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2-24 16:41:31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雞血石的分類
在現大峽谷鎮的上溪與新橋鄉之間海拔948米的康山嶺(亦稱礦山嶺,玉巖山等)早在寒武系時代本地區出現了一套淺海、濱海相含鎂碳酸鹽碎屑建造,其主要巖石是鈣質粉砂泥巖、粉砂巖,局部夾有灰巖瘤,這就是其特征。到燕山運動早期,地殼運動頻繁,火山爆發,巖層發生強烈的褶皺和斷裂;因此其上結構層與中生代構造層為一套酸性—中酸性陸相火山巖組成,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其下構造層之上,形成一個火山盆地。因而礦床巖漿活動頻繁,故有多次和多種形式形成巖漿出露。雖然地層不全,而巖性卻簡單。其中蝕變凝灰巖中有含辰砂層,硅化,黃鐵化等,礦化強而普遍。其巖層走向為45—60度;傾向東南,傾角為18—25度;其厚度為80米,巖石堅硬,不易風化,故形成如“老鷹巖”等找礦標志。
雞血石賦存于熔結凝灰巖中,又受北東向層間斷層及熔結凝灰巖性的雙重控制(這就是昌化雞血石成礦之難處,成為寶貴礦產之所在),其形成礦體形狀有:囊狀、透鏡狀、脈狀等斷斷續續地沿著走向50—60度北東,傾向東南小于20—25度的礦化帶分布。其含礦裂隙走向為北東30—60度,及北西330—350度兩組裂隙為主。對于礦體的形成為火山期后,“氣水熱液型”礦床(溫度不高)其成礦時間,應晚于其圍巖形成時間。
昌化雞血石等研究測定的具體情況。早在1982年,由國家地質部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程敦模、趙定華;和四川省地質局中心實驗室(成都)派了代表,赴浙江省臨安縣昌北207礦(即浙江省汞礦)取昌化雞血石礦樣,曾得到礦長吳正松和浙江省地質局一大隊姜耕松工程師等幫助,取了昌化雞血石樣品兩個;進行了:物理和光學性質鑒定:雞血石呈致密塊狀,灰白色,淺黃帶綠色底,局部夾雜雞血紅色,有臘狀光澤,并且有滑感,呈微透明,(即可稱“羊脂凍”)其比重為2.7—3;硬度為2—3;(按“摩氏硬度計”),礦物組成以迪開石為主,其次為高嶺石及少量辰砂、絹云母、石英等。但未見葉臘石。
氧化鉀和鈉均未檢得。按化學分析數據計算,K—01樣品辰砂占13%;石英3%;迪開石、高嶺石占82%,其化學實驗式是:Al2O3?2.000 SiO2?1.995H2O。K-04樣品純度較高,迪開石、高嶺石占98%,其化學實驗式計算為:Al2O3?2SiO2?2H2O完全一致。——資料來源:《科學通報》1985年第18期《浙江昌化雞血石寶石礦物學及成因的研究》。
一. 昌化雞血的品質和傳統稱法
清代金石學家鄧散木所著《篆刻學》有載:“昌化石有水坑旱坑之別,水坑質理細膩,旱坑枯燥堅頑,且多砂釘,釘堅逾鐵,不能受刃,故昌化石以水坑為貴。其品質之高下,則在地在血,地以羊脂凍為上,白如玉,半透明;烏凍次之,深灰色半透明,烏凍之血多赭黯以鮮紅為貴;黃凍又次之,褐黃色、微透明;灰凍又次之,作淡灰色,微透明或不透明,俗亦稱牛角凍;藍地綠地為最下。血以全紅為上,四面紅次之,對面紅又次之,單面紅、頂腳紅、局部紅為下。其羊脂凍而全面紅,四面紅者,價逾田黃。”(筆者注:田黃純者,其價按其重量3倍于黃金)。故有說:“黃金有價玉無價。”
二. 昌化雞血民間流行的評定品質鑒定方法
地:一般先定“地”即昌化雞血石的“圍玉”俗稱“地子”。大體分成十等,這些符合諺語“荷花雖好,還得綠葉扶襯。”
1. 凍地:又可稱“玻璃地”,半透明、微粉。具體有:羊脂凍;黃凍地(帶米黃色凍);牛角凍(深灰色如水牛角凍);藕粉凍地(深粉色,如熟藕粉糊)。雖說凍地可分上述四種,但其都有一個共同的要求:“半透明,如玻璃”至少要“微透明”。
2. 白玉地:透明度不如凍地,但要求白凈無暇、純凈無暇。種類有,玉白色,米黃色,乳黃色也可歸屬此類。而此類的關鍵要求是:“純凈無雜色滲入”。
3. 藕粉地:透明度不如凍地,仍要求純凈無暇,粉嫩滋潤。
4. 黃栗地:赫黃如熟栗子色,有時也有蘿卜絲狀條紋,色如田黃。
5. 烏角地,深灰近黑如水牛角,但要求有玉的光澤。(和牛角凍要區分開,牛角凍是半透明的,烏角地的透明度不如牛角凍。)
6. 紅霞地:以及細的紅點、紅斑組成,如朝暉如晚霞般美麗。
7. 劉關張地:實際上是黑白相間的地上,加上雞血紅,也稱“桃園三結義”。
8. 淡灰地:地雖不透明,到也淡灰清雅,純凈無雜色。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