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09 14:34:57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桑火堯:浙江上虞人,浙江美術館副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浙江省美術高級職稱評審委員,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花鳥藝術碩士。畫風靜逸散淡,出古入新,以書入畫,是“境象繪畫”理念的首倡者。已在國家級核心刊物發表近20萬字的學術論文,是當代畫壇理論與創作雙棲型的代表人物。作品多次參加全軍和全國性展覽,被八大山人紀念館等眾多單位收藏。分別在新加坡和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個人作品集二種。澳門政府聘為全澳書畫聯展評審委員。
當今繁蕪浮躁的文化生態中,專攻畫藝創作者不計其數,標榜者眾,真正長留人心的“大家”卻屈指可數。桑火堯自作畫之初,便絕不甘于浸沒在蕓蕓之中。
2005年前后,一位朋友在欣賞他的畫作時突然感慨:“看您的作品,似乎像什么又不像什么,是什么又不是什么,既不是中國意象繪畫,也不是西方抽象繪畫。”桑火堯聽后思索數日,總結自己多年繪畫探索和心得,由此開創了中國境象水墨畫理念。
桑火堯1959年生于浙江上虞人杰地靈之地,現為浙江省美術館副館長,國家一級美術師,強調書畫一體。他本人既在繪畫創作上獨樹一幟,也在當代繪畫理論上占據重要地位。
90多歲的吳冠中先生,曾經對他說:“我是永遠不屈從于人,每天睜開眼睛都會想,我能創造些什么,創新什么。”
“他對我的感染和影響極深。”操著濃厚吳腔,桑火堯告訴記者。
或許受軍旅生涯影響,桑火堯說話直接爽朗。而從軍18年,思想又深受老莊哲學影響,令其為人及畫風大氣的同時,帶有“其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的逍遙精神。
觀其畫作,淡紙清墨、簡約雋永。寥寥數筆,卻看出無限意。
境象的境界
《投資有道》:中國繪畫有寫真與寫意兩種境界,您開創的境象水墨,似既有古風之意,又有新理念,能否簡要解說這個概念?
桑火堯:之前作畫,一般都是對客觀物像,比如風景、植物等等進行臨摹和寫生。或者就是從宋、元、明、清的繪畫理念中汲取一部分,并用自己的筆墨來把它重新呈現出來。基本上都是這兩種創作方式。這樣的創作方式,雖然作品中也有畫家的思想和感情,但是還是對客觀影像進行藝術化的處理。
我開創的境象繪畫正好與之相反,我不特別強調寫實,我認為藝術是用來表現自己感覺的東西,把自己的思維,通過畫筆表現出來。境象繪畫與以往傳統的意象繪畫的最大區別在于:境象繪畫是主觀在先,是由主觀去呈現墨象;意象繪畫是客觀在先,是由客觀物象去表現主觀感覺。這個區別是傳統繪畫與我倡導的當代水墨繪畫的分水嶺。
在我之前的繪畫是傳統的延續;而我開始的境象繪畫,使中國水墨開創出一個新的境界,與世界繪畫的趨勢相結合,跟世界繪畫的審美更相一致,使中國水墨走向世界成為可能。
問:西方現代繪畫之父塞尚,強化了藝術的本體意識和主創精神,帶領整個西方繪畫走入新紀元。中國繪畫也有千年歷史,是什么令人您探索到境象繪畫這一理念?
答:我是屬于比較善于思考的人,我把自己作為一個藝術家來認識并要求,而不甘心僅做一個小畫家。我認為,在一個時代中,一定要去創造出時代所需要的東西。而現在這個時代是講情感、講感覺的時代。西方文藝復興時期,開創了以科學方法反映以人為本的內容。后來經歷古典主義、浪漫主義、寫實主義、抽象主義等,他們呈現的實際上就是不斷突出內心境界。目前,中國的寫意畫已經非常地成熟了,但是與西方相比,中國抽象的水墨畫還不成熟,還屬于是西方的舶來品。那么中國的寫意畫之后是什么?是大家都在探索的問題。我認為,之后應該是境象繪畫,對此我是有自信的。
藝術與商業價值對等
問:看您的境象畫作,覺得是要畫家思想上有沉淀、生活上有清凈自在的態度。在這個商業時代,很多藝術工作者不得不以商業價值來衡量藝術價值,產生一些媚俗、跟風之作。您對此怎么看?
答:我認為藝術即商品,藝術應當從神壇走下來。藝術價值和商業價值其實是互動的,是一個平衡等值的關系。關鍵的問題是,畫家本身既要有市場意識、商業意識,但又要跟市場保持一定距離。現在很多畫家自己直接接觸市場,我覺得這是他們的藝術作品缺乏個性、缺乏高度、缺乏自我的一個重要因素。
要知道在中國繪畫藝術的高峰--宋元時期,對于繪畫非常強調自我意識。但是經過明清這兩個朝代商業的逐漸發達,發展到當代,藝術在某種程度上仿佛就變成了一種有限復制的商品,是以市場作為主導的。這樣產生的作品可能可以雅俗共賞,但是作為藝術,其價值就缺失很多。現在一個地區的畫家,例如海派畫家,他們的作品特色都差不多,這樣能有多少商業價值呢?
藝術不能重復,不能跟風。作品必須有明確的符號和風格,才能帶來商業價值。比如說蘇東坡的畫,他在繪畫中抒發著自己的文人情懷,與他同時期的宮廷畫家,畫技也非常高超,但在市場上,他們的作品商業價值與蘇東坡或者米芾這樣的作品沒有辦法相比。
問:您認為畫家要跟市場保持距離,但又要有市場意識。這方面有沒有什么比較好的方法?
答:經紀人制度很關鍵!其次要有好的畫廊。目前中國的經紀人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也缺少好的畫廊。沒有特別有眼力的人幫助藝術家去把關、去經營,藝術家不得不自己直接在經濟浪潮中摸爬滾打。這樣一來,有些藝術家就不得不按照投資人或企業的要求完成作品,這將使他們的自我意識慢慢的缺失。如果能有優秀的經紀人,或優秀的畫廊、投資基金會等這些藝術品機構介入,也可以幫助藝術投資市場發現一些真正好的藝術品。
問:那么從另一方面看,在藝術投資市場上,投資人、企業家是否也要不斷提升自己的鑒賞和發現能力呢?這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答:現在市場上的投資人和收藏家,相對來說綜合素質還可以。因為這個市場發展時間比較短,他們自身也沒有太多尋找藝術的機會,對藝術肯定欠缺一定的鑒賞和見識能力。我常跟一些企業家說,富跟貴應該是等同的。中國目前富的人很多,但真正富且貴的人是不多的。富是機遇和努力創造的物質財富,而貴主要是一種精神素養,一種內在的素質。不僅要做物質的主人,也要做精神的主人。作為一個企業家來講,如果沒有內在的精神支柱和精神追求,沒有綜合素質的不斷提高,可能也無法為社會留下任何痕跡。
藝術是精英文化,必須要有一定素質的人才能夠欣賞。藝術投資首先應當尊重藝術家,尊重個人風格。事實上,個人風格越強的作品,藝術家自我思維創造的東西,也許現在不被欣賞,但必然是超越時代的。
從古至今,很多大畫家活著的時候往往是比較寂寞的。比如黃賓虹,在他活著的上世紀50年代,他是相當孤獨、寂寞的,沒有人欣賞他的畫。他在去世前曾說:我的畫在50年之后,一定會受到認可。結果你知道2000年前后,全國人民都在炒他的作品。所以,藝術審美總是超越時代審美。藝術引領時尚、引領時代,
做耐得住寂寞的藝術
問:對您來說,您是否在意用商業價值多寡衡量你的作品?
答:當下藝術必然要從社會走向市場,但是一個藝術家如何進入市場,這很重要。我目前的代理畫廊還是比較好的,經紀人懂得藝術。他們更注重跟企業家們做朋友,引導他們欣賞藝術,而不是讓他們來買藝術。藝術是小眾文化,企業家、投資人、收藏家的市場是要靠培養的。如果是藝術家自己拿著作品推銷,那會很累。我還是愿意與市場保持若即若離的關系。我可以去跟企業界的人談我的審美理想,但我從來不想跟他們談我的作品要賣多少錢。
問:問題是,現在已經不是“君子固窮”的時代了,很多藝術家是耐不住寂寞的,您是個耐得住寂寞的人嗎?
答:這方面我覺得我還可以。藝術家是要耐得住寂寞的。中國有幾十萬畫家,真正算所謂成功的可能只有1%。真正地能夠耐得住寂寞,最后走出來的人,不多。對我來說,畢竟有一份穩定體面的工作,沒有后顧之憂。一筆生意我可以不做,但我的創作理念、自我追求不能喪失。
問:作為浙江省美術館的副館長,平時事務性的工作應該不少。您如何保證自己有空間思考和創作?
答:一個藝術家70%是要看、要想,30%要畫。我并不會事無巨細地管理,會把很多工作完全下放。一個畫家就怕把自己忙于事務當中去,沒有時間去考慮自己的繪畫語言和狀態,我想我算是可以處理好這個關系。
問:我們知道您曾有很長的軍旅畫家生涯,這對您的性格和畫格產生哪些影響?
答:軍隊絕對是一個培養人、鍛煉人、造就人的地方。在部隊鍛煉過的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相對寬廣。有憂患意識,有堅毅品格,也有浪漫情懷。為什么地方上一些職業畫家常常想的是養家糊口,而像我這樣在部隊熏陶過的畫家,更多的看到的是我的未來,不會局限于眼前的東西。自古至今,很多大畫家都有過軍旅生涯。
問:感覺上您對您的藝術非常自信,藝術家是否都是比較自負的?
答:藝術上要自負。對藝術我非常堅持自我。我不原意走別人走過的路,我的作品非常體現個性,永遠不滿足于現狀,不斷處于開拓中。我不會去想什么時候把我的作品賣掉或者能賣多少錢,但我認為我的作品一定會在藝術領域里留下一個痕跡,這樣就夠了。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