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4-30 14:32:29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涉及到文字的問題,除了和文獻對,我們還要有常識,比如說這個東西是《研山銘》后面的題跋,《研山銘》是沒有問題的,那是米芾的真跡。但是后來的題跋是他的外甥王庭筠的,他外甥的唯一真跡在日本。王庭筠的書法我們是可以對照的,一看這和日本的王庭筠的差別很大,除了書法上的差別以外,我們再看一下他寫的是什么,既然題米芾的,題他舅舅的書法應該是很到位的,仔細一看,他說“鳥跡雀行”(音),如果你對書法有了解,說的是篆書,《研山銘》是行書,所以這應該是從別的地方弄的王庭筠抄來的一段,配在《研山銘》的后面了。這就要求我們除了對文學、書法都要有認識,都要有一些常識。你一看就能明白,用不著件件查書、核對,到網上搜原文,有的時候網上的東西不靠譜,有一些書也不靠譜,有一些買家看了以后,說這怎么和上海博物館的不一樣呢?要不就是沒有這個人,或者是他喜歡但是和印不一樣。實際上當時的《印譜》編的是以上海博物館自己的藏品為主的,一個是收,不可能把所有的書畫家的都收進來,還有一個是收進來了,但是80年代的也不全。如果把它當成《葵花寶典》就會出問題了。所以不能教條主義。我們說重要的還在于你把握這個畫家,或者是這個時代書畫的風格和特點。
我把這兩個印拿出來,齊白石的無奈與告誡。他提醒喜歡他藝術的人,在他活的時候就知道這點事情,假的就已經很多了。所以他說:你們既然喜歡我的東西,要把眼力練好,買假的也不怪我,不是我做的。收藏是一個挺有樂趣,但是也是一個挺艱難的事情。因為你要學習很多東西,除了學習書畫家,學習書畫史的知識以外,你要對這個市場有一個認識,如果你對市場的規律,包括市場當中出現的問題沒有認識,你也可能會讓錢打水飄。
比如說剛才說的《石渠寶笈》熱,它當時作為皇帝來說,他富有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普天之下莫非王臣,所有的東西都屬于他。尤其是乾隆時期,民間的大部分收藏都已經到宮里面了。清代的皇帝從4、5歲就開始開蒙讀書,每天是凌晨不到5點起來,先去念書,不吃飯,四書五經的學,天文地理的學,這樣他收藏的東西,到中晚年的時候還要動用身邊的幾十個進士大臣們做他的助手來編《石渠寶笈》。《石渠寶笈》從乾隆9年開始編,一直到嘉慶中年完成。這幾千件物品,幾十口人,加上兩個皇帝,他費了這么大的勁寫的書,那么《石渠寶笈》還有真偽的區別。如果大家感興趣可以去讀《石渠寶笈》前面的東西,相當于今天說的前言,看看它是怎么說的。《石渠寶笈》不是我們今天才發現有假的,而是他們在編的時候就明白,有真的、好的,也有假的,有不好的。他就是為了存下來個信息,要留下來這么一部文字來記述他收藏的完整性。
《石渠寶笈》里面也有等,有上等、下等,還有《石渠寶笈》有初編、續編、三邊,這兩編里面有差距,初編不如續編,三編不如二邊。我們故宮里邊的繪畫、書法都有專門的庫房,就是放加大名頭,這些有幾十件,都是《石渠寶笈》注入的。解放以后經過專家的篩選以后,確定是假的放在一起,我們存的也有一級品、一級品,二級甲和二級乙。所以我們在市場上一看到《石渠寶笈》說是真的,沒有這么簡單的。
還有一個,《石渠寶笈》的書編撰,為什么三編不如二編和初編,也是和當初參與的人有關系,相比之下嘉慶皇帝比他的父親乾隆皇帝在書法上的造詣要差的多,還有一個是嘉慶時期他身邊的大臣們整體的水平也遠遠比不上乾隆時期。第三,到了嘉慶的時候基本上好的東西,時代早的東西,大部分已經進宮,能夠供他搜羅的概率越來越少,所以三編差一些。但是有一個特殊的情況,就是清代皇帝的御筆有好多都集中在三編,比如說順治皇帝、雍正皇帝都是在三編入了《石渠寶笈》了。因為在順治死了以后沒有人整理,到了嘉慶的時候才想起來把這部分東西整理出來,入了《石渠寶笈》。所以在初編、二編的時候沒有順治的東西,順治的好多東西在三編里面。雍正的現在字在市場上熱,但是能夠見到的真東西非常少,宮里面收藏的雍正字大部分不是火燒本就是過水本,因為乾清宮失過火,雍正的字要不就是燒了,要不就是滅火的時候過水了。
我去年參加臺北雍正大典的會,我放一個片子以后他們非常驚訝,第一是他們都沒有見過雍正的墨跡,另外都是不太好的效果,包括康熙的也是這樣。他們非常的奇怪,為什么嘉慶對自己的父親和祖父這么不尊敬呢?就是因為乾清宮大火的原因。《石渠寶笈》收藏的東西有一些雍正和康熙的字找不到了,因為都燒了。當然還有到了溥儀時期弄出來一部分康熙、乾隆的字,運到東北去,等到蘇聯紅軍來的時候,不光是松原的書法被搶去,還有皇帝的御筆,后來這些慢慢的從私人手里又到了市場上來。但是真跡的數量非常少。所以在收藏或者是投資御筆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真偽的判別問題。
除了數量問題,御筆書法還存在代筆和偽做的問題。代筆主要是乾隆和嘉慶,乾隆多一些,比如說于敏中都給他代,嘉慶有董鋯(音)給他代筆,假的東西包括兩類,一個是民國時期,琉璃廠的古玩店,還有青廟齋(音)、地安門附近,當時因為很多達官貴族經常變換,當時很多新貴要標榜自己的文化修養,或者是送禮打點,就用清代皇帝的,所以“后門造”就是這個時候興起的。最近這幾年,市場上皇族的東西賣的好,新假的也很多,兩個乾隆御筆,一真一假,假的也是現在新造。現在有高科技加入進來了,你只對印章基本沒有用,以往造假印章可以發現僻陋,印章占總體鑒定的20%,所以要對印章,無論是乾隆還是齊白石,永遠都是真的,因為現在是高科技。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