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1 09:46:30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關于拍攝山景的體會我與攝影結緣始于少年時代,從70年代的一家海鷗203起,多年來的拍攝實踐使我對攝影的認識不斷提高。我現在有時為雜志拍一些照片,題材一般是人物、風景、靜物等。為了使自己的攝影技術進一步提高,我經常翻閱攝影大師的作品,從中汲取養分,仔細品味,努力把大師的經驗融匯到自己的作品中,與其說是在學習他們的技法,倒不如說是在領會大師那深邃的思想和觀察事物的觀點。
在我的攝影學習和實踐中,我一直在冷靜地思考一個問題:我將如何給自己定位?如何根據自己的工作特點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尋找合適的拍攝主體,走出自己的路來,這也是我通過學習對攝影的理解。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由于我國緯度大,地域廣闊,各地的山有著不同的特色,我于70年代曾在太行山區生活、工作多年,其巍峨、雄渾的景色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多年來,也游歷了不少名山大川,象華山的險峻,張家界的秀美,井岡山的翠綠等都讓我流連忘返,下面談談近年來拍攝山景的一點體會。
去山區拍攝,設備除了相機以外,廣角鏡頭和長焦鏡頭是必不可少的,廣角鏡頭可包容許多景物,而且景深范圍大,便于表現寬廣的山勢。長焦鏡頭用于突出主題,表現細部和拉進遠方的景象。膠卷則一般選用ISO100以下的膠片,以達到顆粒細,色彩鮮艷的效果。拍攝時,為達到景深范圍大的目的,宜使用小光圈,因此,快門就要相應減慢,為保持圖像穩定,就需使用三腳架,因為山上往往地形復雜,且經常山風很大,選擇便于攜帶、不是很笨重,但一定要堅固的,最好是帶金屬尖角支撐的,否則,昂貴的照相器因它而損壞則是太不應該了。
攝影包最好用雙肩背帶,背起來感覺雙肩、腰部舒適的,以便于走長路時減少肩部的疲勞,在險峻的地方騰出雙手。因為山區的天氣多變,因此,相機包必須是能防水的。出門前要檢查相機包的背帶是否結識,膠卷是否帶夠,相機電池是否充足,應有備用電池,否則當你登上山頂,面對大好風光時,電池沒電那才叫欲哭無淚呢。
當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的山色呈現在我們面前時,首先面對的是如何取景和構圖,要確定表現什么?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面對美麗的景色興奮不已,狂拍一氣,可拍出的照片洗出來再看,則是平淡無奇,沒有新意,當時的景色完全沒有表現出來。所以在拍攝前,首先要考慮眼前是什么打動我,我要如何把最吸引我的這一點表現出來,也就是說我要表現的主題是什么?發現其美的一面并通過手中的相機努力表現出來。構圖時畫面要力求簡捷,突出主題,堅決去掉不必要的景物,利用光線、顏色的對比表現其形狀和質感,在畫面上形成視覺中心。
通常站在山下仰拍可表現出山勢的巍峨,站在山頂上俯拍可表現出山勢的寬廣和深遠。如要表現山勢的綿延和廣闊宜用橫幅拍攝。要表現其高聳和險峻宜用豎幅拍攝。如表現空間感,最好用近景、中景和遠景以加強畫面的透視和縱深感,主題往往放于中景,形成視覺中心,但盡量不要放在中間位置,否則容易因對稱而呆板,最好放在黃金分割線上,利用近景和遠景烘托。為保證前后景物的清晰度,加大景深,就要縮小光圈,此時因速度減慢,最好用三腳架穩定相機。
通過對景物大小、高低、遠近的對比來突出主題,加強縱深感。通過對山勢起伏重疊形成的線條產生節奏感。拍攝時要注意主體與陪襯物的位置,避免在畫面上各占一半,如山峰和天空各占一半,或山景和水面各占一半,樹木等平均在畫面的上下或左右,都會造成主次不明,視點分散。所以,在拍攝時要腿勤,通過拍攝位置和視角的改變使構圖產生變化,使主體得以完美表現。
在構圖還應注意掌握平衡,因為山峰有大有小,有遠、有近,又高又低,我在拍攝時常利用太陽、樹木、房屋、人物等形成近景或遠景,以加強其山巒疊嶂的效果,達到平衡。拍攝時運用光線在景物形狀、顏色上的變化產生不同的效果。
拍攝時,用順光,畫面會很明亮,顏色很明快,陰影少,但缺少明暗層次,不容易表現景物的立體感和質感。
側光:會產生濃重的陰影,使山勢的質感得以充分的表現,有立體感,畫面層次豐富。側光時注意不要對著天空側光,容易使山景曝光不足,對瀑布拍攝也是如此,如對瀑布測光或用平均測光,白色的水幕可能使巖石或樹木曝光不足,我通常是加一點曝光補償或對局部測光。
逆光:景物大部分處于陰影中,形成強烈的輪廓光。逆光根據測光表時會曝光不足,可用手動方法調節曝光,開大光圈或放慢快門,拍攝時注意對要表現的那一部分側光。如按照強光部分側光,會使明亮部分顯現出細節,但陰影部分會很暗。拍攝時還應注意細節的表現,細節的清晰刻畫會使整幅照片更加生動。
拍攝日出日落時,太陽光線角度低,天地之間顯現一片暖色調,空氣中彌漫著誘人的氣氛,是拍攝的大好時機,此時拍攝光線變化很快,應抓緊時機,我通常以太陽附近的天空測光,可增加或減少曝光來控制影調,最好采用手動聚焦,因山峰多處處于濃重的陰影中,要注意表現山勢的輪廓和線條,曝光時如好表現山峰亮部的景色,如陽光下的樹林或巖石等,適量的減少曝光補償,或用點側光對其局部測光,如要表現暗部的景色,如陰云下的山峰或幽暗的森林等,則適當增加曝光量,可加灰色漸變鏡,以平衡景物與天空過大的反差。
雪山的拍攝最好在晴天,適用側光或側逆光以表現雪山的明暗層次和冰峰的透明質感,影調也富有變化,最好用偏振鏡,吸收積雪的反射光,降低亮度,提高色彩的飽和度。
曝光時如用相機內側的測光系統測光,容易曝光不足,應使用曝光補償,增加1-2級曝光量,或用點測光對其中間色調的部分測光,然后將其鎖住后再重新構圖拍攝。
拍攝雪山時應充分利用帶雪的樹枝、建筑物等作為近景,增加畫面的空間感和突出冰雪后的質感。
以上是我拍攝中的一點體會,還需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去體會和提高,我相信面對大自然的萬千氣象,通過不懈的努力,使自己的攝影技術進一步得到提高。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