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2 17:03:08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自2004年5月,山水畫大家陸儼少創作的一套《杜甫詩意百開冊頁》在北京翰海拍賣行拍到6930萬元的天價后,冊頁形制的所有名家作品頃刻間便在市場上倍受關注,身價飚升。名家創作的冊頁作品,頁數少的有四至六開,常見的是八開和十二開,多的有二十開甚至不止。名家冊頁作品有的系一位名家單獨創作,有的則為數位名家聯合來完成,以一人畫一開(幀)者居多。由于完成一件冊頁的創作過程遠比單幅面的作品要費時費力得多,創作者一般還得考慮諸如每一小品之間表現內容的相互適應以及總體藝術風格的統一等問題。因此名家冊頁作品在現實中數量(指真跡)較立軸類單幅面作品要少許多。有些由某位名家獨立創作的開數相對較多的冊頁作品,還可能是該名家一生中為數不多的代表性創作,屬收藏界的珍品與稀有物。
冊頁作品的觀賞方式與其他幅式作品有明顯的不同。一般性名家作品多為一個畫面“一覽無余”式的;而不論是是否已裝裱成冊的或是以鏡片形式出現的冊頁作品則不然,它只能被放置于或案頭或墻上被“從前到后”地逐頁審讀。那么從一般性的品讀習慣來說,每位鑒藏人在看一件暑名某名家的冊頁作品時,對于先目睹的部分總會相對更認真一些,既所謂眼光“緊”(鑒定的注意力比較集中),到后來眼光就逐漸“松”起來,且前面部分的鑒定觀點往往會“先入為主”影響到后來的判斷。因此,要是作偽人在名家冊頁作品靠后的位置“偷換”進一二開小品時,使當局冊頁形成“真中掩假”的狀態,那鑒藏者就有點難應付了,尤其是一些采用了“絕對克隆”術加“偷換”術的成品。
被“偷換”的冊頁作品近些年在市面上數量有增多的趨勢,我在全國各地舉辦的書畫拍賣會上時常都有所察覺,個別該類成品還曾被某正規出版社編入當局名家的作品集(畫冊)公開出版,說來確實有點讓我“心驚肉跳”。
請大家看一套四尺六開規格的“合作型”名家冊頁成品,圖1、圖2、圖3與圖4依次分別署名謝之光、陸儼少、李苦禪、吳茀之的畫作便是它的“組合件”。從暑名名家的筆墨與造型標準入手做判斷,我認為此冊頁就有“偷換”的嫌疑。筆者觀點是其中的三開為真跡,一開為疑偽成品,不知大家能否以自己的眼光分得清它們的真與偽。
所有“偷換”的書畫成品,它的特性就是既不完全真,也不完全假;而是有的真,有的假,且多數還是真的多,假的少。所以每一次的辨識工作最要強調的就是自始至終都要保持很高的警惕性,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能產生麻痹心理。由此說來,書畫鑒定工作光靠眼力好尚還不夠。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黃鼎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