,還有一些美女類型的,從人物形象到反映的各種性格都不相同。
記者:這個過程很有意思,你會認識很多朋友,了解很多種性格。
苑瑗:對,到現在我一直在進行人物收集的工作。但現在有一個問題,我以前用的寶麗來,現在已經停產了,聽說國外有一些過期的膠片,但中國已經沒有了。我以前存的一些已經用完了,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重新生產。
記者:近期創作的《大城市的秘密天堂》這幅作品,與你以往的繪畫風格有所不同,能談談這幅作品的創作思路嗎?
苑瑗:我前段時間,去香港的畫廊博覽會,一到那邊,我對香港完成失去了好感,特別不喜歡這個城市。香港的人很多,特別密集,和北京完全不一樣,沒有一點的安全感,總覺得這個大城市不屬于我。可能是我不太適應那里吧,第二天我就去了迪斯尼,到了迪斯尼就覺得和外面的現在生活反差特別大,一種夢想里的世界,很輕松。后來,回到北京,就想把當時的那種感覺記錄下來,畫了一批畫,這些畫在顏色及畫面的處理上,我進行了一些留白,應為回來后,我對那邊的記憶開始慢慢的模糊,不是那么清晰了,有種時光流逝的感覺。通過這種形式來表達一種過去或者未來的感覺。
記者:一種不一樣的嘗試?
苑瑗:對,雖然是一種不一樣的嘗試,但還是沒有脫離我所關注的主題,青春、時間!
記者:你是從小就開始畫畫嗎?
苑瑗:我從兩歲就開始畫畫了。
記者:那么小就開始畫畫?
苑瑗:對,那時候是我哥哥在學習繪畫。后來,我爸媽也讓我跟著哥哥一起去學畫畫。剛開始老師覺得我太小,不愿意要我。后來我爸媽給老師說了很久,老師說只要我不哭不鬧就可以,這才讓我留下來和哥哥一起學畫畫。我記得是在海軍大院里的一個私人開的畫班里學習的,當時人家別的孩子都比我大,都是座在凳子上畫畫,而我太小了,就直接坐在桌子畫。后來這個老師搬走了,我爸媽又給我重新找了一位老師,一直學到初中。高中我們學校有個特長班,一直學習繪畫,后來就報考了中央美術學院。
記者:那你哥哥現在還畫畫嗎?家里有沒有其他人也畫畫啊?
苑瑗:我哥一上學就不畫了,我是一畫,畫到現在。我家里其他人都不畫畫,不過我爸媽都是做電影的。我爸媽是在八一電影制片廠搞影視方面的工作,他們是傳承了我姥姥、姥爺的工作,都是在做電影。他們拍的電影都是以歌頌祖國,還有戰爭題材的那種電影。我爸爸是做制片的,我媽媽是做制景的。從小就生活在大院里,是那種典型的部隊大院,就像以前王朔寫的那種在大院里生活的感覺,挺相似的。
記者:那你在繪畫方面,會受到一些父母的影響嗎?
苑瑗:我覺得有一些吧,電影、網絡都對我影響挺大的。
記者:那么你是從畢業后,就直接進入職業藝術家的行列里了?
苑瑗:對,我覺得挺幸運的。在大學畢業展上,我的作品也挺受關注的,有一些外界的人,還有一些畫廊的人都過來看。畢業后,在臺灣還有其他地方做了一些群展,也就這樣順其自然的選擇了職業藝術家。
記者:像我們很多同齡人,畢業后都是先去工作,然后再去畫畫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那么你的這種做法,家里人同意嗎?
苑瑗:我爸媽挺支持我的,剛畢業自己的收入非常少,不管在經濟方面還是生活方面,他們都非常支持我。
記者:平時除了畫畫,還有其它的愛好嗎?
苑瑗:除了畫畫,我還喜歡看書、看電影、交朋友。
記者:那你覺得這些愛好,對你的創作有過幫助或啟發嗎?
苑瑗:我覺得有,首先一個人要會生活。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很樂觀的人,每天都覺得很開心,就像我的作品一樣,比較清新,我不太喜歡那種壓抑的感覺。喜歡交朋友,這樣會讓我的生活很輕松、很快樂,那么我作品同樣也是一種清新的狀態,希望能給觀者一個愉悅的感覺。現在藝術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我覺得找對自己的感覺,表達自我是最重要的。
記者:接下來,在創作方面有什么新的打算嗎?
苑瑗:在創作方面,我覺得整個思路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和現在應該是統一的。但在材料和技法方面,我想做一些新的嘗試。創作主題還是會延續我以往所關注的:青春、時間等等。忙完這段,我想出去旅行,第一站想去景德鎮,以前我在景德鎮做過一些陶瓷,我一些作品的外框,就是我在景德鎮用陶瓷做的。現在有一些新的想法,想去那邊在做一些。
記者:是你親手做的外框?
苑瑗:對,我自己做的,我覺得給我的畫配上自己親手做的外框,很有意思。
記者:以下有幾個我們這個系列專訪中共同完成的話題,我們來聊聊。
“五四青年節”即將到來,雖然我們都未親身經歷過這段“青年運動”,但運動背后的精神依然存在,國家也將五月四號設為一個青年人的節日,那么作為藝術青年能談談你心中的“五四精神”嗎?
苑瑗:我覺得這種精神應該是“自由”,現在社會的包容度越來越大了,生活的自由性也越來越多,我覺得我們青年人,現在也需要更多的自由發展的空間,表達自我來影響其他的人。
記者:現在社會上有很多對80后的描述,如“最自私的一代、最叛逆的一代、最沒有責任心的一代”等等的說法,那么你作為80后藝術家,你怎么看待這些問題,談談你的想法?
苑瑗:呵呵,我覺得可能是現在我們80后還年輕,還沒有到那個承擔起社會的中間力量,我覺得這還是與環境有一定的關系吧,像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比較呵護我們,現在物質生活也越來越豐富,人的欲望也越來越多,這可能會讓一些年輕人受到一些影響吧。但我覺得社會責任感我們還是有的。
記者:從學院畢業到現在,我覺得你一路走來都比較順利,那么能給我們一些即將畢業走進職業藝術家行列的藝術青年們給一些小經驗呢。
苑瑗:首先要畫好自己的畫,思路一定要打開。我覺得從學院里一出來,在創作思路方面的轉折點是非常重要的,像我們在學校里創作是比較少的,在課余時間才畫一些創作,而畢業以后,基本都要靠自己進行創作了,也沒有老師在給你指導了。那么在這個時候,一定要找到自己,先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找對自己的關注角度,這個很重要。架上繪畫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成熟了,只有找到自己獨特的視角及關注載體,才能很好的走下去。
記者:我們都是80后青年,那么通過這個平臺,給“80后”或者自己說點什么?
苑瑗:我希望房價便宜點,哈哈……希望大家都去不斷的進步,還有像我們女孩有時候畫一些大畫的時候,體力遠遠趕不上男孩,所以,希望在這方面鍛煉好身體,讓自己有個充沛的體力,來畫更多的畫。
關于·苑媛
1984年9月17日出生于北京
2004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
2004年《靜物》在中央美術學院基礎部獲得“在校生優秀作品展”三等獎
2005年《紙醉金迷》在中央美術學院基礎部獲得“我們的觀察”三等獎
2005年 進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三工作室學習
2008年《阿尼瑪與阿尼姆斯》在中央美術學院本科生畢業作品展獲得一等獎
2008年 參加“第一展”荔空間北京
2008年10月 參加前波紐約co2008展覽
2008年12月27日--2009年3月2日 參加前波 北京co2008展覽
2009年2月 參加臺北當代藝術館“各搞個的”臺北
2009年7月 參加“BCA全手工夏季藝術市集”天安時間 北京
YUAN YUAN
SEX: FEMALE
DATE OF BIRTH: 17 Aug 1984
2004: Admitted into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2004: “Still Life” awarded third prize of “students’ excellent works” by the elementary school of CAFA.
2005: “Zhi Zui Jin Mi” awarded third prize of “our observation” by the elementary school of CAFA.
2005:Furthering study at the 3rd studio of CAFA’s Oil painting department.
2008: Painting “Anima and Animus” awarded the top prize among the CAFA’s undergraduate’ works
2008.7:“The First Exhibition”Li Space .
2008.10:CHAMBERS FINE ART NEW YORK CO2008
2008.12.27--2009.3.2:CHAMBERS FINE ART Beijing CO2008
2009.2:”Spectacle To Each”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Taipei,MOMA Taipei
2009.7:”In The Making”market/summer 2009 BCA Beijing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