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3 16:56:58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一)扁 筆
折的扁筆是常見病筆。如圖75所示橫折豎的扁筆,豎折橫的扁筆,撇折挑、挑折撇的扁筆,其質感粗而扁。
形成原因
書寫折時沒有轉換筆鋒的方向,由原來的中鋒硬折成扁筆偏鋒,故下一筆畫粗而扁。
糾正方法
前一筆畫完成后即提筆轉換筆鋒方向,或用翻折的方法改變毫面方向,然后再寫下一筆畫,使其仍然保持中鋒運行。
(二)鶴 膝
折是兩個筆畫交接點,在折處形成如鶴膝一般的腫脹(見圖75)為“鶴膝”。
形成原因有兩種可能。其一,在寫折時筆沒有提起來,而是將處于下按狀態的筆鋒直接硬扭過來,這時鋒向是轉換了,但在轉換鋒向的同時必然在筆畫外形成以筆腹為圓心、以筆腹到筆尖為半徑的圓弧形的鼓出部分——鶴膝。其二,運筆方法正確,但由于書寫速度過慢,在換鋒時的提筆、按筆、再提筆的過程中,墨不斷地往外漲出,形成鶴膝。
糾正方法
其一,參照折的正確書寫法,用提筆或翻筆來轉換筆鋒方向;其二,加快書寫速度。古人將這種適當加快轉換處運筆速度稱為“留處行”。“留處”是筆停留之處,如轉折、挑剔之處。“留處行”就是寫到轉折挑剔(鉤)處,行筆速度要比平直之處要快,因為折處鉤處筆鋒要來回提按重復,若按平直處速度寫,必有墨漲出。
(三)塌 肩
橫折豎畫之方折處坍塌如“美人肩”,稱為“塌肩”(見圖75)。
形成原因
書寫時缺少向右上提筆的動作,而是直接向右下頓筆寫豎畫。
糾正方法
按正確書寫法加人向右上提筆的動作。
(四)抬 肩
在橫直面的交接處,豎畫高出許多,稱為“抬肩”(見圖75)
形成原因
橫結束寫豎時向右上提筆幅度過大。
糾正方法
減小提筆幅度。向右上稍提即可。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