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3 16:55:41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鉤的病筆主要是散鋒、墜鋒、長頷、尖頷、懸囊等幾種(見圖65),雖然不同的鉤病筆所處方向。位置不同,但原因相同,故以豎鉤為例介紹其形成原因及糾正方法。
(一) 散 鋒
鉤的“散鋒”指出鋒處虛散平扁,沒有形成鉤尖(見圖65)。
形成原因
寫豎構中鋒下行到鉤出處沒有提筆轉換筆鋒方向,而是頓筆往左推出。因自上而下運筆時筆尖在上、筆腹在下,突然改向往左,變中鋒運筆為偏鋒運筆,所以出現扁平散鋒。這與點的出鋒的病癥如出一轍,可見鉤與點一樣,也同樣存在中鋒運行問題。
糾正方法
在出鋒前要增加“提筆”動作,提筆是中鋒運筆的前奏,然后再頓筆漸提出鋒。
(二) 墜 鋒
堅鉤“墜鋒”指出鋒是圓弧形下墜狀(見圖65)。
形成原因
書寫時手腕枕于桌上,到出鋒處很容易形成以手腕為圓心,以手指所執持的毛筆為半徑的圓弧,故鋒尖呈下墜圓弧狀。
糾正方法
懸腕,最好是懸肘書寫,使豎鉤平出。注意出鋒的速度不要過快。
(三) 長 頷
“長頷”指豎構的垂露部分加長長的下巴(見圖65)。
形成原因
堅畫結束在提筆圓轉以后多了一個往上行筆的動作。
糾正方法
提筆圓轉后即頓筆,漸提出鋒,無須再向上回鋒。
(四) 尖 頷
豎構的“尖頷”指垂露部分往左下延伸如向前翹起的尖尖的下巴(見圖65)。
形成原因
豎畫結束提筆向在圓轉時幅度過大;或用折鋒法書寫時提筆向左下行走過頭,超過了豎畫的左邊線。
糾正方法
提筆由右向左圓轉時筆鋒不要超過豎畫的左邊沿線。
(五) 懸 囊
豎鉤“懸囊”指委露處腫脹加水囊(見圖65)。
形成原因
其一,豎畫結束后缺少提筆動作,直接圓轉,由于筆毫處于下按狀態,圓轉運筆使垂露腫脹。其二,豎畫結束時雖然提筆了,但圓轉了幾次或圓轉范圍太大、圓轉速度太慢形成腫脹。
糾正方法
首先必須提筆,然后圓轉速度稍快些,回轉幅度不能超出豎畫的寬度。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