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2 16:36:51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收藏書畫作品,已是很多私人和企業考慮的投資意向。確實,在資金充裕的情況下,收藏些美術作品,裝飾在居室、會議室時時揣摩、觀賞,既陶冶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又使資金保值、升值,進而促進了文化事業的發展,保護了文化遺產,真是幾全其美的善舉。
書畫收藏一般分三個層次:一是商品書畫,是市場的產物,應酬性的書畫作品;二是體現作者個人創作風格和擅長的作品,價格比商品書畫高些;三是參展的創作作品,包括獲獎作品和經過廣泛宣傳的作品,價位則更高一些,只有代表作品才能在歷屆書畫拍賣會上充當主角,更具有收藏價值。
中國傳統書畫作品很注重精神性,主要還是體現在筆墨的表現方法和功力,這就是書畫的神韻所在,沒有功力,作品不耐看,不精彩?,F在有一部分收藏者都在追捧有社會地位、有權力的書畫家,官越大,社會地位越高,書畫作品的價格越高。按理說一個人不可能當一輩子的官,收藏書畫是看藝術價值。但是有崇官心態者,收藏書畫首先看作者是不是官兒,是不是美協或是書協主席、副主席,或是任什么職務,以官銜大小、職位高低論畫價,這樣的心態只能使書畫收藏誤入歧途。
目前,書畫的價格下差萬別,讓人眼花繚亂,收藏者如能正確評估書畫的價格就不會花冤枉錢。書畫的價格不能代表藝術水準,只有書畫質量高才有高的價格。作為書畫藝術,毫無國界,不管什么種族的人,只要有一定文化修養的人,都會欣賞,都會曉得書畫的好歹。有的收藏者對書畫家名氣中“水分”的大小不了解,結果花錢買了一般的書畫,甚至是劣質的書畫。大多收藏者缺乏對美學理論、美術史、藝術市場等知識的了解,購買書畫作品時,對其價值的考量更多處于盲從和跟風狀態,缺少自己的主見。
現就一般收藏者在購買書畫作品時的心理誤區逐一進行分析。
一、已名垂權威的美術史冊,被社會公認的大師的作品。遠的不說,現代的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劉海粟等等大家的作品,肯定具有收藏價值。只要是真跡,保值、增值沒有疑義。可問題是價錢已經很高,投資太大,尤其是寫意國畫,一旦買了贗品會造成巨大損失,這種風險是時時存在的。如果是私人收藏,對年久的中國畫的保養也頗有難度,安全問題也不能不考慮。
二、一般認為,有了一定的社會地位,其作品的藝術價值就一定高。其實,職位只能證明其組織、管理或社交能力。往往這些領導者由于終日繁雜事物纏身,而無暇顧及對藝術的探索和創作。好的運動員不一定能當好教練,好的作家不一定能當好文化部長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按頭銜大小來衡量藝術品的價值是幼稚的。有些官員作品的價值很可能隨著官銜的消失而消失。
收藏者對書畫方面必須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在具體操作上亦要講究一定的策略:一要盡可能廣泛地涉獵與書畫作品有關的領域,日積月累,就具備了專業知識和眼光;二要了解書畫本身所包含的藝術價值.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