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士敏師從山水畫名家管苠棡、藝術大家彭先誠,跟著兩位優秀的畫家悉心學習,他終究走出了自己的一片繪畫天地。觀其作品,畫面干凈利落,神氣盎然,野逸中透出古意。畫中不見當下國畫界彌漫的裝飾化、圖案化的矯揉造作,也沒有糊涂亂抹,不求章法的怪誕離奇。在這個物欲橫流,快速追求成功的社會,鐘士敏描繪出的這種純凈氣象很容易使人們浮躁的心靈得以片刻的寧靜,這點尤其顯得難能可貴。此外,鐘士敏更是一位非常熱愛園藝種植的畫家,這次的采訪我們約在他的畫室中,樓頂花園里各色植物映入眼簾,全都是畫家親手打造的袖珍園林藝術品。他對自然生命狀態中小情小景的精深體驗,更使得他的作品呈現出淳樸、自然、蒼潤的景象。
東方繪畫:你為什么那么鐘情于山水畫?似乎從未見你畫過人物或者花鳥?
鐘士敏:我從小就喜歡山水畫,找不到什么原因,喜歡有山的地方,山水之間更能讓我體會到博大的情懷 。現階段只想把山水畫畫好,至于人物,花鳥這些題材以后再作考慮。
東方繪畫:你一直都喜歡畫宋代山水,還一直堅持在絹上作畫,對于絹這種材質的選擇你當初是出于何種考慮?能不能談談絹和宣紙作畫的異同之處?
鐘士敏:中國畫對繪畫材料都極其講究,宋元大多用絹作畫,明清用紙多一些,絹是很好的作畫材料。但是絹上沒有生紙那樣的滲化效果,但他出來的墨色很透明,也很淡雅,,,,,往往都要反復地琢磨、推敲畫上很多遍才能出效果,這些都是它的特點。這其實對基本功的訓練大有好處。熟宣紙的性質和絹差不多,所以我現在用絹或者生紙多做實驗。嘗試不同的材料,帶來的不一樣的繪畫感覺。
東方繪畫:黃賓虹也說:“畫者欲自成一家,非超出古人理法不可。”而你好像仍然在堅持傳統的東西,你對這些有什么見解?
鐘士敏:畫中國畫都講“師古人,師造化”。了解傳統,學習傳統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學習傳統并不是守舊,通過對這些優秀作品的研習,才能體悟到古人描繪自然的方法,理解他們的繪畫“語言”。只有通過長期謙恭地學習,才會弄懂這些語言,體會他們的筆情墨趣,創作意境。我們與古人對話,才能知道古人的所思所想以及他們創作時的時代背景,人文背景等等。李可染說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 我想他這個話,并不是只有兩個截然不同的階段,甚至可以說是幾進幾出。才會有這個成就。傳統的東西一定要好好學,但大自然更為畫家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把傳統拿到自然當中去印證,才能找出適合自己的表現手法。當自己的認識和表現技法都逐漸成熟時,自然而然的就會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然后又再摸索出一些新的表現方法,這個又是風格的確立和再改變提升的過程了。
東方繪畫:山水畫在宋元時期已經達到巔峰狀態,有些評論家說那是一座高峰,無法超越,你為什么還一直堅持臨習、創作宋畫山水?
鐘士敏:藝術和體育競技不一樣,我們不能用固定的答案或者標準去衡量它。美是多元的,宋元時期的山水畫固然已經很精彩,它有它的特點,但明清時期的講究寫意的繪畫也有它自己的特點, 每個畫家都有自己獨特的風格,獨到的見解,沒必要說要去超越哪個時代的繪畫,我們只需表達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就行。
東方繪畫:你如何讓自己在臨習古人意境的同時,又能讓作品融入當下的藝術氛圍?你如何去平衡這種關系?
鐘士敏:國畫的傳統,是一種品質,不僅僅是筆墨、程式。關鍵是古人的思想意境和人文情懷,中國的傳統太厚重,你說什么是傳統?唐宋以來的文人水墨畫是傳統,魏晉墓室壁畫敦煌壁畫是傳統,民間繪畫也是傳統。書法是傳統,歷代家具,,,,等等,都是傳統,古人厲害就厲害在他把藝術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古代的一些軼事比如雪夜訪戴,緣木求魚,寒江獨釣啊,這些都是行為藝術,但古人他不會這樣說,因為他習以為常。這個扯遠了。所以善學者會從不一樣的地方,發現其他人“忽略”的美。彭先誠老師從唐三彩,陶俑中悟出沒骨畫法,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他的畫,既有傳統的精神,又有他發展出的當代的筆墨。傳統與當代,是互為生息的,今天的當代就是明天的傳統。我們能真真切切地表述每個自由而真實的內心想法,才能與觀者共鳴,才能更好地融入國畫當下的氛圍。人人活在當下,無法割裂與自己所處時代的聯系,即便是臨習古人書畫,亦會深深烙上時代和個人的印記。
東方繪畫:像你這么年輕的畫家為何一直喜歡安靜和單純的純水墨?以后會考慮畫有色彩的風景畫嗎?
鐘士敏:總覺得自己的水墨還沒畫好。自然界的顏色千萬種,古人為什么把黑色提煉出來,做一個主要的基本元素,有他道理。國畫講墨分“五彩”,水與墨這種單色的結合通過“干、濕、濃、淡、焦”的狀態呈現,它的表現力極強。那些空靈的、凝重的、莫可名狀的部分在水墨畫中往往更容易獲得,并富有深刻的感染力。王維在《畫山水訣》中也說:“夫畫道之中,水墨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
畫山水運用水墨,更能得到神韻,也更能使自我精神得到一種升華,正所謂絢爛之極歸于平淡。我自身也會在以后,畫一些有色彩的山水,但現階段還是先把水墨畫好吧。
東方繪畫:對于水墨與內心天人合一,你怎么看,做到容易嗎?
鐘士敏:每幅畫都蘊含了畫家的內心世界,每一位山水畫家都在追求“天人合一”的精神,不管能不能做到,這是每一個畫家一輩子要去追尋的境界。
東方繪畫:觀你的畫,能感受到寧靜的心緒,有沒有心情特別煩躁,但是卻能畫出寧靜的作品的時候?
鐘士敏:畫要畫出靜氣很難,其表現在繪畫語言純粹,筆墨、線條、物象,皆含蓄、沉靜。其次,創作者的心態要達于平和、安靜,所以與自身的修煉就有關了,寫書法和中國畫都能使人慢慢達到靜的狀態,一坐到畫紙前面,你的心緒,想法,注意力,全在這個上面了,他就是你此時的宇宙,是這樣的一種狀態。相反比如有好幾天沒有畫畫,倒會變得煩躁,所以說只有心中有“靜氣”才能養出畫中“元氣”。
東方繪畫:似乎你剛踏入社會時并未從事與畫畫相關的工作、為什么后來堅定地走上了這條繪畫之路?
鐘士敏:我從小就喜歡畫畫,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沒有去考美術學校,很早就開始工作了。也曾有過很困難的時候,現在想想那些日子也是自己成長的一段美好過程,鍛煉出了堅毅的品格。但是當時在工作之余,我也仍然堅持繪畫,人都是走到那個階段才能發現不一樣的風景。我想冥冥之中自有安排。后來有幸遇到恩師管苠棡,他對我的啟發和鼓勵非常大,更引導我走上繪畫道路。現在想想,能以自己的愛好作為一生的追求,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真乃人生一大幸事。
東方繪畫: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浮夸的東西,但是走進你的畫室卻發現你是如此喜歡伺花弄草,是畫畫熏染得你這樣,還是你骨子里就喜歡這些?
鐘士敏:我骨子里就喜歡花花草草,這也是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每次到外地寫生或者游玩,都會尋芳覓草,遇見喜歡的植物不管離家多遠都會帶回來試種,花園里的這些植物都是我自己親手種植的,繪事之余,擺弄花草,沏一壺淡茶,置身于此,豈不快哉。而且中國畫要靠養,花草,盆景也會帶給自己美的享受。
鐘士敏 山水
東方繪畫:很多本土的畫家都非常享受在四川生活,安于安逸穩定的環境而不愿再離開四川出去闖蕩,你未來有沒有計劃在北京和上海這些藝術活躍中心發展?
鐘士敏:四川是一個人杰地靈的地方,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都喜歡,相信很多本土畫家都流連這里的地貌、氣候、人文。但是我覺得一個畫家還是應該對自己的繪畫生涯做一個很好的規劃,北京、上海的藝術氛圍比較濃,畢竟它們是中國的經濟文化最繁榮的地方,那里集中了很多優秀的文化和藝術,在適當的時候也會出去學習,游歷。發展倒談不上,隨緣吧。
東方繪畫:你對自己現在的繪畫成就和市場價值還滿意嗎?你的繪畫價值取向會是怎樣呢?
鐘士敏:都說學無止境,對現在我的作品肯定不是完全滿意,一個畫家應該永不停止對完美的追求,當然,永遠沒有完美。所以都在路上。在繪畫的道路上自己需要學習摸索的東西還太多了。至于市場,不用太去關注吧,那是畫廊和經紀人的事情,現在社會分工那么細,每個人做好自己份內事情就好,。畫家就應該認真專注自己的繪畫。
來源:《東方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