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9-03 15:52:09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張堯(湖南工業大學教授、中國陶瓷工業協會會刊藝術委員會主席、湖南陶藝家協會主席、全國陶藝展評委)
上世紀80年代,尹光中、劉雍等老一輩藝術家在艱難地探索中不但嘗試了陶瓷的材料來做作品,而且還把很多貴州的文化元素,特別是民族民間文化中的一些元素進行了必要的發現和提煉,并把這些元素很好地融入他們的藝術創作中。為當時中國美術界出現的“貴州現象”付出了必要的努力并取得了應有的功績。
如今,中國陶瓷藝術發展30年來,正經歷著一場創作理念的深刻變化,文化的多元化局面已初步形成,貴州陶藝界恰巧搭上了這班車。因此,我相信在貴州陶藝家和各行業、部門同仁們的共同努力下,貴州陶藝界不光有今天良好的開篇,還會鑄就明天的輝煌。
遠宏(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全國陶瓷藝術展評委、中國美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委員)
我欣喜地發現牙舟陶已在傳統基礎上有所創新,其造型、裝飾在保持原有地域特色的基礎上在釉色、窯變方面有新嘗試。貴州不是陶瓷產區,貴州陶瓷卻有獨特的個性和特色。希望貴州陶瓷保護好自己的特點,從藝術創作到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以藝術陶瓷為支柱發展貴州陶瓷藝術,必將后來居上。
吳鳴(中國美術家協會陶藝藝委會委員、《江蘇陶藝》主編)
今后,貴州陶瓷可以從兩個方面發展:從文化藝術的角度出發,它是積淀文化基礎的途徑;從產業化出發,在產品設計、食品包裝上可以考慮將其有效合理的結合起來。在發展的同時需要技術、硬件、軟件和人才的支撐,這樣才能夠保持較好的產品,來豐富貴州的陶瓷事業,體現出更多的文化藝術特點,形成貴州獨特的陶藝特色。
高巖(中國陶瓷館館長助理、文博專家)
牙舟陶樸實無華,就像貴州人樸實無華的民風。中國陶藝曾經歷過仿生陶階段,追趕世界潮流。當仿生陶越做越復雜時,中國陶藝家開始找準自己的出路,要有自己的生命力,要有自己的文化意念。此時,正是貴州陶瓷協會成立的大好時機。
范新林(迪斯尼動畫制作公司高級畫家、范新林美術工作室、景德鎮陶瓷學院美術設計學院客座教授)
我認為貴州陶藝既要守住民族民間藝術的底蘊,又要與現代創作觀念結合互動,在把握材料泥性和控制窯變的基礎上,創造燒制方法,讓制作的陶藝品質感細膩和釉色豐潤。
黃粵燕(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陶瓷藝術委員會秘書長、藝術總監)
從陶瓷藝術本身的發展來看,陶瓷的發展應該是從泥土中沉淀、雕琢、然后跟水凝結以后形成陶藝最原始的狀態,貴州現在的陶瓷就有很遠古的韻味。一個作品之所以優秀是因為承載的信息量大。貴州的陶藝發展,比如像土陶,就應該考慮怎樣去跟現代接軌。貴州陶藝文化很優秀,但是是否被現在的大眾市場所接受,怎樣去讓他們接受,怎樣去宣傳,這些都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尹光中(貴州著名陶藝家)
1981年我的砂陶系列作品《華夏諸神一百例》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即引來一遍異樣的目光和話語聲,這對我是一件好事,增進了我創作獨具一格的貴州陶藝的決心和信心。多年以后,當逐年提升的“多彩貴州”旅游商品兩賽一會,發掘出了大量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原生態作品,并涌現出頗具市場潛力的旅游商品設計佳作時,我更加興奮。陶藝完全可以成為助推我省文化旅游的又一朵奇葩。
劉雍(貴州著名陶藝家)
1991年在香港舉辦的“夜郎魂”個人作品展覽,1994年在臺北舉辦劉雍個人陶藝展,1995年在法國巴黎舉辦劉雍陶藝展和法國拉馬特蘭市舉辦個人作品展,兩次展覽有76件作品為法國博物館收藏,54件被法國私人收藏家收藏。他們收藏的不僅是劉雍,而是收藏了貴州。希望加快制定我省特有的陶瓷(如牙舟陶)的技術標準,使我省陶瓷行業后來者居上。
王建山(貴州民族學院美術學院院長、貴州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貴州畫院學術委員會委員、貴州陶瓷協會會長)
貴州陶藝這些年發展緩慢,上個世紀80年代極富聲譽的牙舟陶,生產基地荒蕪,生產人員散失,不景氣的幾間陶窯廠房,孤寂地散落在田間地頭。貴州平塘的牙舟陶迄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歷經滄桑卻火種不滅。長久的積淀蓄勢待發,此時不動更待何時。我們要以牙舟陶為創作起點,出奇制勝。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