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風景攝影的用光技巧
光對于攝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風景攝影中,有了光的照射,畫面才會產生明暗層次、線條和色調。拍攝風光,主要是以太陽光作為光源。太陽的位置不同,照射在景物上能產生的效果也不同。接下來介紹幾種不同的光所產生的不同效果。
1. 順光對景物的效果
在風景攝影中,用順光拍攝景物,能夠給人明亮、清朗的感覺。但是,順光照射景物過于平正、明暗之分不明顯,這往往會使景物主體與背景的色調融合,畫面缺乏立體感。但是順光的利用對于初學者來說比較簡單,攝影者只要使用相機的評價測光模式,基本上就可以拍攝出令人滿意的照片。
2. 側光對景物的效果
側光在風光攝影中是用得較多的一種形式。尤其是45°角的前側光,不僅能夠使景物具有一定的明暗反差,增強景物的立體感和畫面影紋層次,同時,對畫面色彩的還原也比較理想。而90°角的側光,能夠使景物的明暗各占一半,畫面的明暗反差和立體感非常明顯。尤其是在表現建筑物等表面不平整的物體時,效果更為突出。攝影者在利用側光拍攝時,要注意盡量對畫面的明亮處進行測光,避免造成畫面局部曝光過度。
3. 逆光對景物的效果
逆光是風光攝影中最有個性的光線。逆光是指陽光從相機的對面照射過來,景物被光線照射的部分都會產生光亮的輪廓,主體與背景得以明顯的分開。逆光最適合表現前后層次較多的景物,在每一景物背后都勾勒出一條條精美的輪廓光,使前后景物之間產生較強烈的空間距離感和良好的透視效果。
拍攝逆光景物時,畫面往往會因陽光的照射和景物的光亮輪廓而造成曝光不足。因此,攝影者在拍攝逆光景物時,最好以景物的陰暗部分來確定曝光時間,這樣才能充分顯示出景物的層次。如果攝影者想得到剪影的效果,那么拍攝時以亮部為準即可。
逆光條件下,被呈放射狀光線照射的海峽和巖石,產生濃重的陰影,整個海面營造出一種寂寥感
4. 高光對景物的效果
高光一般是指上午10點到下午2點之間,太陽在空中幾乎垂直照射到地面的光線。高光是一天中陽光最強烈的時候,會給畫面造成很深的陰影。同時,高光具有一定的垂直性,除了能表現從上到下的陰影層次外,并不利于表現物體的質感。所以,這種光線并不很適合表現風景題材。
5. 散射光對景物的效
散射光一般是指在陰天等太陽光線被薄云層遮擋時所散發的光線。在這種光線下拍攝,被攝體沒有明暗的線條界線,也不會產生陰影,而只能表現出平淡的物體影像和陰沉的氣氛。因此,當攝影者處于陰天的散射光情況下,需要盡可能縮小景物范圍,采取較近距離的中景或局部場面進行拍攝,才可能獲得比較清晰的效果。同時根據實際情況的需要,采用較大的光圈或者增加一定的曝光補償量,可以避免陰天光線引起的曝光不足。
二. 風景攝影的季節應對
一年四季,不同的季節給予人們不同的視覺享受。春天萬物蘇醒,生機盎然;夏天枝繁葉茂,郁郁蔥蔥;秋天碩果累累,橙黃橘綠;冬天白雪皚皚,冷冷清清。攝影者要表現不同季節所呈現出的不同美感,就需要把握每個季節的關鍵特征所在。
1. 春之生機勃勃
春天陽光明媚、萬物復蘇、蟲鳴鳥躍,春天對于攝影者來說是個適合旅游拍攝的最佳季節。要拍攝春天,最重要的是捕捉春天的信息。很多攝影者喜歡通過花花草草的特寫來展示春天生機勃勃的氣息,這確實是描寫春天最有利的對象。
拍攝春天的花草,要注意時間的選擇,如選擇清晨沾有水露的花草,或者利用傍晚時分柔和的光線,然后加上逆光的效果可以展示春天柔和的一面。在鏡頭的選擇上,攝影者既可以通過廣角鏡頭加小光圈,以得到大景深的效果,來展現春天的生機盎然的氣息;也可以通過長焦距鏡頭或者微距鏡頭加大光圈,來對春天的小生物進行特寫。
2. 夏之枝繁葉茂
夏季是個炎熱的季節,也是植物最旺盛、昆蟲最活躍的季節。這時,攝影者可以通過中景、遠景等拍攝來完全展現夏天枝繁葉茂的景象。在選擇拍攝地點時,攝影者可以考慮公園、山林、庭院等諸如此類的地方,而荷花、蓮花等就成為夏天最熱門的拍攝對象。
由于夏天氣溫高、陽光照射強,景物容易受光照的影響而造成過高的明暗反差,同時也會影響畫面整體的曝光。對于光照強烈的場景,攝影者可以選擇較小的光圈和較快的快門來進行拍攝;對于某些處于陰暗位置的特殊場景,則需要進行較精確的點測光;初學者如果對某個場景測光拿捏不準,還可以采取安全系數較大的評價測光模式。但攝影者要盡可能地避開夏日陽光強烈的中午,同時在拍攝藍天、白云或者水面等景物時,也可以充分利用偏光鏡,從而減輕畫面的反光。
3. 秋之秋高氣爽
秋天,天氣晴朗、可見度高,大部分植物開始泛黃,攝影者往往喜歡利用大自然的這一特點,來展現秋天的美麗。泛黃的樹葉在逆光的情況下,被光線打透,攝影者利用相機的點測光模式進行拍攝,可以展現其優美的輪廓。此外,菊花也是攝影者們喜歡拍攝的題材。利用手中的長焦距或者微距鏡頭,可以表現其婀娜多姿的“身段”,或者風霜傲骨的精神。
另外, 秋天的天空也不乏魅力。美景加上藍天白云的映襯,足以讓人為之沉醉。但攝影者要注意,應盡量避免由于測光問題而導致天空曝光過度, 這會影響畫面的整體效果。攝影者可以考慮先對景物進行測光, 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減少曝光量,從而保證天空的曝光正常,以突顯藍天、白云的效果。
藍色天空下,泛黃的植物被溫暖的陽光照射著,加之不遠處小風車的點綴,著實給人一種悠閑自得、詩情畫意的美感
4. 冬之白雪皚皚
冬天的拍攝對象相比其他季節,就比較單一了。冬天的風景,主要是通過對雪的描寫來進行表現的。
除了白雪外,房屋等上的冰棱也是非常值得注意的焦點,尤其是多條冰凌同時出現在人們眼前時,壯觀的場面不言而喻。攝影者可以通過光線的照射來展現其晶瑩剔透的一面。利用精確的點測光,可以避免由于其自身的特點而造成的曝光過度。另外,攝影者還可以通過表現樹枝、房屋上的積雪或者在雪中依然堅強生存的花朵、小草等,來加強人們對冰雪的感受。
三. 風景攝影實拍技法
對于初學者來說,了解攝影構圖和用光等一些基本的常識和理論是必要的。但要真正地學好風景攝影,就需要在實際的拍攝場景中多多練習。而在實拍過程中,根據所處的環境去掌握一定的拍攝技法對于初學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這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使用醒目的前景
利用前景表現物體的高大
攝影者在拍攝風景攝影的時候,經常會遇到一些具有明顯高度的景物素材。比如高層建筑、高大石碑、懸崖峭壁、高聳山石等,此時攝影者往往想通過自己的鏡頭把眼前這一高大的景象表現出來。但是,攝影者如果只是單獨表現被攝體,畫面就會略顯單調或者被攝體的高大沒有很明顯地被表現出來。這時,攝影者可以觀察被攝體周圍有沒有可以利用的參照物作為前景,比如樹木等具有一定高度的物體。由于被攝體本身的高大,所以一般需要采用仰拍的方式,并且利用相機的豎幅形式來表現。這樣既能展現被攝體的高大,整體畫面又不會顯得單調。另外,攝影者在拍攝高大物體的時候, 一般情況下需要使用廣角鏡頭,因為廣角鏡頭在高度和寬度上的攝取范圍都是很大的,這樣有利于更好地表現被攝體。
利用前景表現空間縱深感
在拍攝大場面的風景攝影時,前景是經常用到的。尤其是表現遼闊的草原、浩瀚的大海等比較具有空間感的景象。大場面的風景雖然很具有魅力,但是它并不是很容易被表現的。因為場面越大,被攝入畫面的元素就越多,而這對于初學者來說,整體感覺的表達就更不容易把握了。
一些初學者在拍攝比較遼遠廣闊的風景后,發現畫面的效果給人的感覺經常是很平坦的、缺乏立體感的。此時攝影者們就需要考慮以一定的物體,比如沙石、低矮的植物等作為前景,前景的使用可以讓欣賞者看到風景的詳盡細節,為中景和遠處平面展現的廣闊景物注入更多的含義。最重要的是,通過把景物近處和遠處的成份并列在一起,不僅為照片增加了深度,也使整幅畫面產生了立體感。
在表現此種場景時,攝影者同樣需要使用廣角鏡頭進行拍攝。另外,還可以通過選擇較小的光圈來取得大景深,讓前景和遠處的成份都能清晰地再現。在利用前景表現空間縱深感的時候,攝影者要注意,前景在整幅畫面中占據的面積不要過多,否則會影響照片整體的感覺,因為中遠處的景象及畫面的空間深度才是重點。
2. 利用倒影來增添感染力
時間和地點的選擇
在風景攝影中,倒影可以為畫面增添感染力并帶來視覺快感。由于景物倒影可以使風景的部分圖案得以延伸或重復,所以它能擴大風光影像的表現力與表現范圍。另外,倒影本身還可以為景色增加寧靜感。
捕捉倒影的最佳時機是在日出和日落前后時間段內。而最富有戲劇性的倒影經常是出現在像鏡子一樣的水面上。比如,小水洼、池塘、水坑、河水退后形成的死水、小的湖泊等。在拍攝之前,攝影者應觀察好取景的地點,也可以尋找多個不同拍攝角度的地點,以便能在很短的時間內捕捉到不同的倒影。
光線的利用
對倒影照片的拍攝來說,最為理想的光線是前側光,畫面輪廓明朗,層次豐富。其次是順光,碧水藍天,色彩豐富。通常情況下,頂光及逆光不宜采用。因為頂光在水面上反光強烈,而逆光容易使主體和背景反差過大,造成照片主體的影像灰朦不清。所以攝影者在拍攝倒影照片的時候,可以選擇自身背對著太陽的角度或者讓相機與太陽成45°的斜順角度。
由于倒影在水中,水面吸收一部分光線,使倒影的亮度低于實景的亮度。一般倒影與地面實景的曝光量約相差一擋光圈數,攝影者在拍攝時可以把曝光補償設為+1至+2擋。在測光確定曝光值時,正常情況下,攝影者應該按地面實景主體光亮度為依據進行測光,并確定曝光值。比較實用的方法是把鏡頭對準實景部分,然后半按快門,記下對實景的曝光值或者打開相機上的AE曝光鎖按鍵,按住此按鈕就可以鎖定當前測得的曝光數據,并且攝影者在移動鏡頭改變構圖的時侯,仍可以按照剛才測得的數據進行曝光。這樣,倒影的色澤就會暗于實景,形成很以水邊少許泛黃的植物為前景,雖然占據的面積不大,卻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美的影像。
正確構圖
攝影者在拍攝倒影的時候還要注意構圖,尤其是地平線的劃分位置。一般情況下,如果攝影者想表現畫面某種協調和對稱的感覺,可以考慮把地平線放在畫面的中間。這樣,水中的倒影就會和實際的景色形成很完美的呼應。
3. 剪影效果的表達
從效果看,剪影攝影主要是通過突出主體的輪廓、簡化細節,從而使得重點更為突出。剪影攝影往往是在突出主體輪廓的同時更加強調背景的效果,如利用日落前泛紅的天空來襯托建筑、樹木等物體的輪廓。
其實剪影效果的照片并不難拍,重點在于合理進行測光與曝光。攝影者只要將測光模式轉換為點測光或者中央重點測光,對畫面較亮處進行測光后,按下曝光鎖按鍵或者記錄下此時的曝光值,然后使用相機的手動曝光模式,將數值調為剛剛記錄的值,再重新構圖拍攝。這時,攝影者就會得到由于畫面部分曝光不足,而形成的物體黑色輪廓。
4. 陰影的利用
在攝影過程中,光與影是同時存在的。但在攝影創作中,尤其是風景攝影中,陰影的作用常常被忽略,甚至有些攝影者在拍攝過程中刻意回避陰影。然而它仍是很多優秀攝影作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攝影者只要恰當地把握好畫面的明暗對比,就能得到很好的畫面效果。
陰影的性質決定于光線的性質。一般情況下,漫射光是很難形成強烈的陰影的。畫面中如果存在極其明顯的明暗對比效果,那么此時的光線大多數情況下為直射光。對于風景攝影,如果是在清晨或者傍晚的時候拍攝,還會得到很長的影子的效果,并且陽光越強,影子就越暗。此時,選擇一個至高點拍攝,就會得到非常棒的光影作品。
除了大面積的陰影外,對于主體的選擇,攝影者要盡可能地選取簡潔、具有鮮明而整齊的形狀來進行畫面的明暗對比,也可以選取輪廓清晰的物體影子進行構圖。如果有可能,攝影者還可以設計、安排主體和畫面的明暗關系。
5. 太陽的魅力
鏡頭的選擇
太陽攝影在鏡頭的選擇上范圍很廣。如果攝影者想表現日出或日落的大場面時,可以利用廣角鏡頭;如果想使日出或日落的畫面場景更加細致和更富有情調,可以利用標準鏡頭;如果太陽本身就是畫面主題,那么攝影者可以利用長焦鏡頭對太陽進行拍攝。但是攝影者要注意,一旦太陽開始下落,其光線亮度會明顯下降,相對的快門速度便會降低。攝影者如果用手托舉著長焦鏡頭會很不穩定。因此,在拍攝太陽時,還要準備三腳架。
正確曝光
對太陽進行拍攝時,相機鏡頭要直接對著太陽(不要正對中午前后的太陽取景或者拍攝),由于太陽的亮度與周圍的光線相差很大,這樣很容易導致畫面上只有太陽,而其余部分曝光不足。要解決這個問題,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先讓太陽處于取景器內的3個不同的位置上,然后取這3個曝光讀數的平均值;另一種是直接采用太陽以上的上空的曝光值或者利用相機的包圍曝光功能來獲取合適的曝光值。拍攝日出和日落時,使用不同的曝光值會產生不同的拍攝效果,所以,攝影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拍攝意圖來選擇合適的曝光值。
巧妙地利用云層
日出和日落兩大場景可以說是太陽攝影的魅力所在。拍攝日出和日落的最佳季節是春、秋兩季。這兩個季節云層較多,可以增加拍攝的視覺效果。云是自然的反光物體,它能傳播太陽的紅光,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化。當然,云彩也可以作為單獨的拍攝題材。在拍攝時,攝影者要靈活利用云層和霧氣,因為太陽本身是明亮的,如果通過云層和霧氣遮擋其光芒,就能表現出它圓圓的輪廓。特別是在拍攝早晨和傍晚的太陽時,采用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強調太陽的輪廓,更能展現它火紅的色彩。
當然, 如果云層太厚, 攝影者就要注意觀察云遮住太陽時的情況。當光線從云后散射出來時,照片畫面會產生極為動人的效果;當太陽接近云層的邊緣時,會出現一條亮邊,也是非常適合拍攝的。
6. 豎幅構圖的精彩
在拍攝太陽時,橫幅構圖方式能夠展示一種寬闊的力量。和橫幅構圖相比,豎幅構圖的作品比較沒有開闊感,但這種構圖方式能夠將天空紅色的低空和藍色的高空相對比,從而給人一種高度感和日出日落時的真實變化感。
7. 紅霞滿天
霞往往是伴隨著日出或者日落而形成的一種輝煌壯觀的自然景觀。不管是朝霞還是晚霞,它們都是由于早和晚的日光色溫偏低,從而使天空中不同形狀的云朵呈現為紅橙色。霞出現的時間相對較短,一般只有20分鐘至30分鐘,而且云霞形狀變換不斷,有時稍縱即逝,容易使人留下遺憾。因此攝影者拍攝時要抓緊時機。此外,云霞的拍攝一般處于逆光條件下,因而地面景物顯得較暗,反差較大,所以需要選擇一定的物體作為前景,并將其處理為剪影,這樣得到的影像才會更具魅力。
8. 江南情韻
要表現江南風景的魅力,最重要的是通過鏡頭的描寫來激發觀賞者的思緒和聯想。江南山水以疏淡秀逸見長,為展現煙霧籠罩、清秀空靈的美景,攝影者可以利用空白的概念,以簡潔的構圖來突出主景,其余的景物通過漸變的方式,如以朦朧的遠樹淡水、霧雨煙嵐的形式表現出來。此外,攝影者也可以在構圖過程中將景物集中于一側,通過以虛代實的手法把觀眾的注意力引向虛曠的空間,從而給人幽思遐想的余地。
9. 山景拍攝技法
拍攝角度和畫幅的選擇
對于攝影者來說,拍攝山景并不是簡單的事情。由于山的形狀多種多樣,海拔也相對較高。如果攝影者只是從平常人觀看山脈的角度,在山腳下仰拍山景,那么得到的畫面效果將平淡無奇。大多數情況下,要拍攝令人難以忘懷的山景,攝影者需要進行一番攀爬,在與所要拍攝山峰的同一高度位置進行拍攝,此時攝影者就能完全將山巒疊疊、錯落有序的高山景色收于鏡頭之中,畫面也就有了層次,拍攝出來的效果就會很好。
對于風景照片來說,畫幅的選擇很重要。不管是橫幅還是豎幅,攝影者都要根據自己的拍攝意圖來進行選擇。對于山景的拍攝亦是如此。比如,當攝影者想較好地展現山脈的延伸、廣袤,以及山脈的波浪式線條時,可以利用相機橫拍;當攝影者想表現山峰的高大和險峻,并且加強畫面的縱深感時,可以利用相機豎拍。
山景構圖
拍攝山景時,畫面多以天空為背景,天空占據畫面的大小不同,形成的畫面效果也不一樣。在畫面中,如果山體上空有美麗的云層時,攝影者可以考慮使用山體占據畫面的三分之一,或者天空和山體各占畫面一半的構圖形式,使其交相呼應。此時,不僅畫面的平衡感得以體現,而且山脈的整體意境也得以表現。
另外,由于山脈本身的棱線非常明顯,所以攝影者完全可以利用山脈的曲線來進行一定的構圖。在構圖過程中,斜線和三角形構圖是經常用到的。利用山坡的斜度作為一定的前景或者分界線,能夠更好的營造出山體的高度感;而充分利用山體的三角形態勢,運用兩個或者多個三角形進行前后、并列或者正反的構圖安排,能夠讓畫面更加具有穩定感和層次感。當然,攝影者在表現山體的過程中,還可以充分利用樹木、森林或者其他陪襯體來進一步增強山體的整體魅力。
光線的利用
攝影者在拍攝山景的過程中,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那就是光線的利用。不同的光線能夠給畫面帶來不同的感覺。采用順光能夠使畫面明亮,山體的色彩還原充分,但立體感較差。使用側光則能描繪出山體的線條,展現山嶺的層次,畫面也更具立體感,并且色調的明暗對比也比較明顯。但是利用側光時,攝影者要注意不要對著天空曝光,這樣容易使山體曝光不足。而逆光拍攝時,景物大部分處于陰影中,山體會形成強烈的輪廓光。此時,攝影者需要開大光圈或放慢快門。在測光方面,如果攝影者按照強光部分測光,會使明亮部分顯現出細節,但陰影部分會很暗,從而得到比較明顯的剪影效果。所以,攝影者在拍攝時,首先要明確自己的拍攝意圖,即想要得到什么效果,注意對要表現的部分進行測光。
另外,雪山最好在晴天拍攝,恰當的利用側光或側逆光,可以表現雪山的明暗層次和質感,同時影調也富有變化。在曝光時,如果使用相機的內測光系統測光,往往容易導致畫面曝光不足,此時,攝影者可以利用相機的曝光補償功能,增加1~2級的曝光量,或用相機的點測光模式,對其中間色調的部分測光,然后利用相機的曝光鎖按鍵將其鎖住,再重新構圖拍攝。攝影者如果手中擁有偏振鏡,最好利用偏振鏡來吸收積雪的反射光,降低亮度,從而提高色彩的飽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