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3 16:45:11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wǎng)
(一)柴擔(dān)
“柴擔(dān)”是指俯勢橫畫寫得過于彎曲,如挑擔(dān)時的扁擔(dān)——兩頭抵、中間拱。
形成原因:俯勢橫畫的弧度是很小的,如果起伏過大,走勢不是直線而是弧線,必然顯得軟弱無力。
糾正方法:將所寫的病筆橫畫與字帖上的橫畫仔細加以對照,減小弧度起伏。具體一點說,假設(shè)橫畫的起筆到落筆有一根中心線的話,俯勢弧度的筆畫下邊不能離開中心線,保持平穩(wěn)。橫要平,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但平中要有態(tài)勢變化,沒有一定幅度的變化,就缺少果敢的力度。
(二)骨節(jié)
“骨節(jié)”是指橫畫起筆、收筆處粗壯如肉骨頭。其形成原因及糾正方法.請見圓筆橫的寫法。
(三)折木
“折木”是指橫畫收筆處呈折斷的木片狀。
形成原因:收筆時,缺少提筆回鋒的運作。
糾正方法:注意在收筆前提筆、圓轉(zhuǎn)并回鋒,參見圓筆橫的寫法。
(四)烏喙
“鳴喙”指橫的起筆處呈上翹的鳥嘴狀。形成原因及糾正方法,請見方筆橫的寫法。
(五)釘頭
“釘頭”指橫的起筆呈釘頭狀。形成原因及糾正方法,請見方筆橫的寫法。
(六)蜂腰
“蜂腰”指橫畫的中間部分太細,如蜜蜂的腰那樣。
形成原因:寫橫畫行筆到中段時提筆太高,即提筆幅度過大,使筆畫過細。
糾正方法:寫橫畫到中間行筆時稍作提筆,但要注意適度。
(七)算子
“算子”是古代計數(shù)用的籌碼,這里指方筆橫畫過于方整刻板,如僵死的竹片、木塊一樣,缺少變化。
形成原因:運筆沒有提拔起伏,一味地平移。
糾正方法:加強起筆、收筆和提按的起伏動作及斜勢,使其富有變化。
|
-
-
推薦藝術(shù)家/
-
-
藝術(shù)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