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4-30 14:32:54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目見是很主觀的事情,因為是人的行為,目見會不會有失誤呢?會。目見是一個人的主觀活動,所以目見是會有失誤的。怎么才能讓目見減少失誤,能夠更接近真理呢?為什么那么多的老先生們,甚至是90多歲的老先生,為什么他們會是書畫鑒定的權威呢?這是行業的特點,這個特點就是你目見的結論和可信度取決于幾項:第一,你從事這個專業時間的長短。時間越長,你見的越多,你的經歷越多。還有你大量的閱讀,你看了很多才能樹立自己的標尺。有的人說我是在博物館工作,或者說在美術館工作,看了很多物件,但是這些人沒有成為鑒定專家,他可能在美術史的研究領域有獨到的地方,他做理論研究可以,但是為什么不能做鑒定工作呢?因為鑒定工作是在看很多的基礎上,還要善于歸納和總結。
比如說一個壽命很長的畫家,比如說張大千、齊白石、文征明、董其昌等人,他的生命很長,他的藝術創造經歷很長,他有很多的作品流傳下來。我們要長時間的從事這個工作,還要大量的觀摩,利用一切機會去看。你看了很多以后,不能說看完以后就放在那里,你看了很多的東西以后還要善于總結。比如說你看很多張大千的,就能分辨出來張大千早年的風格。假如你把張大千的款蓋起來,你肯定認為是一個清代的,你沒有見過就不敢認。日本的浮世繪,包括李銳清,后來又學明代的唐寅,要對書畫家的經歷和他不同時期的風格有所了解,這個了解就是根據你看的作品,而且要把它分門別類的進行總結。總結以后就能樹立自己的判斷標尺,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鑒定比較的過程。鑒定是根據腦子里面存的東西,比如說張大千30年代的風格是什么,或者是40年代中期的風格是什么,樹立一個標桿存腦子里面,一旦有作品到你面前以后,你要像電腦一樣把以往的存盤調出來和面前的東西比。鑒定就是一個比較的過程,沒有什么懸乎的東西,人人都可以學鑒定,關鍵是看你能不能下這個功夫。我們說比較是怎么來的,目見是怎么來的,它的依據是什么,就是依據你長時間的、大量的積累。
除了大量的積累,除了不斷的樹立標尺以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有的專家對一個東西說是真的,再問另外的人又說是假的,有的時候讓一些收藏家或者是剛入收藏行當的投資客覺得摸不到頭腦,覺得大家都是專家,怎么說的不一樣呢?我是買還是不買呢?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差別,其實他從事專業研究時間的長短,除了他看東西的多少之外,還有個人悟性的高低,以及他研究的深淺。
另外一個因素,每個人都是這樣,聞道有先后,每個人有自己研究的重點,所以我們提出來你在做這個收藏和投資的時候,不光要了解你喜歡的那一類東西,比如說你是喜歡古代的還是近現代,是喜歡山水還是人物,你是喜歡張大千還是董其昌,你都要對這個東西做深入的了解,還要對專家有足夠的了解。你要是不了解這個專家,那就有可能給人出了難題,如果他勉強給你做了一個結論,但是他又不是這方面的專家,那么你要是做了可能就壞事了。我們要對各類的專家有所了解,知道他是搞理論的研究,還是做鑒定研究,他是研究古代的,還是研究近現代,對于這些都要有清醒的認識,這樣才可以進行分門別類的比較。
有的人經常是得到一個東西先不管真假,馬上把這個題跋,那個題跋,實際上題跋的問題也很復雜,本來你這個是一個好東西,有的人在這個上來題,沒準就把這個東西毀了,因為這個專家的名聲不好。你再把這個東西拿到拍賣行,他們會說你的東西是好的,但是題跋人的名聲不好,可能會賣不掉啊,可是當初你題跋的錢已經花了。所以這是一個比較復雜的過程。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