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1-22 17:06:41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收藏者心態急功近利,今天買1.8萬元,明天最好能賣4萬元”,在油畫市場經營多年的行家坦言:大多中國的油畫收藏者沒有自己的審美標準,只能被刺激感官的所謂的“藝術”牽著鼻子走;這種所謂的藝術沒有自己的價格標準,自然令收藏者感到無措。在藝博院四方齋近日舉行的邵增虎、邵灶友兄弟聯展上,廣州油畫界的老前輩和中青年名家們對目前的油畫藝術與市場進行了探討。
油畫需要中國化標準
廣東省油畫學會主席邵增虎認為,目前部分藝術家致力于跟風,特別是一些當代藝術畫家,不能走出自己的路子。連雙年展都是在模仿西方展覽的模式,這樣自然無法在油畫領域掌握發言權。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教授郭潤文表示,西方30年來沒有對傳統油畫進行研究,而中國油畫界五六十年來不斷研究,沒有間斷,因此發言權應該在中國。
邵增虎提出“油畫需要中國化標準”。在他看來,外國的當代藝術評論雖然寫得頗為深刻,但大部分作品停留于艱澀與淺薄:“看不懂的藝術,不可否定有一部分是頂尖的,但有一部分是沒有內涵的,純粹尋求視覺沖擊的。”對于邵增虎自己來說,所有人都能欣賞的美才是真的藝術。因此,他堅持走寫實路線,堅持畫中國題材,尋找油畫的中國化標準。
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尹國良認為,如果冷靜觀察目前熱鬧的市場,并沒有誰可能成為未來真正的大師。因此他鼓勵后輩們要繼續按自己堅持的路子創作,不管其他的藝術形式多么受市場的熱捧爆炒,不要耐不住寂寞而跟隨某些此前不為自己追求的藝術形式:“你們總有一天會突然在某個領域有所突破。”
也有市場行家認為收藏者們應該自我反省:一是開始就急功近利,希望通過購買油畫獲得資產增值;二是不具有油畫知識,盲目追捧一些缺乏生命力的作品,而無法認識具有思想性、藝術性、技術性的作品。
他們建議學術界對中國油畫進行學術梳理;藝術品機構要擔負起提高收藏者藝術修養、審美眼光的責任,維護市場;而收藏者要深刻了解油畫史,收藏具有時代性和歷史意義的油畫。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林琳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