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3 16:54:03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運腕即腕法,就是以指和,運用腕力寫字的方法。
初學寫字,往往手腕僵硬,以指運筆,寫了大半天,手腕仍麻木不仁,毫無酸痛之感。寧姜夔在《續書譜》中針對這一病明確地指出了指與腕的分工:“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和,這在手,手不主地駝,運之在腕,腕不主執。”因指的力量有限,寫字主要支用腕力。手腕介于手掌與和臂之間,起支配指掌的關鍵作用。換名話說,手指只能在手腕”,“腕力遒時字始工”。
寫字時,手腕必須隨著運筆的提按、轉折、輕重、徐疾相應地作上下、前后、左右等運動。一般說,寫大字,運動幅度就大;寫小字,運動幅度就小。因此,前人提出了與之相適應的三種運腕方法。
一、枕腕法:寫字時,手腕微桌面,或用左手掌背墊在右腕下。這種方法,運動軸心在沈上,運動幅度小,腕力受到限制,只能用于寫小字。
二、提腕法:右臂肘部接觸桌面,將腕部提起。這種方法,運動的軸心移到肘上,運轉的幅度較大,但運動仍受牽制,只適合寫中字。
三、懸腕法:也稱懸肘法。即寫字時,腕平肘懸,手臂完全離開桌面。這種方法,因為運動的軸心轉移到肩上,自然運動幅度更大,腕力不受任何牽制,運動自如
,適應寫大字和行草字。
懸腕寫字是學習書法的一項基本功,初學書法即應學習懸腕法。剛學懸腕,很不習慣,整個手臂都很緊張,容易疲勞。應該使肌肉盡量放松,排除各種造成肌肉緊張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有位作家談自己以前學習拉提琴的一段話,可以給我們一此啟示:“老師說,要將全身的力量蓄聚到肩膀傳到大臂,由大臂傳到小臂,由小臂傳到手腕,再由手臂傳到握弓的手指,最終,力量落到了弦上。要使力量順利地傳達到終點,必須要放松,任何一個部位任何細微的緊張,都會抵消這力量,妨礙這力量直達目的地。這放松的感覺很不好找,說也難說清,看也難看見,只能靠自己去琢磨,去體會,去領悟。”而學拉提琴跟我們學書法竟有異曲同工之妙。學書同樣要求:“下筆畫波撇屈曲,皆須盡一身之力,只有由肩而臂,由臂而腕,由腕而指,由指而筆桿才能達于毫端,送于紙上,透于紙背。懸腕的作用,顯然也是排除防礙這力量直達目的地的障礙。因此,我們一定要苦練這一基本功,努力掌握懸腕法。
運腕還必須注意利用左腕的作用。清代書法家翁方綱說:”今人但知作書須用腕力,而不知右腕之須從左腕出。“寫字時,應兩臂張開,右手執筆,左手同進按住紙角,使左右和平衡均勻。這樣們右腕與莽腕相配合,就更加靈活得勁。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