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09 16:39:43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在中國書法家協會創始人、首屆書協主席舒同同志誕辰100周年之際,書法界廣大同道深深緬懷他對發展當代書法藝術的巨大功績,對獨樹一幟的舒同書體更加仰慕和稱道。我有機會觀摩舒老揮毫,拜觀他的部分大作,對他的書法特色與成就有了一些粗淺認識,現就管見所及略述如下。
舒同同志自幼熱愛書法,于顏真卿、柳公權楷書用功最勤,兼習行、草、隸、篆諸體,涉獵極廣,達到了五體皆擅而以楷書和行草書最為馳名。從他的楷書來看,顏字的成份占了主要位置,這一點十分突出。
顏真卿楷書是唐代楷書的杰出代表,歷代書家從臨習顏字入手的不在少數。清代錢南園是謹遵顏法的知名書法家,其后的何紹基也是學習顏字而有成就的高手。現代書家中,天津華士奎曾以脫胎于顏字的楷書名噪一時,楚圖南先生、李一氓先生雖不以書法家名世,但都有一筆好顏字的功底。
與歷代學顏書并有成就的書家相比,舒同同志既不像錢南園、華士奎那樣拘泥成法,也不像何紹基跳出顏書專攻行書。舒老既能楷書又能行書、草書。楷書點畫厚重,結字寬博,給人以雄強沉穩之感。有些筆法近似顏字卻又別具個性。例如豎畫的鉤筆向左或向右輕趯,捺畫的收筆重按輕提,其效果不是刀削般的尖銳,而是略現圓鈍柔和。這既是顏字的影響,又明顯可見舒老的自創。1981年中國書法家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時,我有幸得見舒老為中國書法家協會題寫會名,拳頭大的幾個楷字一氣呵成,個個躍然紙上,顧盼自如,平正中蘊含險絕,是舒老不經意中的杰作。這個會名印在書協的信紙信封上,長久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由于有顏字的功底,舒老很擅長題寫牌匾。上世紀五十年代我去華東出差,在上海、杭州、福州等地見到不少舒老為公共建筑題寫的匾額,這是我接觸舒老書法的第一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后在北京也看到了舒老的題匾。據說,“農業展覽館”幾個大字是舒老按該館要求的尺寸原大寫成的。可見他的榜書功力非常高深,是當代榜書的大手筆。與此相關,舒老也極擅長寫楹聯,以其獨具特色的厚重筆法,為世人留下了一批杰出的對聯書法作品。
舒老的行書和草書是在顏體楷書的基礎上演變而成的。顏真卿有行書傳世名作《祭姪文稿》、《爭座位帖》等,草書《劉中使帖》,也有楷、行、草混和書寫的《裴將軍詩》,后世學行書草書者常以這些碑帖為范本。舒老自言他的書體中有“半分”何紹基的成份。清人何紹基就是學顏真卿行書而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面目。它的特點是點畫輕重錯落、重入輕出,行筆滯澀發筆輕飄,字形長圓相間、松緊互用。據此觀察舒老的行書,由于同出顏體,與何字確有某些共同之點。但是,舒老使用的毛筆可能與何紹基不同,從作品看,后者顯然筆鋒較長而前者較輕,故爾舒老行書更顯厚重結實。作為久經革命考驗的我黨高級干部,一身正氣,端莊大度,加上深厚的文化修養,才能寫出顯現其人品的高格調作品。何紹基行書飄逸有余而凝重不足,其格調難與舒老作品相比。
舒老的一些作品在以行書結字用筆為主的情況下,不時嵌入一些草字,寫來十分隨意,卻使作品在莊重之中顯露輕松,這是舒老行書的一大特點,也是何紹基行書所不及的。舒老也有不少的草書為主的作品。這些作品運筆連綿不絕,使轉靈活自如,氣勢銳不可當,正如他的詩句所云:“側勢遠從天上落……動似蛇龍節節銜。”
由楷書到行草書,舒老的成就反映出顏真卿書體有巨大包容量,給學顏學者留下了廣闊的發展空間,舒老的勤奮與悟性,使他得以充分享用這個空間。前面提到的學顏書家似乎未曾達到這個高度。僅就這一點便可以說,舒老的成就超越了前人。
我們還須注意到,舒老對篆隸書體也很擅長,偶然一書也頗有意趣。除篆隸作品外,舒老還將楷、隸、篆書文字或偏旁與行、草書混和書寫。這種打破書體界限的混和體,有人稱之為“破體書”,在顏真卿筆下已有雛形,著名的《裴將軍詩》即是代表。舒老發展了這種創作,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若非大手筆大魄力,豈能如此開放!
談到這里,便要回到本文標題所說的繼承與創新問題。中國書法幾千年的發展史,可以說是一部繼承與創新交互作用的歷史。歷代大書法家都是學有所秉,繼承前賢又是有創新,形成自己的筆體甚至流派,又為后人所繼承和發展。如同長江黃河,滔滔不絕奔流入海,卻是由涓涓細流匯合而成。無源則無流。書法之源在于繼承,書法洪流則賴創新。舒老早年學習顏柳楷書,旁及行、草、篆、隸,其作品有深厚的傳統功力,有明顯的顏字功底,繼承得法自不待言。重要的是舒老在繼承的基礎上寫出了自己的面目,無論楷、行或草書,作品都有鮮明的個性,一看使知是舒老的大手筆。人們由衷地認可舒老創出的格調高古又平易近人的“舒同體”,它是舒老窮其一生不斷繼承又不停創新的心血結晶,是對當代中國書法藝術的巨大貢獻。
舒老作為當代中國書法大師,他的治學和從藝之路,為廣大書法家樹立了光輝榜樣,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們學習和繼承舒老書法藝術的寶貴遺產,就要學習他尊重傳統善于繼承的治學態度,學習他勇于革新永不停步的創作精神。在紀念舒同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時候,書法界的同道除景仰他的革命人生,學習他的高尚品質外,在書法藝術上需要認真研究舒同書法的創新之路,使之滲入我們的藝術生活之中,為更好地繼承和發揚中國書法藝術的優良傳統而共同努力,為弘揚先進文化、構建和諧社會貢獻我們的一份力量。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