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11 14:16:17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什么是篆刻呢?篆刻是一種特有的傳統藝術,
從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歷史。
篆刻的概念:顧名思義,
即是用篆書刻成的印章,
是一種實用藝術品。
它又稱為“璽印”、“印”或“印章”等,
這些稱呼都因時而異。
早在殷商時代,
人們就用刀在龜甲上刻“字”(即我們現在稱為甲骨文)。
這些文字刀鋒挺銳,
筆意勁秀,
具有較高的“刻字”水平。
在春秋戰國至秦以前,
篆刻印章稱為“璽”。
秦始皇統一六國后,
規定“璽”為天子所專用,
大臣以下和民間私人用印統稱“印”。
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稱“璽”或“寶”,
官印稱“印”,
將軍用印稱“章”,
私人用印稱“印信”。
因此,
篆刻也可以理解為一種特有的印章的藝術。
篆刻的起源:篆刻自起源至今的二千多年的漫長歷史中,
歷經了十余個朝代。
在這個長期的發展過程中,
篆刻藝術出現了兩個高度發展的歷史階段。
一個是戰國、秦漢、魏晉六朝時期,
這一時期的篆刻用料主要為玉石、金、牙、角等。
它被稱為“古代篆刻藝術時期”,
它的篆刻藝術特點主要是以時代來劃分。
篆刻發到了唐、宋、元時期,
則處于衰微的時期。
在這一時期,
由于楷書的應用取代了篆書,
同時官印和私印根本上分家,
篆刻藝術走上了下坡路。
這種形勢到了元未出現了轉機,
畫家王冕發現了花乳石可以入印,
從而使石料成了治印的理想材料。
到了明代,
篆刻藝術進入了復興時期。
明清以來,
篆刻又迎來了它的第二個發展高峰期,
它的篆刻藝術特點主要是流派紛呈。
在這一時期文彭、何震對流派篆刻藝術的開創起了重大的作用。
文彭系文征明的兒子,
是他在一次偶然的機會,
發現了“燈光石”凍石可以當做治印材料。
經過他的倡導,
石材被廣泛的應用。
在這以后的一段時期內篆刻藝術流派紛呈現,
出現了程邃、丁敬、鄧石如、黃牧甫、趙之謙、吳讓之等篆刻藝術家,
一時間篆刻藝術呈現出了一派繁榮的景象。
直至近現代篆刻大師吳昌碩、齊白石,
從而形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國篆刻歷史。
篆刻藝術是書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的結合,
一方印中,
即有豪壯飄逸的書法筆意,
又有優美悅目的繪畫構圖,
并且更兼得刀法生動的雕刻神韻。
可稱得上“方寸之間,
氣象萬千”。
所以,
今天我們學習篆刻、研究篆刻,
對于提高我們的書法水平和鑒賞水平,
均有較大的幫助。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