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曾飚2014-04-21 09:39:30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4月8日,一位倫敦藏家的明成化斗彩雞缸杯,在香港蘇富比拍賣行,拍出了2.8億港元的天價,買家是上海藏家。近兩三年,倫敦拍賣市場上也數次傳出類似的天價神話:2010年,一尊乾隆官窯花瓶,拍出了5160萬英鎊的價格,折合人民幣5.5億元;去年11月,倫敦克洛伊登區一尊青花瓶據說也拍出了220萬英鎊的價格。說實話,這兩起拍賣,我覺得價格之高,匪夷所思。前者在交款問題上,還出現了糾紛,最終是以半價成交,也許背后故事比這個價格更有趣,可惜媒體沒有深挖。最近幾年,中國神秘買家在拍賣會上可謂出盡了風頭,出高價,乃至天價拍下古董,使得中國古董,在英國也成了普通人留意的物件,甚至是國人旅游時候順手一博的樂趣。就我個人的印象而言,國內買家好像已經逐步深入到了大不列顛的角落里。閑暇時候,筆者喜歡到二手慈善店流連,在剛過去這幾年,我明顯感覺到有中國味道的東西少了很多,而二手慈善店里也常常看到國人面孔。有趣的是,同期在國內,所謂海外中國古董文物回歸祖國懷抱的報道,也日益多了起來。另外,根據我在英國鄉村游的經歷,其實,古董店,和中餐外賣一樣,是英國小鎮的標配。如果你到英國鄉村旅行,千百人規模的小鎮,都會有這么一家古董店。在那些低調、擁擠、破敗或者精致的古董店,應該散落著一些中國真品,只是收藏起來需要精力。筆者曾就碰到過類似事情。2008年,我去一處傳統市場逛街,偶然發現一個賣郵票的小店。這家賣郵票的小店,算是準古董店吧。和英國富人一樣,舊貨店或者古董店,往往有低調寒酸的門面,進去之后卻藏著驚人的秘密。那家小店也是,店主有點嬉皮,甚至讓人覺得有點算不清賬。我看到他那里有很多中國80年代郵票,頓時見獵心喜,裝作漫不經心地翻看,突然兩眼發呆,看到了一張“猴票”,也就是1980年中國郵政發行的第一枚生肖郵票。八十年代末,我還是趴著玻璃柜臺的小學生,一張猴票已經是80元一張,現在已經超過了1000英鎊一張了。我先買了幾張關于三峽的郵票,然后抑制著狂喜,慢慢接近自己的獵物,問店主,這張郵票很有趣,你這還有嗎?他說,就這一張了。我說,多少錢?我想買來,給我爸做禮物。他說,這張我不賣的。然后開心地說,我碰到很多中國學生,他們都想買這張郵票給他老爸開心一下。我頓時爆笑,顯然這店主是個明白人,于是和他聊起了這張郵票故事,他真的很門清。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