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13 15:20:46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投資古玩,誰都希望有個好的回報,可結果卻往往事與愿違,許多人賠了夫人又折兵,怎一個“慘”字了得。其實,藏界有風險,投資要謹慎。對收藏愛好者來說,投資收藏尤其要注意三忌。
一、忌不懂裝懂。藏界最容易“打眼”(即買到假貨)的就是那些不懂裝懂的人。這些人因為掌握了一點收藏中的術語概念,了解了某種文物的一些特征,便靠著這些術語概念和特征來買東西。問題是,你知道的這些,那些造假者能不知道嗎?有藏家講過這樣一個例子:藏家的一位朋友,平時常在藏市混跡,自以為很懂。一天,他興沖沖淘回了一副“古聯”,聯句“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而聯后題款竟是“王羲之題”四個字。藏家見之大笑:“倘若聯有‘軒轅’兩字,你就當成黃帝寫的了不成?這對聯在東晉時還沒誕生呢。”遂找出“蘭亭序論辯”相關資料詳加講解,對方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上當。所以說,藏市險多,不懂裝懂是大忌。投資收藏的人應該明白,術語行話是空的,鑒定古玩的過程則是實打實的,真正的藏家有著豐富的經驗,對一些細節觀察得很具體,他們并不是僅憑一些術語概念就馳騁藏界的。
二、忌虛榮之心。虛榮之心與“打眼”是一對孿生兄弟,可以肯定的是,收藏者只要心生虛榮,就離“打眼”不遠了。藏界虛榮心主要表現在投資者強烈的“個人英雄主義”上:交易場上,賣家察言觀色,說:“朋友你眼真準,行家!多少人看不懂,就你一眼看明白。”就這一忽悠,一些對古玩一知半解而定力又差的買家,往往虛榮心就會驟然大發,飄飄然以為自己真的是行家,舍我其誰。其結果,當然就是把假貨當真貨買了。這也有例子可證:有位投資者看中了一個“清代”瓷瓶,賣家開價2萬元,這老兄砍價,最后砍到了2000元。2萬砍到2000了還買啊?買!因為這位老兄覺得自己有本事:賣家夸了,自己有眼力,是行家,人家愿交個朋友才2000元賣的。這個事例清楚告訴我們,收藏一定要忌虛榮心,唯有這樣才能減少“打眼”的幾率。
三、忌盲目跟進。這一條主要針對那些初入藏市者而言。有些收藏新手往往眼紅別人的成績,看人家投資某個題材獲利豐就躍躍欲試盲目跟進。然而收藏需要鑒定,而鑒定是一門“學問”,要以相當的知識和經驗做基礎。初入藏市者并沒有什么經驗,相關知識也不豐富,也就難談“鑒定”。不懂鑒定,盲目跟進,看人家行家投資什么自己也投資什么,其結果自然不妙。那么,藏界新手該怎樣做才好呢?不妨從“小東西”開始。有位新手就是這樣做的:他入市后斷續買了一些“小東西”,價格幾十元、百多元,最貴的也不過幾百元。這些“小東西”,加起來也不超過幾千元錢。以他的經濟狀況,這些東西即便全是假的也不傷筋骨。而結果則是,他憑借購買這些“小東西”積累了相當的知識和經驗,并在這些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擴展業務,收獲頗豐。這正應了那句藏界箴言:“初入藏市忌盲進,積累經驗待后發。”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