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3 16:46:13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一個筆畫的書寫都有以下幾個步驟:起筆、行筆、收筆。橫畫也不例外,由于起筆的方式不同,又有圓筆和方筆之分。
一、圓筆橫的寫法
以顏真卿《勤禮碑》和柳公權《玄秘塔碑中的“三”字為例,它們的上橫部是典型的圓筆橫畫。它的書寫方法如下:
①向右上逆鋒起筆;②提筆圓轉;③中鋒向右行筆;④提筆圓轉;⑤回鋒收筆。
為什么要逆鋒起筆且要回鋒收筆?寫橫畫中鋒運筆不逆鋒起筆和回鋒收筆兩頭是尖的,古人將它稱為“棗核”。不完美、不含蓄。
圓頭橫如果沒有①后兩步,就難成其為“圓頭”。
然而,僅有①、②和行筆③就將毛筆直接提起離開紙面,就會出現有些地方有墨。有些地方沒有墨的“折木”的現象。“折木”是橫畫的病筆。④、⑤收筆的目的是為了將“折木”部分填滿寫實,而不是為了收筆而收筆。
初學者在寫圓筆橫畫時,即使按上述步驟寫,還是難寫出像字帖上那樣的橫畫來,往往在橫畫的兩頭出現如啞鈴一般的大墨團。造成這一弊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幾點:
(1)對元書紙的吸水性能掌握不夠,筆上的墨蘸得太多、太飽,一下筆,墨就漲出來了,形成大墨團。
(2)書寫速度太慢,加上起筆和收筆的地方都有逆鋒、回鋒的往復動作。
(3)有的家長、老師要求孩子練字起筆時將筆在紙上頓幾下,到收筆時再將筆頓幾下。只知道起收筆的動作,不知道起收筆的目的,頓出了兩個大疙瘩來。
(4)起筆逆鋒或收筆回鋒時幅度過大,按筆過重,甚至將筆肚子也當作筆鋒逆進去了,這樣在起筆、收筆時將筆轉一大圈子,當然會在筆畫的兩頭大出許多來。其實,所謂逆鋒、回鋒的“鋒”,是筆尖上的那么一丁點的地方。逆鋒的目的是為了避免在筆畫外有尖鋒的外露,因此,逆鋒和回鋒的動作要小,速度要快。
(5)有一個很關鍵的步驟——“提筆”,被忽略了,特別在最后的④⑤要提筆、圓轉、收筆。如果沒有提筆,筆仍處于下按下的狀態就回轉、收筆,必然會出現大墨團。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