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9-03 10:36:14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記者:岳老師您怎樣看待經濟危機對藝術家的影響?
岳老師:我覺得中國在過去十年左右,當代藝術獲得一個爆發式的增長。但我們現在不要考慮藝術話題本身,我們來思考一下為什么會爆發式增長?基本上可以解釋為跟股市、樓市是同樣一個類型的東西,特別是在奧運會之前,藝術、房子和股票對一個想從中套取現金利潤的人都是一個投資或者牟取暴利的工具,甚至還談不上投資。因為它是一種非常短期的行為。所以我覺得在這個過程當中,當代藝術只擔當了一個炒作工具的作用。它在這個層面上跟股票和投機性的房子所起到的功能是一樣的。但非常遺憾的是,當我們被這種高房價、股價和天價的藝術品給影響了的話,就會誤以為中國的當代藝術和房地產、股票市場已經非常好了,就是一片贊美的聲音。這樣的話,就會讓很多不明真相的中小股民去飛蛾撲火,讓很多熱愛藝術的青年也來飛蛾撲火,而這種藝術青年就跟那些中小股民是一樣的。當然我們不要忘記一點,90%的中小股民在股市上是不賺錢的。我們知道今天中國的股市,是一個只有莊家和機構投資者賺錢的時代。中國的股市還遠遠沒有形成,中國的房市也一樣。同樣中國的藝術市場就更加具有這種假象,只有極少數的藝術作品能夠拍上幾千萬,就和我們現在房地產上的地王是一個道理。比如說北京為了能夠讓人民對經濟繼續有信心,創造出幾個地王來維持地價和房價,這就為它整盤的經濟規劃做了一個很重要的鋪墊。政府不甘心讓它掉下來,因為一掉就全掉,什么都掉。同樣藝術市場也是這個道理,我們應該把它叫做藝術局,跟股市這個局一樣,或者跟房市的局一樣,會在08年之前同時狂漲,08年又全部掉下來。我覺得最慘的就是中小股民和這些藝術青年,你剛才問的問題就是說不明真相的藝術愛好者可能會被套牢。對于股市來說,他的錢被套在里;對于藝術愛好者來說,他的藝術信仰、藝術生命就被套在里面。這個就是我覺得最大的影響。
記者:被套牢的是比較大牌的藝術家,一些剛出道的藝術家還是比較清醒的,他們的作品相對賣得也不是特別貴,總之是比較大眾的。
岳老師:因為這個事是我來判斷,所以我不會做那種非理性的事。我是沒有掉進那個陷阱的,是不會按照那個思路去行走的。我采取了另外一個思路,就是我相信藝術家創造的作品應該要有一個比較理性的價格,能夠給服務對象供應,我相信有這么一個生態的存在,所以我去年開始一個小幅度的平價價格,以及對于西安群落進行一個整體的闡釋,我對這個進行了精心的策劃。
記者:比如說藝術超超市,宋莊有好多相對平價的藝術品銷售。您覺得市場清醒嗎?藝術家清醒嗎?還是說是從別的路線來的?
岳老師:這個我們可以觀察一下798,可以看到一個兩極分化。商品今天在798會看到一個兩極分化的現象,一個像佩斯、尤倫斯仍然是天價的,普通的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但是798也存在著大量的像那種跳蚤市場一樣的賣工藝品,什么杯子、手工藝之類的。因為去798的很多都是學生,他們只能銷售得起那些東西,這就產生了兩極分化。我認為藝術家不一定清醒,為什么?因為很多藝術家是無法具有這種清醒的市場判斷力的,只是這個環境在不斷地暗示它,應該這樣去做。基本上很多藝術家是一個條件反射式的在反應。當大家知道某某的人的作品已經幾百、幾千萬的時候,受這個刺激驅動他創作更多的畫,甚至在題材上面會有傾向。當他覺得今年拍賣會上好多流拍,甚至賣不出去,受到這個刺激也會反過來把自己的作品都降價,大多數的藝術家,我認為還是條件反射式的。
記者:這個現象,藝術家很赤裸地面對藝術品市場,因為市場調節有它的麻木性,所以才導致這種現象?
岳老師:對,因為今天中國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藝術家是裸體面對市場。中國在藝術家和收藏者之間的環節是非常缺少的,所以就像一個瑞士手表一樣,從指針一直到里邊的發條,中間有很多環節,藝術家應該被保護在這個環境里邊。最終抵達收藏家手里的應該是經過很多環節,包括藝術家作品的創作、材料、畫框以及闡釋、展示,營銷跟畫廊的關系,甚至涉及到藝術媒體,公共媒體的一種認知,包括教育,再到畫廊、拍賣行,和整個社會對當代藝術的寬容程度。中間有很多的環節,現在的問題是藝術家經常自己畫自己拿出去賣,這樣的話藝術家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精力,所以目前對中國藝術家來說這個是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記者:那么,在這樣一種環境下,中國藝術市場的前途在哪里呢?
岳老師:它的前途,我認為首先要意識到08年已經消失了。現在進入一個后08的時期,就是外需在減弱。實際上中國的藝術市場,我把08年的盛況當做海市蜃樓,它的地基就是海外的需求和大家對中國概念一片看好的時候,所有跟中國有關系的概念都會漲價。但是08年以后,想要繼續維持,就要使這個海市蜃樓變成真的房子、樓閣,但這個支柱是什么?就是內需!我們能不能在外需減退的時候用內需來支撐中國藝術,這個話題跟我們中國經濟是一模一樣的。比如說中國在08年之后,特別是又遇到全球金融危機,所以說東部沿海的很多玩具、家具、服裝廠都是外需的。之前的東西都是來料加工,然后再出口到美國、歐洲。也大量地倒閉,很多民工被迫回鄉,跟我們藝術市場是一模一樣的。因為中國的問題都是根據整個大環境來調整的,現在中國政府為了能夠提振中國的經濟,就用內需來解決。比如說每年會投入四萬億、七萬億甚至十幾萬億來繼續推進公路、橋梁,還有各種各樣的基礎建設。使得那些曾經為外需服務的玩具、服裝、家具這些工人能夠從事由四萬億創造的就業機會,用這個來填補。另外就是所謂的提振內需,提振內需有很多種方式,比如政府可以給公務員增加很多的工資,這個必定是一個治標不治本的辦法。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提振農村的內需,我們今年政府出臺了很多政策,讓家電下鄉,家電就是一臺洗衣機本來一千塊,到你這里是七百塊,剩下的錢都是政府補貼,這也是一種。我們很明顯地看出這個完全是打強生針的辦法。所以08年的效應,這個海市蜃樓會不會變成一個真的樓,就取決于我們能不能從外需轉向內需。從這個角度來分析,我對宋莊謹慎樂觀,我覺得宋莊的內需不能僅僅從藝術品的交易來看,如果這樣來看,它的內需仍然是很活躍的。就算我剛才說到一個平價藝術,但老百姓對藝術有沒有需求,這是一個終極問題。如果他本來就不需要藝術,你高價、低價對他來說沒有意義?,F在思考一下,的確我們今天的內需還是比較弱的。因為很多老百姓,除了精英階層,大多數人還是沒房、沒車、沒有醫療保障,沒有教育保障。所以他們的錢不可能用來支付藝術品,除非那些有車、有房、有教育、有醫療保障的人,才可能會去消費。但的確這也是一個空間,畢竟還沒有真正地把注意力轉移到中國的中產階級,就是已經有優質生活條件的這些人。大多數老百姓肯定還是沒有這個想法的,為什么我覺得宋莊不能僅僅依靠這個?宋莊所謂的內需還在于由藝術家的聚集效應導致的宋莊點擊率上升,以及它的粘合度的增加。就是藝術家、政府和企業關系的潤滑劑,如果調試得好的話,宋莊將會成為一個非常有創造性的有機體,最后的收益可能是土地、旅游、酒店、餐飲、甚至是周邊的一些東西。這個時候單純藝術家創作、銷售甚至會當做一個附屬的而不是支撐的結構,藝術家的具體效應本身是能創造宋莊的內需,就是我們的內需不能僅限在藝術自己的對流里,還要有更多的范圍。包括我剛才說的餐飲、旅游、土地政策、新農村,甚至包括北京市城市規劃的轉折。要有一個“跨界”的思維,所以我們可以從這個角度來談內需,因為宋莊具有一個其它地方沒有的優勢,就是它有聚集效應,這個聚集效應可以生產很多東西,從這個角度,在這個基礎上面,我們再去提平價藝術,就是錦上添花的事。如果僅僅靠藝術本身的銷售來說,我覺得中國的藝術市場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培育和孵化。
記者:謝謝您的精彩回答。
本篇文章來源于 www.ssmuseum.com 原文鏈接:http://www.ssmuseum.com/a/Interview/2010/0608/237.html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