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13 15:21:14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張先生收藏投資的各類古玩。張昊先生是南京一家事業單位的普通白領,也可以說是工薪一族,可是他的“小日子”卻過得比一般工薪族更滋潤,這都緣于他把自己的收藏愛好和投資結合了起來。昨天,他向筆者講述了自己的投資經歷和2010年投資愿景。
投資古玩
門檻不高從小東西入手
2001年,張先生就已經介入到了收藏古玩這一領域,“別人業余喜歡唱唱歌、打打牌,我就是喜歡買個小瓶子、小瓷片,樂在其中”,他說,經過了幾年的陶冶后,偶然間還賺到了一點錢,才發現,這個愛好還能給自己帶來收益,于是就在近幾年,真正更深介入到了古玩投資。“收藏品投資,和買股票基金不一樣,股票你賣掉了就賣掉了,而如果你買了一個古玩,不僅以后可能有收益,放在手里的時候,心情也很好,可以學到東西”,他告訴筆者,收藏品投資,同時也是一種精神投資,附加值很高。
其實,張先生的月薪也就是萬元左右,不過他說,收藏古玩,看起來很費錢,其實門檻不高,不像房地產,占用資金量不大,只要你有心,都可以進入,恰恰是工薪族很容易接觸到的。一般投資者完全可以從小的東西入手。
由于工作原因,他每個月都要出差,每到一地,都會抽空到當地的古玩地攤、古玩城去轉一轉,買的也大多是瓷器一類的古玩。
慧眼識“真”
日均營業額千元
去年,張先生很得意的投資之舉,同樣是來自于這些“小東西”,比如有一次他在湖南的古玩市場買了四樣器皿,均價就1000多元一件。其中一件白釉暗刻螭龍簋,是在地攤上買的,開價1500元,當時其他人都覺得是晚清時仿的,不值什么錢,他卻一眼就認定是乾隆款的,于是執著地通過砍價,花750元買了下來。后來,這件東西轉給圈內其他投資者,讓他回報高達幾十倍。另外幾件總價在2000多元的古玩,投資回報也達到了上萬元。
為了練就一雙投資“慧眼”,張先生平時下了不少功夫,經常通過網絡、雜志等各種途徑了解古董情況,他也很喜歡收集一些瓷片、殘器,雖然有些是殘損的,但可以成為他的實物“參考”資料,時常在腦海中翻閱,一看到同時期、同類型的用品,也就心里有數了。“這么說吧,去年我平均每天要寄1到兩個包裹,不一定每筆都賺,但積累下來,在專業圈子內信譽很好”,張先生估算了一下,去年他的平均利潤在30%-40%,平均每天營業額1000元左右,還不包括大宗交易。“當然,去年收成比較好,也有個經濟回暖的背景”,他告訴筆者,古董收藏界可以提前“嗅”出經濟的變化,2009年四五月后,收藏界又活躍了,很多人又在買入了。
2010年投資夢:
結合愛好拓展家庭市場
從愛好古玩到投資,張先生一開始完全是無心插柳柳成蔭,至今他仍然堅信,要想投資有回報,首先必須有所愛好,“投資愛好也是種享受”,如果你不喜歡這個領域,就千萬不要進入這個市場,就像他有時賺不了什么錢,但看到好朋友欣賞自己收藏的東西,心里也很開心,如果同時能有收益,那是更好的。
關于2010年的投資,張先生仍然心里有“夢”,那就是致力于古董的家庭化,“在國外,一般家庭從油畫到家具,都會收藏一兩件古董,并不像國內這樣高不可攀”,他認為,隨著經濟復蘇,大家經濟實力的提升,國內古玩的市場潛力是很大的。舉個例子,一年前他花1萬多元在北京古玩城買了件萬歷官窯龍鳳大盤底,別人覺得價格很“挺”了,他回南京后,找一位老木匠師傅,花了2500元做了一個插屏,這下這件古玩頓時更顯高雅,一位朋友一看就愛不釋手,要花45000元買回去放在家里。在高端市場外,如何讓古玩的潛在價值發揮出來,讓普通家庭也有需求,就是他更大的投資“野心”,如果真能這樣,那他的投資就真正實現“細水長流”了。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