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吉男教授是一位“敏感而又冷靜的藝評家”,又是一個喜歡思想、發現,喜歡解釋新事物的人。從早期考古學到中國古代書畫鑒定專業,之后又活躍于當代藝術批評領域,這樣的跨越使他的學術研究能不斷地有所發現、顛覆、命名與定義,及時察覺中國藝術的新動向,并通過各種新鮮視角打通當代與古代的關聯?!昂笮鲁薄?、“新生代”、“近距離”、“后新生代”和“后娘主義”等詞都是尹吉男教授提出的,近年來,他又提出了“后山水圖像”。本次采訪主要圍繞“后山水圖像”的概念以及相關問題展開,進而管窺尹吉男教授的最新研究和學術態度。
問:尹老師,您好,“后山水圖像”是您第一次提出的概念,當時是在一個什么情境下提出這個概念的呢?
答:“后山水圖像”是我2011年提出來的概念。我以前做卷軸畫研究,于是研究中國文人畫已經好幾年,同時也關注中國當代藝術,尤其是80年代后期新文人畫,我對這些藝術家也比較熟悉,如盧禹舜、陳平、常進等,對他們的山水畫有所關注,還曾經給陳平寫過兩篇文章,對新文人畫有過討論和研究。
2011年烏利•??嗽谌鹗勘R賽恩美術館舉辦了一個名為“‘山水---無聲的詩意’---中國當代藝術中的風景”的展覽,他要我為展覽寫篇文章。雖然展覽的題目是“山水”,但是展品基本都不是傳統意義的山水畫,比如說有洪磊的攝影作品,艾未未的攝像作品,還有像山一樣巨大的雕塑等等。可以說是一個當代藝術展,但是每個人的作品都與山水有關系,又不是原來意義上的山水,于是引發了我思考,這些作品到底屬于什么范疇,之后我對此就開始有所研究。
文人古典山水畫是原汁原味的山水畫,到了晚清民國之后也有所延續,但是1949年開始慢慢被批判,被認為是封建的,反動文人的山水觀。其實這種矛盾是從晚清民國開始,特別是康有為、陳獨秀、魯迅、徐悲鴻等人,他們的著作中都在否定過去傳統文人古典山水畫。這是一個鋪墊,新中國成立之后,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具支配地位,那么文化要么反映時代、反映生活;要么反映祖國新面貌,閑情逸致是被批判的。因此,晚清民國開始改造中國畫,到了1949年,改造的力度加大,從中我們可以發現,傳統山水畫其實已經被批判,只留下筆墨材料,如宣紙和毛筆,這也就是新山水畫。在我看來,新山水畫已經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山水畫,因為已經不存在原來意義的價值觀,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帶有新價值觀的風景,如李可染和吳冠中,他們的畫更加寫實,有寫生的背景。
到了80年代后期,出現了新文人畫,他們否定社會主義那套只用水墨材料來畫風景的“山水畫”,希望重新回到明清的傳統中去,但也并不是所有人都畫山水畫,其中畫山水畫的可以稱之為新山水畫。新文人畫之后,很多山水題材的繪畫運用了攝影等各種媒材,與風景和山水已經沒有什么關系。
因此我給這些作品起了一個新名稱“后山水圖像”,其中“后”是否定的意思,不是先后的概念,實際上是對過去山水的否定,它不是繪畫,而是一種圖像。因為筆墨是強調手感的,它卻不太強調手感。另外,他們是用綜合材料進行制作而成,是比較當代的形式,不是抒寫。抒寫要強調情緒的變化,制作是冷靜客觀的過程。
問:你剛才說“后山水圖像”是對過去山水的否定,那么否定哪些方面?
答:傳統山水畫中的意境已經完全不存在,因為沒有原來文人價值觀?!耙饩场敝傅氖侵袊鴤鹘y文人對老莊禪的一種想象,也是科舉時代的一種產物,但是現在都被否定了。剛也提到筆墨也被否定了,只當做材料來用,那么這和意識形態的風景畫就沒有關系了。
問:山水畫是中國很重要的一個藝術門類,元代的山水可謂中國文人畫的一個高潮,“四王”也占據繪畫正統很長時間,在當下繪畫的格局中,中國傳統的山水好像越來越邊緣化了,對這種變化、發展,您是一個怎樣的學術認識?
答:主要是社會發展變化了,以前是科舉時代的文人價值觀,但是現在被批判了,如今處于現代社會。
問:“地圖”也是一種圖像的呈現,中國繪畫、西方繪畫早期的時候都有一些“地圖”的影子在里面,怎么看“風景”、“山水”這類繪畫與“地圖“在美術發展中的這些關系?
答:以前中國式的地圖不是特別強調垂直性,是中式和山水畫的結合,像《康熙南巡圖》、《長江萬里圖》,有地理的特色和標志,也有形象,像導游圖,其中《康熙南巡圖》基本上是表現帝王對南方的影響力,畫中很多人物很寫實,如果采取遠距離俯視的角度是看不清人的面目的。受西方影響之后,才開始出現垂直和高度俯視的制圖方式,特別是明清時期的地圖,就有這樣的特點。但是有一點需要強調的是,中國人不會把地圖當做繪畫,有很強的實用功能,如軍事、政治管轄和經濟因素等都需要用到地圖。總之,地圖不是純藝術范疇,作品中運用到地圖的視角是比較后期了。
問:從事水墨探索的藝術家們,往往會糾結于繼承傳承還是結合當代語境的創新,那么您認為當代水墨需要強調哪一方面,您對藝術家有什么樣的建議,他們應該著重哪一方面的表達?
答:這個我就沒有辦法建議,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像古典音樂今天仍然被演奏,人們有這樣的精神需求。古代山水畫有強大的傳統,當然我們可以延續傳統,可以去臨仿古代山水畫?,F在是后現代社會,也是多元選擇的時代,你也可以選擇去臨摹二王書法,體會他們的境界,也可以假設自己是傳統文人,表達一種文人自由價值觀。這是在多元社會的結果,因此沒有什么可建議的,但是臨仿古代山水畫是不具有當代性質的,雖然你可能會把表達意圖和方法滲透進來,但是主題仍然還是古典。
藝術是自由的,個人選擇和所要表達的思考有一定的關聯,這就是必要性和合理性。如果只是為了做出某些效果,跟藝術家的個人生活和思想觀念沒有什么關系的話,這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有的人就喜歡傳統的價值觀和傳統生活,那可以做傳統水墨表達;也有人不能接受,完全是否定的態度,就可以創作和傳統沒有關聯的藝術。總的來說,藝術家不能跟風,有自己的立場、價值觀和選擇,從作品中可以看出你這個人來,而不是說別人做過了,就要躲避開。
問:邀請您出來策劃展覽一般需要什么樣的契機?或者說您通常策劃什么樣類型的展覽?
答:我是一個研究者,希望找到不同的個案和樣本,正好發現某個人做的東西和我的研究方向契合,而且做得比較精致,就會引起我的興趣。我不喜歡自我炒作和跟風的藝術家,比如當下新水墨和新工筆受到追捧,就轉換方向去畫這些畫,這就沒有任何生命的道理和依據,至少要有上下文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