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12 14:26:54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2008年底,受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國內藝術品市場成交量驟減,價格大幅縮水,但中國書畫行情卻一枝獨秀,成為眾多品種中受影響最小的板塊。2009年是中國農歷牛年,國內書畫市場能否沾上牛氣繼續走強?哪些書畫大師名家之作值得藏家關注?市場風險該如何防范?
中國書畫市場有望延續局部強勢
2008年秋拍,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國內藝術品拍賣業績均出現大幅下滑。以國內兩大龍頭中國嘉德和北京保利為例,分別由春拍的9億多元縮減到秋拍的3億多元,成交額降幅不小。而當代藝術板塊,更是首當其沖,成交額縮水最巨。但令人可喜的是,中國書畫卻市場堅挺,如中國嘉德秋拍近現代中國書畫(一、二)兩個專場總成交1.08億元,降幅較其它板塊相比要小許多。在成交率上,中國嘉德和西泠拍賣中國書畫專場75%至80%的成交率,同油畫、瓷器50%的成交率相比,市場強弱一目了然。
近期中國嘉德對外公布了2008年公司業績,全年總成交額突破18億元,其中書畫占9.9億元,居全球書畫類拍賣額榜首。此一數據足以表明中國書畫在內地拍賣的獨特地位和優勢。筆者認為,中國書畫之所以有此表現,主要有幾大因素:首先,從傳統文化和歷史積淀看,本民族藝術的先天認同感使中國書畫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基礎;其次,經過多年的市場培育,買家收藏群體日益龐大,市場人氣興旺;其三,行情相對穩定,投資風險小,抗跌性強,易流通等,都是中國書畫受買家青睞、走勢堅挺的一大原因。
展望牛年,中國書畫拍賣有望延續去年的局部強勢特征,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拍品征集將更加困難,強弱分化明顯,盡管天價會有所減少,但一些大師名家作品仍會有不菲的價格。
近現代是重頭戲 大師名作受追捧
近現代書畫多年來一直是國內書畫拍賣的重頭戲,這跟其自身特點有很大關系。首先,近現代書畫的大師名家通常在美術史上都已“蓋棺定論”,不像當代書畫家每每爭議很大;其二,作品真跡存世量適度,既不像古代書畫真跡那樣鳳毛麟角,也不似當代書畫數量那樣無法控制;其三,行情起伏較小,畫價穩定性高,投資風險小,抗跌性強,這恐怕是藏家最為看重的一點;其四,市場成熟、買家穩定是近現代書畫收藏投資同其它門類相比的最大優勢,近幾年來齊白石、徐悲鴻等近現代大師的畫作市場行情一直比較穩定,沒有出現大起大落;其五,易于變現,流通性強,因此,近現代書畫又被人譽為“軟黃金”。
由于古代書畫鑒定門檻高,當代書畫炒作成分大,所以近現代書畫的藏家群體數量最大,遠多于古代書畫和當代書畫的買家。同時,近現代書畫的藏家大多是理性的價值投資者,他們不追求暴漲,信奉物有所值,一時的漲跌起伏并不會使他們遠離市場,整個市場顯得較為成熟。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在金融危機襲來后,近現代書畫并沒有受到強烈沖擊,仍舊受到藏家們的青睞,市場人氣依舊不減,行情比較牢固,逆勢上漲者不在少數。在2008年秋拍中,一些來路可靠的名家精品仍創出了不菲的高價。如中國嘉德的陳少梅《山居幽賞圖》因曾編入《榮寶齋畫譜》和《陳少梅繪畫全集》,最終以224萬元創造了陳少梅個人拍賣紀錄。此外,王雪濤的《雄雞富貴圖》也以101.92萬元突破了百萬元大關。在北京榮寶秋拍上,何海霞的《定軍山下新戰場》拍出201.6萬元,北京長風秋拍上黃胄的《豐收歌舞圖》更是創出了408.8萬元的高價。從幾位近現代書畫名家創出高價不難看出,只要是名家精品,買家就肯高價接盤。
展望牛年,近現代書畫行情仍將是市場重頭,齊白石、徐悲鴻、李可染、傅抱石、黃賓虹、潘天壽等大師的精品畫作將繼續受到買家的追捧。因為從長線看,一線大師的畫作漲幅往往是最可觀的,近期潘天壽的《春塘水暖》拍得2072萬元就是最好的例子。
古代書畫難升溫 真跡稀少是瓶頸
古代書畫之所以難以真正升溫,真跡稀少是一大瓶頸。目前拍場上的古代書畫真跡尚不及十分之一。一些拍賣公司為了吸引買家的眼球或制造轟動效應,片面追求名頭,動輒“宋元”或“明四家”,拿假畫充數,實在令人擔憂。有的拍賣公司號稱征集到蘇軾、趙孟頫的書法,但拍品卻慘不忍睹,離真跡相去甚遠。如今沈周、唐寅、八大山人的畫作在拍場屢見不絕,然而贗品不在少數。
近年,國內古代書畫收藏者格外迷信追捧《石渠寶笈》,由于其著錄過的拍品往往能拍出千萬元的天價,于是大家開始在《石渠寶笈》上挖空心思大做文章,有的公司甚至拿它大肆炒作宣傳。但“金字招牌”有時也暗藏陷阱,搞不好大價錢買來的也可能是垃圾,這樣的教訓此前并不鮮見。所以,對待《石渠寶笈》中的作品也要謹慎小心,特別是那些冒充之作,一定要避而遠之。
展望牛年,受贗品困擾,古代書畫行情難有較大起色。對古代書畫真跡來講,目前的市場價位仍屬低估,是介入的好時機,但關鍵是要解決真偽問題。前不久在京展出的翁同龢家藏書畫珍品如能進入市場,可能會誕生高價。
當代書畫防炒作 價值難定風險高
當代書畫拍賣近年來一直不夠活躍,根本原因是價值難認定,人為炒作多,收藏風險大。由于當代書畫市場的主要需求是禮品畫,買家群體小,投資升值慢,所以在拍賣市場一直難以做大。在2008年秋拍中,許多拍賣公司都沒有設立當代書畫專場,中國嘉德當代書畫專場成交額能超出2000萬元,已是相當不易,其它公司大多才成交幾百萬元,當代書畫在拍賣市場的活躍度明顯不高。
當代書畫拍賣均價低、成交率低的現狀,恐怕很難在短期內發生改變。目前國內當代書畫主要靠一級市場來支撐,許多名家都是依賴一級市場生存的,如今年春節期間范曾在榮寶齋舉辦的“趨近自然——己丑畫展”上,120幅書畫被訂購一空,售畫達數千萬元。目前,許多畫家一級市場的價位都遠高于拍賣市場的價位,這種“倒差價”對買家來說也是一大風險。
對投資當代書畫而言,強調精品代表作顯得最為重要。因為只有代表作才能保值增值,最大程度降低風險。眼下,藏家對一般性書畫的風險性普遍有所擔憂,所以只有推出代表作,才能對買家有足夠的吸引力,如在2008年12月的中國嘉德四季拍賣會上,史國良早期創作的精品《高蠡起義》以71.6萬元高價被買家購藏,可見買家對精品越來越看重。
展望牛年,當代書畫的最大問題是人為操縱市場價格,由于有莊家運作護盤,價格缺乏穩定性,同時市場行畫流行,學術性被極大忽視。如此眾多原因,當代書畫要得到更多認同恐還需畫家與藏家共同努力。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