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8-13 10:35:23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中國畫最重要的民族審美品格是寫意精神。中國畫觀照現實的方式不是對現實的模仿或再現,而是通過毛筆的書寫性表達畫家的思想意趣與精神品格。從毛筆的書寫性演變而來的筆墨語言,是寫意精神成為民族審美品格的立命在。寫意又可分為小寫意與大寫意。小寫意可謂兼工帶寫,寫意之中尚不脫離對象的形神;而大寫意則是去工主寫,超脫對象形神之后的主觀意寫與個性表現。
在當代中國畫壇,相對于工筆畫的復興與繁盛,中國畫的寫意精神則受到了某種程度的遏制,尤其是大寫意中國畫在當下眾多的畫展中愈見衰微,凡獲獎的中國畫作品,工筆或小寫意唱主角、占絕對優勢,而大寫意作品不僅數量少,而且上乘之作幾成絕響。
剛剛過去的20世紀,是中國畫發生巨大變革的百年。這種巨大變革,是中國畫從傳統形態轉向現代形態的必然結果。現代形態的中國畫主要體現了三個方面的特征:一是寫實性,二是構成性,三是入世性。
寫實性,主要體現在人物畫和山水畫領域。20世紀以來,中國畫面貌發生最大改觀的是人物畫,人物畫的改觀,主要由于借鑒西方寫實的造型觀念與語言對傳統文人畫進行改良而形成。這種改良,無疑增強了人物畫表現現實的能力,從根本上使筆墨加造型的藝術語言成為表現現實人物與塑造當代人文形象的重要價值判斷。同時,超脫對象形神之后的大寫意精神卻因對象的實寫而受到相當程度的限制。在山水畫領域,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提出的“思想變了,筆墨就不得不變”和“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的變革主張,也充分體現了現實生活對于傳統筆墨與山水意境的改造性。當時新金陵畫派、長安畫派的崛起以及80年代之后冰雪山水、太行山水、西北山水等某種地域性山水畫派的出現,都體現了寫實性對于傳統山水畫的拓展。寫實性使中國畫轉向了現實,但也限制了中國畫的精神獨立與個性揮寫。
構成性,是現代視覺形式及西方現代美學思想對于自然形態的主觀化整合。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畫界開始對寫實性進行糾偏,既借助于對傳統筆墨的重新認知,也從西方現代主義藝術中得到啟示。現代藝術對于平面形式的極端化追求,也成為中國畫家擺脫實寫局限性的思想源泉。客觀上,中國畫也改變了傳統的觀賞方式。巨大的展覽空間,迫使中國畫更加自覺地追求視覺形式的外在張力。當玻璃、鋼材和水泥成為今天建筑空間的主體時,中國畫發展也把視覺形式當作筆墨之外的另一種價值要素。傳統中國畫的筆意墨蘊立足的是內含與質量,并非外化的視覺形式。因而,強調現代視覺構成性的中國畫,盡管亦具有主觀的創造性,但也遠離了大寫意飽含情感張力與精神意蘊的筆墨內質。徒具形式,缺乏內含,成為當下許多中國畫作品的癥候。
入世性,是指中國畫特別是寫意文人畫由原來的“水墨為上”、“聊寫心中逸氣”、“以形媚道”和“飽游看”的出世心態的表達,轉化為一種對現實生活的審美再現和對現實社會內涵的審美發掘。不論寫實性還是構成性,所揭示的主體都具有關注現實社會、享受現實人生與探尋現實審美經驗的入世人文情懷。而中國畫寫意精神,尤其是大寫意的典范,大都出現在具有放浪形骸、落拓不羈、孤傲嫉俗的藝術主體上,從梁楷、石恪、徐渭、八大、石濤到揚州八怪乃至虛谷、老缶等等,莫不如是。所謂文人畫,并不僅僅指文化人的畫(若以文化人的畫為標準,則當下許多中國畫家都是文人畫家),而更多指涉的是畫家以畫為寄、遺世獨立的一種處事哲學與創作態度。而入世的文化觀念與審美心理所形成的藝術審美性,從精神層面上是缺乏批判意識、是反大寫意精神的。因此,大寫意在當下只具有傳統筆墨的語言形式和符號。
中國畫造型的寫實性,首先制約的是筆墨的寫意性。寫實與寫意是一種度的把握,當偏向于現實形象的塑造時,在客觀上必然以抑制筆墨的寫意精神為代價。構成性,是當代中國畫對于繪畫性的一種自覺,是介于具象與抽象之間的一種形式規律的探求,而視覺形式的新穎性與個性化,也不關筆意墨蘊的本體。因而,對于視覺形式的追求也影響了筆墨寫意性的創造與自由發揮。入世性,使當代中國畫家缺乏藝術創作最需要的超脫心態,沉浸于現代物質生活的享受,終究使當下中國畫游離于人們澄清幽遠的心靈世界,從而喪失了對于人文與人性更為真摯也更為深刻的反省與批判。
當然,造成當下中國畫寫意精神式微的還有諸多其他因素,譬如美術教育的痼疾和書法藝術水準的整體滑坡等等。
在20世紀建立起來的以西式美術教育為主體的中國現代美術教育,主要是造型基礎與造型技能教育。當下普遍推行的高等美術院校入學考試,不僅把素描寫生、色彩寫生作為唯一的入門考科,從而消解了中國畫與油畫、版畫、雕塑在專業訓練上的根本差別,而且有些地區的入門考試甚至于通過畫照片、填色彩來替代現場寫生。學生入學后的基礎美術教學和創作訓練,也很少注重中國畫寫意精神的培養與訓練。而寫意精神對形象表達的意象性,意象的思維模式與語言支點,是中國畫與生俱來的書法性。因此,書法才是中國畫寫意精神的基礎。20世紀中國的文化變革使書寫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顛覆,從硬筆書寫到鍵盤輸入,書法已完全脫離了社會實用性,書法藝術水準也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整體性滑坡,中國畫的寫意精神由此而失缺了審美觀照與技術支撐的基石。寫意精神,這種中國畫民族審美品格的式微應當引起當下美術界的警覺與反省。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