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15 11:18:17 來源:中國(guó)雕塑家網(wǎng)
筆為文房四寶之首,而湖筆在古時(shí),人們?cè)?jīng)賦予各種別致的代稱,至今廣泛應(yīng)用。意趣盎然,耐人尋味。
一、 管:《箋》:“彤管”,筆亦管也。
二、 管子:唐《開元遺事》:有一書生,進(jìn)謁李林甫,稱筆為“管子”。
三、 毛穎:宋 陳淵《墨堂文集》:“我行何所挾,萬里一毛穎。”
四、 管城子:唐 韓愈《毛穎傳》:“秦皇帝使(蒙恬)恬賜之湯沐,而封諸侯管城,號(hào)曰管城子。筆為蒙恬所造,故稱。宋
黃庭堅(jiān)《戲呈孔毅父》詩曰:“管城子無食肉相,孔文兄有絕交書”。
五、 管城侯:《文房四譜》有此一說。又文嵩《管城侯傳》:宣傳毛元銳,學(xué)文鋒,封為管城侯。
六、 中書君:《毛穎傳》:毛穎者,中山人也。封管城子,累拜中書令,呼為“中書君”。宋代蘇東坡《自笑》詩:“多謝中書君,伴我此幽棲”,即詠此事。
七、 毛錐:南宋 楊萬里《誠(chéng)齋集》:“仰枕槽丘俯墨池,左提大劍右毛錐。”
八、 毛錐子:《新五代史
弘肇傳》:“弘肇曰:‘安朝廷,定禍亂,直須長(zhǎng)槍大劍,若毛錐子安足用哉’?三司使王章曰:‘無毛錐子,軍賦何從集乎’?毛錐子蓋言筆也”。
九、 毫、毫素:晉 陸機(jī)《文賦》中云:或含毫而邀然,“唯毫素之所擬”。李善注:“毫,筆也,書謙曰素”,故亦作“毫素”。
十、 毫錐:《白樂天集》:樂天與元微之各有纖鋒細(xì)管筆,攜以就試,目為“毫錐”。
十一、 秋毫:蘇東坡《鮮于子駿見遺吳道子畫》:“覺來落筆不經(jīng)意,神妙獨(dú)到秋毫顛”。
十二、 健毫、圓鋒:《山堂肆考》:唐時(shí),趕考舉子將入場(chǎng)之際,嗜利者爭(zhēng)賣“健毫”、“圓鋒”名筆。其價(jià)高過平時(shí)十倍,“號(hào)定名筆”。
十三、 羊毫、狼毫、兼毫:湖筆的原料由羊毛、狼尾毛或兩種混合制成。羊毛筆頭乘羊毫、狼毛筆頭稱狼毫、兩種混合筆頭稱兼毫。故有人也以羊毫、狼毫、兼毫等稱謂“筆”之別稱。
十四、 龍須:《龍須頌》:“再釋其筆,曰龍須友”。筆有一副頌譽(yù)聯(lián):龍須作友,鴝眼流光。“龍須”指筆。
十五、 兔毫、麟管:楹聯(lián):“兔毫推趙國(guó),麟管賜張華”,這里有兩個(gè)典故。上聯(lián)出自王羲之的《筆經(jīng)》:漢時(shí)諸郡獻(xiàn)兔毫,惟有趙國(guó)毫中用。“下聯(lián)出自東晉王嘉的《拾遺祀》:張華著《博物志》,晉武帝賜給名筆“麟角管”,作為鼓勵(lì)。
十六、 雞距、鹿毛、鼠須、麟角:有一對(duì)聯(lián):“雞距鹿毛花開五色,鼠須麟角筆掃千軍”。上聯(lián)“雞距”、“鹿毛”均為古代名筆。前者典出白居易的《雞距筆賦》:“不得兔毫,無以成起草之用;不名雞距,無以表入本之功。”后者典出《唐書
地理志》:蘄州蘄春郡士貢:白紓簞,鹿毛筆。下聯(lián)“鼠須”、“麟角”亦俱為古名筆。《筆經(jīng)》云:“世傳張芝、鐘繇用鼠須筆,筆鋒勁強(qiáng)有芒。”“麟角”即為“麟角管”。
十七、 佩阿、昌化:《致虛閣雜俎》:筆神叫做“佩阿”,又叫做“昌化”。
十八、 湖穎:湖筆又稱湖穎。湖穎,是湖筆最大的特點(diǎn)。所謂“穎”,就是指筆頭尖端有一段整齊而透明發(fā)亮的縫穎,業(yè)內(nèi)人稱之為“黑子”,這是其他筆所沒有的。故而稱之。
|
-
-
推薦藝術(shù)家/
-
-
藝術(shù)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