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3 16:51:16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二、方筆豎的寫法
方筆豎與方筆橫的寫法也基本相同。例如顏體、柳體的“十” 字,豎畫就是方筆。其寫法(見圖22):
①向右切筆直下;②提筆;③頓筆折鋒;④中鋒向下行筆;⑤逐漸提筆;⑤出鋒收筆。
方筆豎畫的起筆與方筆橫畫的起筆一樣,直下起筆是欲豎先橫,橫向切筆,然后是很重要的步驟——提筆②,如果沒有這一步,直下起筆后直接下行,必然會出現筆鋒在豎畫左邊,筆肚子在豎畫右邊的偏鋒運筆,形成左邊光潔、右邊毛糙的病筆豎畫。因為筆毫是圓錐狀的,如果切筆直下是用“東面”的筆毫完成的,提筆后的折鋒下行是用“南面”的筆毫來寫的,所以仍然是中鋒運筆,這也叫八面用鋒。
顏、柳的豎畫起筆往往也有主筆、次筆的區分。主筆的起筆一般特別強調,如“十”字的中豎(見圖23)為菱形起筆雖然仍屬方筆,寫法卻比較特殊:
①逆鋒左上;②折鋒右上;③向右下頓筆;④提筆;⑤頓筆;⑥中鋒下行;⑦逐漸提筆;⑧出鋒收筆。
顏體“州”字的后兩豎也屬菱形方筆,只是顏體不常見而已。
這種特殊的方筆起筆的書寫方法,正因為多出幾個棱角,故更顯得剛勁挺拔,這也是顏、柳筋骨的具體表現。書寫時無須刻意追求并夸張這種寫法,只要按書寫線路逆鋒運行就行,目的是要養成一個良好的逆鋒起筆寫豎畫的習慣,不在于依葫蘆畫瓢。若過于強調,反成如仿宋體般的刻板,這是學顏、柳者必須注意的。
圖23中的顏體“州”字中豎與柳體“十”字的起筆相同,但收筆卻不一樣,柳體“十”是懸針豎,而顏體“州”字中豎的收筆是回鋒呈“垂露”狀(形如下落的露珠),故稱垂露豎。其寫法的步驟①-⑥與圖23相同,但收筆方法不同(見圖24):⑦提筆圓轉;⑧回鋒收筆。
“垂露”豎畫無論起筆是方、是圓,收筆方法相同。必須特別提醒的是:垂露豎畫的收筆在圓轉時有個方向問題。許多書中僅指出“提筆自右往左回到筆畫中再收筆”,其實還應該有另一種收筆方法,即“提筆自左往右回到筆畫中收筆”(見圖24)。切不要小看豎畫的收筆方向,這里可涉及到豎畫的態勢及筆意的連貫問題。譬如柳體“百”字(圖24)的兩個豎畫,其收筆的方向就各不相同,左豎收筆是從左往右,而右豎收筆是從右往左。為什么必須這樣收筆呢?反過來不行嗎?不行,因為按照筆順“百”字左豎結束就應該收筆向右上寫橫折豎畫,因此必然是從左往右收筆。如果只知道豎畫的收筆一律從右往左收筆,那么態勢必然出現別扭。因為第一豎畫的左邊不再存在呼應問題,所以那種寫法就不合情理。而右邊的豎畫收筆就不同了,豎結束以后緊接著要寫中間的兩短橫,從右往左收筆合乎情理。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規律:豎畫的收筆方向必須與下一個筆畫的起筆關連。如果豎畫的下一個筆畫的起筆在豎畫的左邊,那么豎畫的收筆應該由右往左收;如果堅畫的下一個筆畫的起筆在豎畫的右邊,那么豎畫的收筆應該由左往右收,只有這樣,筆畫與筆畫之間才能呼應貫氣。
至此,我們知道豎畫起筆有方筆、圓筆之分,收筆有垂露、懸針之別。交叉組合就有方筆垂露、方筆懸針以及圓筆垂露與圓筆懸針。從顏、柳的字例中(見圖25)我們可以看到垂露的含蓄和懸針的爽利,但垂露和是針是否可隨心所欲、任意搭配呢?恐怕不行,這里仍有規律可循。
譬如“仁”字(圖26),如果左豎寫成是針就很不舒服。因為豎寫完后緊接著須寫右邊的兩橫,故必須自左向右回鋒收筆寫橫畫,勢必形成垂露狀。若寫成懸針與右橫不成呼應,就造成筆畫間互不連貫的脫節現象,所以很不舒服。可見凡是豎畫收筆后還要寫其他筆畫時,必須向下一個筆畫的方向收筆寫垂露。而遇到如“中”字的最后一豎那樣,不存在與其他筆畫呼應問題時,才可以用懸針豎,當然也可以用垂露豎。再如“律”字雙人旁的豎畫結束還要寫“聿”,故只能寫成垂露,而“聿”的直豎是此字的最后一筆,因此可以用懸針(見圖27)。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