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棒、木槌(如圖 3—1)
這兩件工具是在第一步上大泥時用的,在尺寸較大的雕塑塑造過程中使用較多。木槌是用來拉實泥塊的,使泥塊之間緊密地粘連在一起,以增強牢度,增大它的可塑性。木棒在具有木槌功能的同時,它還可以利用木棒的平面在拍塑大形時,拍打出大形體塊、面向和基本形體結構。這些工具的尺寸可大可小,主要是根據雕塑尺寸而定。木棒的四個面中,可以把其中兩個面加工平滑,另外兩面保持粗糙,以便根據不同的表面需要而做出多種肌理效果。
2.泥塑刀(如圖3—2)

泥塑刀多種多樣,材質也各有不同,主要有兩種:木質和金屬,也有用合成塑做的。木質雕塑刀使用和攜帶方便,手感好,不易沾泥,可塑造多種表現效果,且木質刀壓過的表面具有彈性,不死不膩。木質刀一般選用木質細膩,材質堅硬,具有韌性的木料制作,常見的有黃楊木刀和竹刀。金屬刀經久耐用,不宜損壞,具有分量感,切泥鋒利,壓過的泥表面較光滑。常見的有不銹鋼刀和銅刀。
①大號刀。
這種刀一端呈“U”形尖刀口,也有成單口刀形,另一端用金屬(如不銹鋼)制成倒梯形的金屬刮,用鐵絲纏繞固定,并用樹脂凝固,可以用鋼銼在倒梯形的邊上銼出鋸齒狀,以便刮泥。刀的刀口從側面看自然上翹,這是為使用方便。上翹的刀口陽面應保持一個平面,而非凸面,因為凸面壓泥后泥面會形成一個凹面。反之,則會產生一個凸面。刀口的兩側較薄,便于切泥。由此可見,刀口是為加泥和切泥所用,尾部金屬刮是為了去泥所用。
②中號刀。
中號刀的尺寸較大號刀略小些,并去掉金屬刮,而加工成另一較小刀口。與大號刀同理,這些刀口兩邊鋒利,便于削泥,且刀口上翹的陽面加工成一個平面,避免加泥后形成凹面。只是兩頭的尺寸要求不同,一頭較寬,另一頭較尖。兩頭翹的方向相反,成睡“S”形,以便使用時更靈活方便。
③小號刀。
小號刀是中號刀的縮小,功能與造型沒太大變化,只是為了雕塑時深入細節,在一些細小地方進行塑造與刻畫。
④泥刮。
這種泥刮是用鋼絲和木頭制成,它的兩頭用鋼絲分別加工成三角形、圓形,并用鐵絲纏牢,用膠粘上。這種刀一般用來刮雕塑的凹部或減泥。特別是在做那些較深而其它的刀無法做到的地方,如衣紋的塑造運用較多。
⑤柳葉刀。
這種刀與前面的刀不同,它的刀口不再是平面的,而是凸面。這種刀在塑造衣紋的陰面時將大顯身手。
⑥圓頭尖刀。
這種刀一頭作橢圓球狀,一頭作尖形,主要用于其它刀具不易觸及到的形體部位做凹面和勾線。
刀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功能也不全相同,主要是根據個人的使用習慣而定。總之都是為了更靈活地制作雕塑。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初學者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制作一些得心應手的工具。此外,輔助工具:刀、鋸、斧、釘錘、鉗子、剪刀、噴水壺等不可缺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