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07 16:40:58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紫砂陶藝歷代相傳、經久不衰,到了近代更是飛速發展、百家爭鳴。紫砂陶藝之所以能成為藝術苑林的一棵常青樹,在于其蘊藏的文化內涵。
紫砂陶藝集造型藝術與裝飾藝術于一身,尤其是在裝飾藝術上,詩詞歌賦、花鳥山水、圖案人物等多種展現手法,使文學、篆刻、書法、繪畫與紫砂陶藝融入一體,更升華了紫砂陶藝的品味。而以繪畫為主要表現形式“紫砂陶藝泥繪藝術”展現其獨特的魅力。
一、工筆畫泥繪裝飾的淵源
泥繪裝飾,是在已成型尚有一定濕度的坯體上,用本色泥料或白泥、朱砂泥、烏泥等其他色泥調制的泥漿,堆畫花鳥或山水紋樣,堆畫的泥料有一定的厚度,猶如薄浮雕,藝術效果極佳。但是泥繪裝飾有一個缺陷,由于工藝方法是用泥漿在已干未干的紫砂壺坯體上堆畫,常常因兩者的干濕度不同,使圖案在坯體上粘附欠牢固,因而在燒成后的使用過程中,容易磨損脫落,影響了美觀,也限制了泥繪裝飾工藝的廣泛使用,所以傳世的泥繪精品比較少。為了能更好地繼承和發揚這一傳統技法,讓其開出更絢麗的藝術之花,本人在學習前人優秀泥繪技法的基礎上,融進了自己新的思想與手法,并在紫砂前輩們的點撥下,研習和掌握了新的泥繪技法——工筆畫泥繪裝飾。工筆畫泥繪裝飾是用紫砂五色土代替顏料,用紫砂坯體代替宣紙,充分利用繪畫中運筆的技巧,盡可能地表現出類似宣紙的作品風格。
二、工筆畫泥繪裝飾的表現形式
工筆畫泥繪裝飾是一種很獨特的表現形式:
1、紫砂陶為工筆畫開創了新的藝術生命,而工筆畫在紫砂陶上的點綴,則提升了紫砂壺的文化內涵。晚清書法家、浙江人氏梅調鼎在秤砣式形制的“秦權壺”上的題銘“載船春茗桃源賣,自有人家帶秤來”,“權”為衡器,桃源賣茶,以壺為秤,堪稱奇思妙想。小小茶壺,兩句銘文,營造出一種至精至美的文化氛圍,透露出生活的智慧和幽默,讓人擊節三嘆。本人學習用工筆畫體現了這一意境,提升了紫砂這一藝術載體的文化內涵。
2、充分利用自然給予的恩賜——五色土,以泥飾泥,以色調成就色調,取其自然,成就自然。作品紫砂掛盤《芙蓉花》,以原礦米黃段泥為襯底,選取紫泥、紅泥、綠泥等富于變化的紫砂泥色,輔以鋪、染、勾、描等多種手法,花朵以白泥打底,暈染上紅泥,白里透紅;葉子以段泥打底,鋪染上綠泥,再用其他色泥進行暈染,自然透亮,整個畫面層次分明、虛實映襯,紫砂泥繪裝飾的獨特風格體現得淋漓盡致,收到了十分到位的藝術效果。
3、工筆畫泥繪裝飾還可與造型結合在原有的造型上賦于它新的生命,從而達到新的創意。以作品《明珠滴翠》為例,采用原先集源壺的造型,滴子做成了一顆圓潤的明珠,壺身上繪了一幅葡萄圖,串串果實嬌艷欲滴,讓鳥兒(壺嘴做成鳥的象形)飛來朝儀。造型和裝飾互輔互動,渾然一體,使人在品茗之余,油然產生了陶情冶性的藝術美感。
三、工筆畫泥繪裝飾還需不斷探索
工筆畫與紫砂陶的結合,是中國藝術完美的體現。中國傳統的工筆畫,在眾多的畫種中,可說是最為成熟的畫種之一。它那工整細膩又格調典雅、意蘊平和的美,使得它雅俗共賞。而紫砂陶性格質樸文靜、雅致、素面素心,明秀而高潔。兩者一旦融合,可謂“珠聯璧合”。“以少勝多、以小見大”是中國傳統藝術,尤其是繪畫的基本精神之一。而在紫砂壺裝飾中,由于裝飾空間面的狹小,“以少勝多、以小見大”更顯得尤為重要,這就使兩者完美融合。當然,本人的工筆畫泥繪裝飾只是在紫砂陶藝創作中的一點有益嘗試。在以后的紫砂陶藝創作中,本人會嘗試著把山水畫、寫意花鳥畫、油畫等多種表現形式引入紫砂陶藝裝飾中,開創出紫砂陶藝裝飾的一片新天地。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