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 Gill,中文名字李云飛,是一位英國畫家。他于1992年在北京開了一間工作室,之后自1997年起,他遷至上海工作生活。本月,他將在上海藝術博覽會上舉辦他的首個個人展。BLOUIN ARTINFO對其進行了采訪。 沒有了威海路工作室之后,您在哪里畫畫呢?
我在田子坊,上海的旅游區,找到了住處。實際上是公社咖啡的老房子中空余的幾間客房。我的大部分作品都是在那邊的戶外完成的,所以作品中可以看到各種不同元素的結合。那時我在做“秘密7”這一項目,所以我每天都與其他藝術家和居民交流探討。
現在回想一下,您在創作這些作品的時候是處于怎樣的環境和心態的呢?
那個時候已是深秋,經常下雨。那時的環境很嘈雜,因為我工作間的隔壁是廚房,人聲喧嘩。還有每天都會有上百名游客來到這里,對我的作品提出各種各樣的評價。對于一個畫家來說,這是一段不尋常的經歷。因為畫家通常獨自工作,所以我的經歷是一場感情與經驗的真切融合。我的視力會漸漸模糊,所以我在嘗試新的觀察方法。
在您的一些作品中用到一種糖果色,我想稱之為“Chris Gill”粉色。為什么您會喜歡這樣的顏色,您是怎樣運用它的呢?
我想我應該算是個夜貓子,常常看到黎明破曉,那時的天空就是這樣的顏色。這種顏色在我看來也是中國大樓現代主義的一種象征。
您的作品里采用了許多不一樣的材料。煙盒也有,還有一幅佛祖沉思的畫像。那么您還采用了哪些其他的材料呢?又有哪些材料是您不予采納的呢?
我一致認為,每幅畫都有其獨到之處,而不是一個綜合體。基本上來說,我用的材料都取之于生活,所以,可以是任何東西。我自己沒有什么忌諱,但是在中國,的確有一些元素是要回避的,尤其是政治元素。
這是您第一次在上海藝術博覽會辦個人展。您認為這是對您天賦和努力的肯定嗎?
我第一次在上海藝術博覽會展出自己的作品是在1997年,我們這么多年來也一直通力合作。所以,這應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西方”,這是很正常的,沒有什么“藝術巨星”這種概念。我只是有了幾張新作,而且時機合適,因為我不久要回歐洲待很長一段時間。我很開心看到策展人石勇幫我安排的展覽。他用了一種十分有意思的方式來詮釋我的作品。
上海藝術博覽會《李云飛:新作》個人展展期至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