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1 09:49:45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拍攝雕塑造像的體會在游覽名勝古跡時,人們往往會被寺廟和石窟中栩栩如生的雕像所吸引,如北京碧云寺、蘇州戒幢寺、成都玉光寺,昆明筇寺的羅漢,龍門、云岡、敦煌石窟的佛像等。這些造像的神態各異,有的笑容可掬,有的凝神沉思,有的善目慈眉,有的袒腹赤腳。若能把這么生動有趣,神情豐富逼真的造像拍攝下來留作欣賞,也是一種藝術享受。
雕塑攝影的要求,就是必須符合造像的的真實。因為攝影光線強弱,方向和角度的變化,都會對雕塑造像神態的表現,產生顯著的影響,所以對拍攝方向和角度的選擇,以及光線的運用都十分重要。雕塑造像大都設置在佛堂或石窟內,天然光度比較暗淡,給攝影帶來一定的困難。拍攝時以利用自然光為最好,因為古代工匠在雕塑造像時,都是利用室外射進來的自然光作為創作光源的。這種光線比較柔和,地可使影像獲得的層次,適中的反差,表現出造像藝術的質感。
在佛堂或石窟內利用自然光攝影,因光線比較暗淡,而且多從門口一面射進室內,所以應仔細選擇最佳方向,利用順光或側光進行拍攝。這種光線的特點是比室外光線低幾倍,甚至十幾倍。造像的亮度,還與距離門口的遠近有很大關系,距離門口近的地方比較亮,距離門口較遠的地方就較為暗淡,根據距離門口遠近的不同,照明的反差變化也不同。造像距離門口近處,愛到光線的照射,有一定的高密度,但背離門口的部分卻顯得很暗,面部及身上出現過大的明暗反差,往往超出感光片的寬容度,使造像亮面或陰影部分的導明暗反差,超出感光片的寬容度,使造像亮面或陰影部分的層次難以在照片上全部表現出來。在這種情況下,最好使用反光板提高陰影部分的亮度,減弱明暗反差,能得到比較柔和的照明效果。
一般安放雕塑造像的位置較高,有時需要略仰的角度拍攝。鏡頭低于造像眼睛的高度,臉型會縮短,上額變小,下巴突出,產生變形的現象。這樣就必須距離稍遠一些拍攝,盡量減少造像上小下大的變形。下面拍攝雕塑造像往往顯得呆板,可以選擇略為側面的角度。側面輪廓線的變化要多于下面,臉部層次也比較豐富,拍攝時應注意鼻尖不要空破臉部的輪廓線。在寺廟或石窟中拍攝高大的雕塑造像,對角度的選擇必須稍近一些,鏡頭略仰一些,使頭部與身體得到恰當的比例,才能表現出造像的藝術手法,頭部略大于身體比例,以適應人們仰望時的視覺習慣,使人產生虔誠崇敬的感覺。
拍攝時,如果使用人造光源,也應該注意光與室外射進來的自然光同一方面,因為古代工匠是利用室外射進來的陽光作為創作光源的,如果燈光不能過于強烈,要用柔和的光線拍攝,才能把造像的層次和質感充分表現出來,否則,黑白片就會失去中間層次,彩色片則會缺少鮮明的色彩。為了取得柔和的燈光照明效果,可在燈光上加一兩層紗布,使陰暗部分 影紋或色彩顯現出來,以求照片能得到鮮明的影調和色彩,也能表現出造像的氣氛和情調。
燈光強弱和方向的不同,會得到全然不同的造型效果。拍攝造像的主光不要用在正面,應該略偏斜一些,也不宜過低,應該高于頭部,這樣才能表現出古代雕塑藝術的美。用光還要注意突出主題,把燈光集中在需要表現的造像上,設法使其他造像少受光或不受光,可用厚紙遮擋不必要的光線。拍攝雕塑全身像,應該特別注意頭部得神采奕奕,栩栩如生。最好能具有上中下三道燈光。頭部光要略高而遠,高以鼻側下方出現投影,以全身光線均勻為佳,身上可比臉部稍暗,以達到神態生動真實的藝術效果。拍攝雕塑造像特寫,鏡頭要盡可能與眼睛同一水平高度,拍攝半身像,鏡頭要與胸部同一水平高度,這樣有利于正確表現雕塑的真實面貌。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