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3 16:47:49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書法技法隨著書法的嬗變與發展進行的恒常與變化的結構性調整,無論是創作主體的選擇,還是書法藝術自律的選擇,都是一種歷史規定下的規律構成,而非書法家隨心所欲的創造。書法技法是在社會文化與物質條件下的創造主體審美期待的結果。
理法、筆法、字法、章法構成了書法技法的基本框架。
一、理法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決定論認為歷史發展具有其客觀自在的因果性、必然性和規律性。這對于我們認識書法技法生成與發展的內在理路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探討書法技法構成的內在理路,有助于我們從更深層面上全面理解和把握書法技法,并以此作為邏輯起點,正確把握現代社會中大眾文化背景下書法藝術的繼承和創新。
1.物質條件的先決因素
藝術創作的物質載體幾乎決定了藝術的門類,所用物質材料的純度嚴格區分著藝術科目。
中國書法是農業文明的產物,其工具材料有著農業文明下的文化特征。甲骨文是載龜甲獸契刻的文字,那是漁獵社會的產物。工具材料決定了其線條的平直方折、起收簡潔,結構空間多呈幾何形狀,字形也不可能太大。金文是青銅時代的產物,鑄造使文字線條趨于肥厚,起止凸現了圓渾的“筆意”,點線的交叉在鑄造時的熔結點打破了方整、尖角、平直等幾何圖形。竹簡的使用,不但拓展了用筆的技法空間,而且對結體、章法的形成有著重大的作用,有的一直延續到今天。紙的使用為筆法、墨法、章法的高精度、高密度、高難度提供了縱情馳騁的廣闊舞臺,尤其是宣紙的發明,使書法技法呈現出玄妙精微的民族特色與藝術境界。
2.人的生理能力的釋放
由文字的誕生到藝術地書寫,固然是人的生存與生命能力延續中的活力創造,同時也擴展了人的精細生理機能。技法在創作過程中,與人們的生命表現如活力、生機、節律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與人的生理能力如手指的靈巧、臂腕的精細運動與職司習慣等有著密切關系。技法的可貴之處,便在于通過它的系統性為人的生理能力找到了一條輻射與放大的途徑和方法,找到了一種藝術地表現個性智慧與能力的特殊式樣。這也是中國書法的審美范疇與技法規則中充滿精、氣、神、肉、血等與人自身有關的概念的原因。
3.對自然界規律的抽象
老子哲學中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書法技法中的“道法自然”觀念就其技法層面解釋,則接近于對天地萬物的玄妙效法——妙探于物,曲盡于心;就其理法層面,則“必達乎道,同混元之理”。在古人書論中,書法技法便是自然之法。
4.主體創造空間中心路里程的積淀
人們社會實踐的目的性,對自身能力提高的心理,對戰勝自然。改造自然的欲望,以至對美的創造理想,都對書法技法的生成與發展的內在理路上給予了支持和規定。書法技法在其系統形成過程中滲透了大量的主體創造心理的物化痕跡。人的文化心理作為自然、社會與藝術關系構成的中介,有著生理、心理、文化經驗等構成要素。前人論書法,以為書雖一藝,皆是主體人格的外化,所謂“書雖一藝,與性、道通”(清·何紹基)。明人項穆在《書法雅言》中的一段話更具典型性:“夫人靈于萬物,心主于百骸。故心之所發,蘊之為道德,顯之為經綸,樹之為勛猷,立之為節操,宣之為文章,運之為字跡。……但人心不同,誠如其面,由中發外,書亦云然。”書法技法的發展,始終沿著人們的心路里程,或隱或顯,積淀升華。古代自然科學不發達,人的心理、生理諸學科更是沉滯,故牽涉到人的心理諸現象時,皆以“人”概論之,甚至將人格、道德、思想、品質等合而論之。書法的理法中亦摻入了以人論書、以人論法的理念。
二、筆法
書法技法中的筆法從其所使用的工具,到其一整套復雜的技巧,再到其系統的理念,這些構成了一個渾然一體的特異技法式樣。這既是書法達到一門高度成熟的民族藝術的標識,也是書法技法組成的核心,故前人感言:“用筆者天也。”(宋·陳思《秦漢魏四朝用筆法》)筆法是書法藝術在對漢字造型的抽象美塑造中長期錘煉的產物,是諸多意象表達中技法美學積累完善的產物,因而有著豐富的心理與情感寄寓。
何為筆法?潘伯鷹《中國書法簡論》言:“從執筆到用筆,結合起來,總名之曰‘筆法’。”在前人眼中,筆法歷來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從工具性能來說,毛筆是一種能存儲一定墨量的柔豪,執、使、用轉等操作都有一定的難度,且變化多端,有時出乎意料之外。然而也正是這種不可端倪的變化特點,為書法藝術創造的無限豐富性提供了物質基礎。
分析起來,執筆法不外單鉤、雙鉤兩大類。“五字執筆法”便是雙鉤的一種。不管哪一種執筆法,都要以方便靈巧為原則,正如宋人蘇軾所揭示的:“執筆無定法,要使虛而寬。”每個人可以根據自身條件和喜好選擇執筆法,書寫時還要根據書寫的字體、字的大小、尺幅等變換相應的書寫姿勢與執筆法。
用筆的技巧要在長期的實踐中才能達到高妙之境,除勤學苦練外,還要傾心感悟。精熟高妙的書法用筆,可以保證書家順利實現自己的藝術創造目的。
書法線條在審美上可分為意、形、質三個方面、意包括筆意、筆勢和筆趣三個方面,形包括線型、線形和線律三個方面;質包括彈性、力度、厚度和銳度四個方面。
1.筆意、筆勢、筆趣
筆意是指書法通過筆法所表現出來的審美意象、技法思想傾向等,是筆法的精神風采所在,它通常體現出創作主體的氣質、修養和審美追求。在技法學習中,形質層面的內容比較易于把握,而筆意往往在對形質的描述中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來,因而具有了一些形而上的表現。能夠自覺對地表現筆意則說明書家對筆法的把握進入了更高的層次。筆意與書法的氣韻、格調、性情關系密切。沈尹默把筆意視為與筆勢、筆法同樣重要的三要素之一。他說:“從結字整體上看來,筆勢是在筆法運用純熟的基礎上逐漸演生出來的;筆意又是在筆勢進一步互相聯系、活動往來的基礎上顯現出來的。三者都具備了一體中,才能稱之為書法。”
筆勢乃毛筆在運動過程中呈現的點畫相互關系與趨向,它構成了結字與章法的基本形勢,是具象與抽象的統一。筆勢變化使書法的風格、個性、態勢等呈現不同的面貌,使作品充滿活力與生機。
筆趣是書家通過筆法表現出來的審美偏好、興味、旨趣等,它反映著書家的品位與格調,反映出書家技法的雅與俗、文與野、清與濁等等,是營構書法整體意境的重要因素。古人書法重趣。宋人米芾曾說:“學書須得趣,他好俱忘,乃人妙。”當今書壇對筆趣得關注有增無減,涉筆成趣,為書法增添了更多得現代審美特征。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