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15 12:34:27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這次友聲書社學術研討會,以“書法展覽、評論和收藏”為主題,是很有意義的。一方面,當代全國性書法活動已經轟轟烈烈開展了30年,大家對書法學習、創作和藝術理論探討得比較深入,而對作為當代書法社會生活的主要內容的“書法展覽、評論和收藏”,卻還缺少系統的研討;另一方面,當代書法的展覽、評論和收藏,是與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相同步的,30年滄桑巨變,名家沉淪和新秀崛起在書壇不停上演,展覽的功能、評論的價值、收藏的眼光考驗著人們對書法藝術的理解。書法史的經驗特別是最近30年的經驗也為我們總結、探討“書法展覽、評論和收藏”提供了可能。
收藏界歷來有一個現象,就是“厚古薄今”,重視古物,而對身邊數量龐大的當代作品相對輕視。在2000年以前,中國當代藝術品,包括國畫、書法、油畫等價位都非常低。價格暴漲出現在2003年“非典”事件之后,以當代油畫和現代藝術領頭,中國藝術品市場不管古代作品還是現當代作品的價格成倍增長。國內大名頭書家的作品價格,每平方尺已經超過萬元。中等名頭書家的作品價格,也在每平方尺千元以上。據了解,“中國書法家”網站的“中國書法超市”,現有幾十家網店,許多店的月營業額都在10萬元以上,高的數十萬元。當代書法作品正是經市場推廣、流通,轉化為藏品、禮品,其經濟價值得以顯著提升。
收藏當代書法的好處,一是購買渠道多,一是鑒定相對容易,一是價格相對較低。但是困難也有,就是如何披沙揀金,收藏到能夠長久保值、增值的作品。那么,面對當代成千上萬的書法家及其作品,收藏者該如何選擇呢?
這要從兩個層面來考慮,一是選擇什么樣的書法家?一是選擇什么樣的作品?實際上,人們購買作品,關注的重點是書法家,其次才是具體的作品。哪些書法家的作品值得收藏呢?根據我對古代和當代書法作品收藏的認識,我認為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類書家:
①當代頂級名頭(不含職務因素)的書法家。名頭大,說明社會認知度高,即便其書法造詣不夠完美,但在市場流通領域毫無障礙。例如畫界的吳冠中、書界的啟功。這種人不管是否擔任要職,都是收藏界追捧的對象。
②各書法風格、流派、書體、省市的代表人物。如果一個書家不具備頂級名頭,不能“通吃”,但能作為某一細分市場的“領頭羊”,同樣會受到收藏家重視。而且,這類書家專業性更強,他們中的一部分,會成為當代書法的代表人物進入歷史,其作品的收藏價值不言自明。
③當代最重要的書法理論家和篆刻家。收藏他們的書法作品,體現了“字以人傳”;當然書法水平要說得過去,且具備個人風格。
④是名畫家又是名書家的書法作品。能在書、畫兩個領域得享大名,其在藝術品市場的影響力自然廣泛,可惜這類名家甚少。
⑤書法水平和社會影響處于上升通道的書法家。是否處于上升通道,要綜合分析其書法造詣、創作態度、藝術修養和圈內的美譽度,厚積才能薄發,才有不斷上升的動力。
當我們通過自己的分析,選定一批書家作為收藏關注對象以后,還要選擇好作品和入手時機。入手時機要看價格是否合適,選擇作品要看是否精品。精品的標準是寫得好,有神采,最好紙墨考究、字數較多,為精心之作。
同時,對以下幾類作品,我以為收藏價值較低:
⑥書法水平不高的社會名流的作品。由于書者名氣大、地位高,作品價格并不比書法名家便宜,但由于藝術造詣不高,難以長久保值。
⑦有些人在擔任中國書協、省市書協、領導職務前,在書法界根本排不上號,這類人頭銜上是“名家”,但實際書法水平卻非“名家”。一旦書協換屆,頭銜喪失,其作品價格將迅速下跌。
⑧對影響力只限于本地的書家,只能選擇其中一兩位代表人物的作品少量收藏。如果是地方書家中的小名頭,市場認可度更低,入手后很難流通。
根據美國學者斯坦利·費什的“讀者反應理論”,文本的意義,是由擁有共同社會背景和審美習慣的“解釋團體”所創造的。那么,藝術品的意義,乃是由它的“解釋團體”,即欣賞者、評論者、收藏者共同創造。不論作者多么自鳴得意,如果其作品被大多數,尤其是高層次的欣賞者、評論者、收藏者嗤之以鼻,價值就無從談起。
影響社會對書法家價值評判的因素有哪些呢?從歷史上看,主要是其書法知名度和美譽度。各種書法史著作左右著大眾對書法的認知,被寫進書法史的書家,都是收藏界關注的對象。從當今現實看,書法風格、書壇地位、職務職稱、師承學歷、獲獎參展、交游圈子、成交價位都能對所謂“解釋團體”產生影響。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當代人的“解釋”未必等同于將來書法史的“解釋”,試圖揣摩未來的解釋和結論是相當困難的。書法評論和收藏就像一場智力游戲,輸贏可以分出,但答案永遠不可能精確。書法收藏不可捉摸的魅力恐怕也在于此吧。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