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4-30 14:21:25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wǎng)
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究竟有幾方印璽?
通常為人所熟知的說法,是有金、玉、木3方:1864年7月19日清軍攻陷天京時,在亂軍中搜獲洪秀全金璽、玉璽各一方,洪秀全的兒子、幼天王洪天貴福玉璽一方,此外洪秀全的木印“旨準(zhǔn)”被太平軍詔書衙官員藏于衙署—南京市瞻園路173號的屋頂天花板中,1975年屋主整修時發(fā)現(xiàn),1982年文物普查時獻出。
天授玉璽
近10年來各處紛紛傳出“發(fā)現(xiàn)太平天國御璽”的“喜訊”,僅本人耳聞或見諸報端的就有3方之多,這讓人不由地去猜想,洪秀全是否有更多的印璽?
史料記載中最早提到洪秀全有印璽的,是1852年11月28日長沙城外,太平軍久攻不下后宣稱“獲得”一枚玉璽,并鼓吹為天授,信以為真的將士們一齊高呼萬歲,因疲憊而懈怠的士氣重新振作,兩天后太平軍就趁勢轉(zhuǎn)移,踏上了“取河南為家”的征途,這則記載《李秀成供詞》和《張大司馬奏稿》中都有,洪、清雙方史料可以互相印證;《李秀成供詞》還提到,太平軍到漢口后首次鑄造金璽,鑄有金龍頭。
洪秀全是1852年12月27日抵達漢口,入住關(guān)帝廟的,次年1月17日他搬進剛剛攻克的武昌城,入住更闊氣的湖北巡撫衙門,這方金璽當(dāng)鑄于這兩個日期間短短的21天內(nèi)。
目前保存下來的天王玉璽全文44個字,其中有“父子公孫”、“八位萬歲”等神話洪天貴福的文字,這些文字只能出現(xiàn)在1858年洪秀全開始突出自己父子、強調(diào)自己父子和上帝、耶穌特殊關(guān)系之后,因此不可能是1852年長沙的那一方,原先玉璽上的文字已不可考了。
武昌的金璽上刻了什么也沒有記載,但1858年11月,洪秀全給英國特使額爾金頒發(fā)了一道詔書,上面蓋了兩方金璽,這兩方金璽長寬都是9.5厘米,前一方的文字是“上帝圣旨天生真主坐山河”,后一方為“金璽奉天誅妖斬邪留正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從文字上看,前一方質(zhì)樸而后一方繁瑣,似不是同一年所作,可能前一方金璽,就是1852年漢口所鑄的舊貨。
超級金璽
1860年夏天,這兩方金璽忽然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方長寬各19厘米的超級金璽,上面的文字為“金璽天父主張?zhí)煨謸?dān)當(dāng)天國久長天堂榮光天下太平日萬方來朝天天父上主皇上帝救世主天兄耶穌太平天王大道君王全天下福”;1年后的春夏之交,這方金璽又人間蒸發(fā),換成了另一方金璽,印文為“父子總號太平幼主一直承一統(tǒng)公孫同坐天國真王萬歲照萬方天父上主皇上帝救世主天兄耶穌天王大道君王全救世幼主真王福”,這方金璽的尺寸,各家著述中都無描繪,但從洋洋灑灑的字數(shù)可知,至少不會比前面那方超級金璽要小。
1864年被清方繳獲的金璽在收藏入清朝皇宮軍機處一年多后,被窮得發(fā)瘋的工部郎中、軍機處章京(秘書)薩隆阿偷走,跑到東四牌樓一家首飾店里化作了10根金條。檔案記載這10根金條每根重11兩,則這方金璽總重達6斤14兩(16兩制)以上,如此龐然大物,在史學(xué)家眼里是歷史線索,在收藏家眼里是一級文物,而在貪婪者眼中,自然就是一大坨黃澄澄的金子了。
當(dāng)年繳獲的玉璽是和田青玉制成,長寬各19.8厘米,厚2.6厘米,連柄高9.3厘米,重3850克,玉璽上刻了整整44個字:“太平玉璽天父上帝天兄耶穌天王洪日主王輿篤救世幼主洪天貴福八位萬歲永錫天祿永定乾坤恩和輯睦”,是現(xiàn)存世界上文字最長的帝王印璽。
如果將1852年的漢口金璽看做1858年金璽中的第一方,并認為被熔成金條的最后一方金璽是1861年的那方,那么不算“旨準(zhǔn)”木印,洪秀全已知的印璽為金璽4方、玉璽兩方,共6方。
然而這也許遠不是洪秀全印璽的全部數(shù)量。
“旨準(zhǔn)”木印
目前所能看到最早的洪秀全詔書發(fā)布于1850年底,在長沙玉璽問世前的天王詔旨,目前保留下來的有11篇,雖然都沒有留下蓋印的記錄,但同一時期以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名義發(fā)布的檄文都蓋印,沒道理他們的“上級領(lǐng)導(dǎo)”洪秀全反倒連印章都沒有。據(jù)沈葆楨的記載,天京陷落后,幼天王洪天貴福逃到湖州,后來輾轉(zhuǎn)江西,他的印璽早就丟失了,卻仍然封官、下詔,用的是新刻的木印,由此推斷,廣西起兵時物資匱乏的太平天國,最早怕是也刻了方木頭印璽給他們的君主洪秀全。
長沙的玉璽李秀成和當(dāng)?shù)厝耸垦灾忚?,但迄今連文字都無從找尋;后期的幾方金璽若非蓋在“國書”上流傳國外,人們怕也是沒法知道還有它們的存在,由此也許可以推斷,洪秀全可能還制作過更多的金璽、玉璽,不過這些都無法考證。
早期的印璽文字簡單樸實,后期字越刻越多,印章也就越來越大,如果不考慮文物屬性單看分量,自然是越大越值錢了。
讀到這里也許大家會問,“旨準(zhǔn)”木印呢?為什么不說它?
其實“旨準(zhǔn)”木印是根據(jù)1853年發(fā)表的《詔書蓋璽頒行論》精神,用于給太平天國所有出版物加蓋“出版發(fā)行許可證”的,嚴格地說是“公章”而非“印璽”。由于太平天國印書非常多,據(jù)說“汗牛充棟”,而原則上每一本書都必須蓋上“旨準(zhǔn)”印章才算合法發(fā)行,因此可以想象,當(dāng)時太平天國惟一的合法國營印刷廠—刷書衙,必定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人同時手執(zhí)“旨準(zhǔn)”大印,給成千上萬冊印刷品蓋章認可,“旨準(zhǔn)”木印也絕不可能只有一塊,算上損耗,恐怕有100塊也不會很夸張。
至于近年來涌現(xiàn)的五花八門“御璽”,則或粗制濫造,于體制不合;或移花接木,不顧場合地套用已知印璽的文字,稍有太平天國常識者,都可以輕易地把這些混珠的魚目剔除出來。
來源:時代周報 陶短房
|
-
-
推薦藝術(shù)家/
-
-
藝術(shù)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