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3 16:36:28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書法藝術欣賞
書法藝術同其它藝術種類有什么關系?它能歸屬于哪一藝術種類?對這一章內容應該重點把握的問題有哪些?
書法與繪畫有著密切聯系,人們常說“書畫同源”,可見二者的血緣關系,書法與中國畫都用毛筆進行線條造型,相通之處自不待言;書法象音樂一樣,具有鮮明的節奏和韻律,有著音樂的美感;書法象舞蹈一樣,千姿百態,飛舞跳躍,它的線條和形體猶如優美的舞蹈;書法象建筑一樣,具有豐富多樣的形體和造型,具有整體的力度和氣勢。從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書法是一門兼有多種藝術特性的特殊的藝術種類,很難特指其歸屬,但把它視為造型藝術似乎是容易接受一些。
關于這一章的內容,我們應重點了解書法的用筆、用墨、結構、章法等特性,掌握其藝術語言的特點,能夠結合書法作品的賞析,加深對書法本質特征--書為“心畫”的理解,能夠初步運用欣賞書法的一般方法去賞析具體的書法作品。
書法的概念
書法是以書寫漢字為基礎,通過布白、結構、用筆及點畫運動來表現意蘊、情感的藝術。
書法藝術具有顯著的民族特色,是最有代表性的東方藝術,中國書法不僅有悠久的歷史,而且在當代藝術中顯示了充沛的生命力,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廣泛的群眾基礎。
書法的藝術語言
可以從四個方面加以理解,即用筆、用墨、結構、布白。
1、用筆:指行筆的方式、方法,如運筆中的剛柔、急緩、輕重、藏露、提按等。運筆的方式、方法,涉及到點、畫,如何表達思想感情。用筆----中鋒用筆,中鋒為主,即筆尖、筆鋒始終保持在線條的中間,側鋒為輔。中鋒特點,字寫得“圓勁”。常言:“中鋒取勁,側鋒取妍”,妍較秀美。古時,很多形容用筆的說法:中鋒如“錐畫沙”,效果體現藏鋒,筆鋒藏在線條中、點劃里面。用錐劃沙,凹進去的地方有立體、圓渾的感覺,不是薄片,不單薄,就象力透紙背,而且圓勁,這就是用筆的方法。還有用“折釵股”形容中鋒用筆,即把金屬物彎曲,雖彎曲,但有一種圓勁的特點。常見的自行車鉸鎖,就如同書法中圓的、有彈性。雖圓但不軟,有彈性、有力度感,書法即如此。如懷素、張旭的草書很明顯地表現了中鋒用筆圓勁的感覺。康有為的書法,也很有彈性。有人說:“書法應象彈簧,不要象面條。”鐘表里面的彈簧就是有彈性的。書法中的線條有力量即蘊涵其中。
2、用墨:指墨的著色程度及變化,如濃淡、枯潤等。
墨色濃淡的變化,在書法表現意境方面起很重要的作用。“潤含春雨”,就是寫一種比較輕,愉快的東西,用墨,滋潤些,字中線條猶如春雨;“干裂秋風”,寫蒼勁有力量的內容,用枯筆,如秋風一般,如此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潤取妍”,墨里比較滋潤,字比較秀美。“燥取險”用筆比較干枯,方顯得險峻。
3、結構:是指字的分間布白、經營位置,如大小、奇正、寬窄、比例等。
字的造型有點類似建筑。西安大雁塔--莊重雄偉;小雁塔--基礎窄、比較高,輪廓帶有裙線,感覺玲瓏秀美。書法也一樣。不同書法家寫同樣的字,由于結構處理不同,感受就不同。顏真卿、王羲之同寫蘭花的蘭,結構不同表現特點就不同。甚至同一個書法家,在不同的情感下寫同一個字,結構也不同。結構是說書法的空間特征。
4、章法:指作品的整體布局,也稱作“布白”,在多樣統一中顯示作品整體的和諧。
看一幅字一眼看上去,黑白大效果,有氣勢的字,馬上會感到一種氣勢。整體布局開頭至結尾,中間書寫過程是一個生命的整體。也就是“積劃成字,積字成行,積行成篇”。在欣賞時要把握整體,講究一氣呵成,氣脈連貫。李志敏先生書寫的孟浩然詩句“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是描寫洞庭湖的氣勢。作者的表現從整體上看,字與字間安排緊密,大氣磅礴之勢,對比強烈,用筆粗獷,且字的大小對比、寬窄都很鮮明。用這種方法,表達書法者對洞庭湖浩瀚氣勢的感受。李先生的另一件作品“山沒清波里,帆在浮云中”。看上去,大的效果是,輕松愉快;布局方面,字與字之間感覺舒展,中間空白很多;從字的結構看,橫向扁平,橫向的趨向于安靜;用筆也比較細,柔和,柔中有剛。通過這些處理表現一種優美的意境。山的影子在波光里,帆似乎在云中游動。可見書法作品,通過整體布局,字的結構,用筆變化來表達不同的情感,這些都是書法特有的藝術美。
書法藝術欣賞
這部分內容教材有詳細闡述,這里只點一下題目。(84—87頁)
1、提高對書法藝術特征的理解:
(1)書為“心畫”;
(2)書肇于自然,書法是自然的節奏化;
(3)形式法則的精妙運用。
2、欣賞方法:
(1)觀神采(從整體上領悟作品的精神內涵);
(2)審法度(對布白、結構、用筆、用墨的剖析);
(3)識獨創(對書法風格的時代性、個性的把握)。
(4)欣賞的“再創造”
書法的民族文化內涵
書法藝術在形式美中蘊藏著意蘊美,體現出博大精深的民族傳統美學思想,體現出書法家的精神氣質和美學追求,一個個漢字仿佛具有了生命,抽象的點、線、筆、畫,仿佛也成為了一個有機生命體的筋、骨、血、肉,其藝術境界的升華,分明傳達著民族的情感和思想。顏真卿《祭侄文稿》、王羲之《蘭亭集序》、毛澤東的書法作品,無不表明了這一點。
書法藝術作品欣賞提要:
1、(東晉)王羲之《蘭亭集序》,說明書法風格及時代特征。
2、(唐)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說明書法中的法度。
3、(唐》顏真卿《祭侄文稿》,說明書法是“心畫”,貴在“天真”。
4、(唐)懷素《自敘帖》,說明書法,特別是草書,是一種造型運動的美。
5、毛澤東自書詩詞,說明書法與詩的關系及書法中新的時代精神。
6、徐悲鴻《八十七神仙卷跋》等,說明“書之美在情在德”,書法家的全面文化修養。
著名書法藝術作品欣賞(下述內容教材中也有闡述,請同學們結合教材講述內容加以理解)
1、王羲之《蘭亭集序》
這是王羲之(晉)的代表作品。在中國書法史上,被譽為是“天下第一行書”。對后來很多書法家都有影響。
《蘭亭集序》是王羲之和好友在暮春時節,蘭亭之地與友人舉行修禊(xì)之禮(一種祓除疾患與不祥的禮節)時,在“天朗氣清,惠風和暢,少長咸集”的情形下,乘興為他們的詩集書寫的序。據說,王羲之后來回到家,寫了多遍,但終未能再寫得如此之好。
這幅字,有氣韻,寫的妍美。春天,好友相聚,優美的自然環境中,友人寫詩飲酒,心情暢快。作品的基調是表達愉悅之情,當然作品里有些人生的感慨。作品是自然地流露情感。后人評價作品具有妍美的風格,情感流露沒有刻意安排。可以從如下幾方面來欣賞:
①整體布局。縱有行,橫無列。也就是縱向成行,而橫列是錯落有致。另外每行中間有些曲折變化,這些變化都隨感情的變化而變化,字體也是隨著自然結構而自然處理。整體看,字的大小相應,長短相當,虛實相生,富有變化,隨情而致。作品開始,“永和九年”即平和愉快,到后面,寫朋友間的聚會,“群賢畢至”、“少長咸集”,講友誼;講自然環境:“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流觴曲”、“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這都是一種很舒暢的心情。觀其字,字的行氣,包括字的結構,都滲透了愉悅之情。后面人生感慨,情隨景遷,情隨人生感觸,字寫的收斂。但整體從頭至尾,一氣呵成,氣脈流暢。
②字的結構。體式縱長,且字的書寫有些傾斜,左低右高,象這種字很多。如“惠”、“風”都有此特點,且字的結構隨情感的變化,上下文銜接,都有變化。如“之”字,二十來個“之”字,都有不同特點。這并不是事先想好了應該怎樣寫、應該怎樣變化、變成什么樣子。而是隨著情感的變化,上下文字的自然結構加以處理的,也就是" 因勢利導"。如第六行“之”字,本為平捺,但處理成長點,為何如此,一是在它的右邊,有一個“水”字,即有捺,水的右邊,“清流激湍”的“激”字也有一捺,“之”字也寫平捺,這三個字都有一捺,看了不舒服。而且“之”字下面留的空白較多,若“之”字寫小了,再寫“盛”字,下一行字移到這里,就不舒展。這個地方留的空白較多,就把這個字用長點將空白處調劑一下。再如第一行,“暮春之初”,“之”字寫的較扁,因為“暮春”二字較長,“之”字寫的扁些,體現了長短變化,字的變化因勢利導,處理自如。后面"之"字的處理,也都有類似情況。
③用筆。中鋒為主,也有側鋒,入鋒較多。為何這樣處理,是因為富有變化。用筆入鋒,可以表現很細膩,上下字中間的聯系,特別纖絲相連,一個字或字與字之間,常有纖絲連帶,可以說是顧盼有情,氣運通暢。這些纖絲雖然很細,但都是一絲不茍。看了以后,感覺有一種愉快的情感飽藏于此,且氣脈通暢。
故此,可以說,這一作品較秦代篆書、漢代隸書那些歌功頌德,莊重、虔誠、嚴肅的作品而言,《蘭亭集序》無論是書寫的內容、表現出的晉代思想、感情、風度都有很多獨特的地方,使得這一作品具有非常的誘人之處,對后世的影響也很深遠。
2、張旭作品
張旭以狂草著稱,他的書法和李白詩、裴旻劍舞被稱為“三絕”。張旭喜歡喝酒,被稱為“酒中八仙”之一。
講狂草,先簡要介紹草書的發展過程。
草書分為章草和今草。章草在秦漢代盛行,后來章草演變為今草,章草原扁方,今草變為長方,由原橫式演變為縱式。今草原來字與字之間有牽連,但較章草顯得流暢,顯得放縱。張芝、二王(王羲之、王獻之)屬于今草。在他們基礎上,發展成狂草。張旭草書《古詩四帖》即屬狂草。欣賞張旭狂草,會自然想到另一代表人物懷素,懷素在張旭之后。
張旭《古詩四帖》特點:狂。較過去更為狂放,所以在草書發展史上是新突破。當時有很多唐代草書家,但這些人未擺脫二王風范,張旭在取法前人草書基礎上,顯出個性獨創,即更為狂放,開浪漫主義書風。
狂的具體體現:
1)整體氣勢。《古詩四帖》如長江大河一瀉千里,急風驟雨,從整體震撼心靈。
2)大開大闔。書寫中,字與字之間形成強烈對比,大小、收放對比。
3)點畫運動。連綿不斷,強烈節奏感。“龍泥印玉簡,筆之以萬年”10個字,一筆連寫,中間列無間斷,運動感、節奏強烈。“筆之以萬年”這幾個字一氣呵成,無一點間斷,象這種連綿不斷的運動,使得狂草特點表現得非常明顯。所以杜甫詩形“鏗鏘鳴玉動,落落群松直,連山蟠其間,溟漲與筆力”。第一句說狂草象金石有聲音,有節奏感;第二句形容宏大氣勢,如山脈連續起伏。感覺到靜中有動,節奏感在過去一些草書家中也有但如此強烈表現的更為典型。
4)用筆。中鋒用筆,如錐畫沙,力度很強。最后一句話“與筆力”字象大海波濤一樣蘊含了無窮力量這個字與懷素相比更豐滿更有力量。張旭的字豐滿綿勁。另外張旭的狂草之所以寫的這樣,與他寫楷書有關系。
“守法度者至嚴,則出于法度者至縱”狂草不是隨便隨意寫,而是有很堅實的楷書基礎。還可以這樣認為,狂草在書法中很精粹,他是把自然的生命節奏、書法家情感節奏、書法形式節奏幾者之間統一起來。他注意觀察體驗自然現象,借自然中生命節奏,表達藝術家的思想感情。《古詩四帖》中道教思想,虛幻漂渺寫狂草適合表達詩里意境的感受。寫虛幻的仙境、浪漫主義書風與道教影響較深。書法中的節奏和自然造化的節奏、人的情感的節奏融為一體,這就使得書法與道相通。
3、顏真卿作品《大唐中興頌》
顏真卿是書法史上有深遠影響的唐代書法大家。他的書法開一代書風,很有開拓性。他的書法非常雄渾,氣勢磅礴。這種書法特點在唐代以前有很多書法作品已有端倪。如鐘鼎文中的大盂鼎飽滿;漢代張遷碑,很雄強、方峻;漢代的衡方碑也很雄渾。泰山的經石峪,大字也很有氣魄,猶如泰山,每字如小泰山;北魏的龍門造像化,墓志銘風格雄強。顏真卿以前以壯美的風格存在。但顏結合時代要求,個人風格,將雄渾的風格發展到一個高峰。有人說,書法到了顏已到了一個極點,《大唐中興頌》這一作品有代表性。書法中的雄渾,不只對前人有發展,而且就本身而言,早期作品《多寶塔》,那時的字還很規矩,豎粗橫細,每個字很方正、規矩,比較拘謹,與晚期作品比較,不如后期雄渾。
《大唐中興頌》是唐平定安祿山叛亂后,顏真卿63歲時所寫。碑方正,字亦方,碑文整體布局充滿大氣磅礴,布白不在字的外面,而是在內部。如君臣的“臣”、“為”字都可以看出-----方正。中宮很舒展,不是約束收斂的。王羲之的字,表現瀟灑,中宮收緊的。而顏字中宮舒展,整個字給人充滿的感受,不僅整體布局,每個字都是充滿的。山高的“山”字,筆劃少,但亦給人雄渾的氣勢,這是結體方面。
用筆方面,可以說筆筆中鋒,而且用的藏鋒,給人圓勁渾厚的感覺。象二王那種露鋒,在這里幾乎看不到。那是瀟灑飄逸的,這里卻都是圓渾、藏鋒。到了《中興頌》,與早期作品豎粗橫細,比較嚴整的寫法也沖淡了,橫豎對比慢慢淡化。這種風格體現了盛唐景象,體現了個人的性格,也體現了那個年代的審美要求。
《祭侄文稿》。還有楷書寫的很好,在這個基礎上,行書也很好,有人說行書《祭侄文稿》為天下第二行書,實質這個標準很難把握,但可以看出,其影響僅次于二王。《祭侄文稿》作品是在平定安祿山之亂時,侄子被叛軍殺死,他給侄子寫的一篇祭文的草稿。作品真實地流露情感給人極深的震撼。祭文開始時寫自己的身份,對侄子美好的追憶,寫到后面,侄子被殺的遭遇,情緒越來越激動。開始書寫的字,比較安穩、平穩,特別追憶侄子部分的字,看上去有一種美好的形象;到了后面,悲痛之時,寫不下去了,文稿上圈了又改,改了又圈,到最后幾個“嗚呼哀哉……”幾乎寫不下去,可見十分悲慟。這時候,我們仿佛看到顏真卿棄筆沉痛之情。這一作品行草,也有行楷,如《蘭亭集序》一樣,是感情的真實流露,書法如古人言,寫字隨感情去寫,在寫的過程中,悲痛之時,不可能考慮字怎樣寫的美,但有原來的基礎,故字寫得隨情感而變化。如“風行水上,自然成紋”,風是情感,水是紙面,字如波紋,自然流露。寫字忌諱刻意安排,字應怎樣就怎樣,越是刻意去做的,字就不可能表達一種天趣。
上述兩件作品體現了顏真卿的真實情感。在書法欣賞中有兩種類型,一種壯美,一種優美,前者《大唐中興頌》、《古詩四帖》,后者《蘭亭集序》。
毛澤東講過一段話“詞有婉約豪放兩派,各有興會,應當兼讀。讀婉約派久了、厭倦了,要該讀豪放派;豪放派讀久了,又厭倦了,應當改讀婉約派。”他說“婉約派中的一味兒女情長,豪放派中的一味銅琶鐵板,讀久了都令人厭倦。人的心情是復雜的,有所偏但仍是復雜的,所謂復雜就是對立統一。”對婉約,豪放不同的風格都要欣賞,當然人的個性不同,但領域寬一些總是好一些。
4、談談黃庭堅的作品
《幽蘭賦》體現了他的書法創新。作品是唐代歌頌蘭花,歌頌賢臣的。作品突出的特點:尚韻,講究韻味,不是單純寫字,有情趣,體現一種精神內涵。這是其一。作品一開始,寫得舒展;第二,大起大落,放得開,特別長橫長豎,大撇大捺,如“況”一撇,“啟”字一橫,“中”字、“鋒”字一豎,都很長。但中宮---“腰間”很收縮,四面開張,形成輻射狀,向外伸展,這在以前草書、行書中未有。這一點很突出。利用這種書寫方法,將美好的情感,酣暢淋漓、充分地表達出來,無任何拘謹。這是結構方面的特點。用筆方面,用筆綿勁,藏鋒羊毫,長撇長豎有一種震顫,這不是故意顫抖,那樣顯得做作,這里是自然的,伴隨情感的真誠顫動。這種長撇、長豎如京劇的拖腔,很有味道。
思考題:
1、 書法藝術的語言特征有哪些,你是怎樣理解的,哪一點給你的印象最深,試分析。
2、 從王羲之的《蘭亭集序》、顏真卿的《祭侄文稿》作品中,體會“書為心畫”含義,結合自己的感受談談書法的意蘊。
3、 欣賞書法作品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你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4、從你喜歡的作品中,挑出一二,試分析特點。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