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12 14:42:54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筆墨意境是中國畫意境的基礎。塑造個性化筆墨意境是畫家安身立命的首要問題。在實踐中我發現了“筆墨意境”。其實筆墨含“性”之說,早已被古今大師所認識、所運用,且論著甚豐,如石濤《一畫論》。“筆墨意境”,作為一個新概念提出來,旨在使中國畫返璞歸宗。
筆墨在沒有完全組合、構成物象之前,其自身已經具有味素。也就是筆墨自身顯現出來的抽象意境。從中國畫的用筆分析:有筆勢、筆形(形態)、筆力、筆氣、筆格、筆韻、筆調、筆素、筆意等;用墨有墨形、墨跡、墨勢、墨素、墨意、墨韻、墨質、墨趣、墨品等。上述筆墨元素在誕生過程中由于受畫家品性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筆墨意境”時常會出現無法預料的效果。如:有的筆墨呈氣韻生動狀,元氣茫茫、雄奇高古、老辣縱橫、淋漓痛快,也有的直率稚拙、婉勁含蓄、簡遠恣肆、仙風道骨、飄逸灑脫,諸如此類,由筆墨自身味素引發而導致畫家大發感慨的詞匯不勝枚舉。這就是筆墨生發出來的筆墨意境,品味不盡又難以用準確的語言去形容和表達。筆墨意境內蘊豐富,小而無內,大而無外。個性化筆墨,必然產生個性化的筆墨意境。“筆墨意境”,決定畫面意境的圓成。
筆墨初始,氣化萬象,受畫家自身修養、情緒、狀態的影響,產生不同品位、不同味素的筆墨形態。筆墨形態各異,筆墨意境也呈五彩繽紛狀。它所營造出來的無形的、抽象的、朦朧的味素,就是個性化筆墨意境。所以,中國畫的筆墨是一個很復雜的哲學問題。抽象的筆墨在深層面蘊藏著一個永遠看不透,也不能看透;永遠說不清,也不能說清的人文哲學命題。
人之初,性各異。有善惡之分,貴賤之別,剛柔之距,聰愚之差。所有這些內性,都依附于人的軀殼,隨著年齡的增長日漸表現出來。內性通過外象顯示出來,就是氣質。不同氣質的人,所寫所畫,其筆墨形態、味象各有不同。如吳昌碩的金石氣、齊白石的憨真氣,黃賓虹的文哲氣,傅抱石的鬼才氣,潘天壽的雄霸氣等,都是客觀存在于筆墨之中的象外之氣。筆墨意境玄妙神奇,“見用于神,藏用于人”(石濤語)。文中三只眼,畫中象外象。
筆墨意境,“本根”在于筆墨。石濤在《畫語錄·畫章》曰:“太古無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何為“本”“根”?《莊子》云“昏然若亡而存,油然無形而神,萬物畜而不知,此謂之本根,可以觀于天矣。”得“一畫”之道,筆墨自然精神,筆墨意境頓時生活。“化一而成氤氳,天下之能事畢矣”(引自《石濤畫語錄》),“一字不加畫……文彩已彰”(引自《五燈會全書》)。
筆墨意境有四大特點:形、勢、氣、韻。“形”:筆墨依物象(即形)而存在,鮮活。筆墨自身的形式美,節奏美依靠速度、力度、情緒、綜合修養而形成氣勢美、靈動美、無形美、抽象美。如人物畫中的“十八描”,山水畫中的各種皴法,墨的各種表現技法等等。因物象之不同,所有筆法、墨法也自然不同。徐謂論書說:“惟壁折路,屋漏痕,折釵股,印印泥,錐畫沙,乃是點畫形象。”學書強調個性筆意,為畫亦同。中國畫的筆墨是書法筆意的再生和演變。古人有“觀其書畫知其人”之說,就是筆墨意境的作用。東漢書法家蔡邕論書說:“須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飛若動,若往若來,若臥若起,若愁若喜……;”西晉成公綏說:“或若蛟龍盤游,蜿蜒軒翥,鸞鳳翱翔,矯翼欲去;若鷙鳥將擊,并體抑怒;良馬騰驤,奔放向路。”
“勢”:即筆勢。沈宗騫說:“統乎氣以呈其活動之趣者,即是所謂勢也。”只有鮮活、靈動的筆墨才能使“勢”有靈有氣,才能聚其內涵,才能氣韻生動,故一筆一畫生命也。造“勢”仿佛是千里白云橫空飛動;仿佛是百萬大軍蜂擁而動;仿佛是奔騰的黃河之水自天而下。
“氣”“韻”相合自然生動。若無氣,則無韻。石濤說:“真在氣、不在姿也”。“先以氣勝得之者,精神燦爛”。吳昌碩“苦鐵畫氣不畫形”。沈宗騫說:“山形樹態,受天地之生氣而成,筆滓墨痕,托心腕之靈氣以出、則氣之在亦即勢之在是也。氣以成勢,勢以馭氣,勢可見而氣不可見,故欲得勢必先培養其氣。氣能流暢則勢即合拍,氣與勢原是一孔所出,灑然出之,有自在流行之致,回旋往復之宜。不屑屑之以求工,能落落而自合,氣耶?勢耶?并而發之。” “夫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淮南子·原道訓》
“只顧放筆直掃,千巖萬壑,縱目一覽,望之若驚電奔云,冉冉自起”。(石濤《康熙四十二癸未題畫文》)。王微《林泉高致》曰:“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筆墨意境”實乃中國畫意境之“本”“根”也。
“筆墨意境”通過“形”、“勢”、“氣”、“韻”展示出無限的生命力。同時“形”、“勢”、“氣”、“韻”的象征性,趣味性,符號性,虛寓性,抽象性,也給筆墨意境增添了玄妙的神秘感。審美意識,情感表現以及與物象的和諧統一,才能使“筆墨意境”躍然生輝。然“筆墨意境”小乘之道,畫面意境,大乘也。猶如一個人,如果沒有學識和修養,就不可能展示出良好的氣質。“形”、“勢”畫之內功,“氣”、“韻”畫之外功。內外功之修養直接影響“筆墨意境”。
從實質意義上講,有了“筆墨意境”這個基礎,個性化“筆墨意境”的鑄塑才是藝術生命的開始。這個誕生過程是艱難的,極其痛苦……,非脫胎換骨才能得“一畫”之神而立于不敗之地。中國畫歷史悠久,存世之作如山如海,然獨具個性化“筆墨意境”之作卻稀如晨星。不知筆墨之意,豈能得筆墨之道。
但凡東西方繪畫,都有意境之說,而中國畫區別于其它畫種的主要特點,就是筆墨自身生發出來的筆墨意境。這種區別來源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神奇魅力。李樸園說:“那是非常不食人間煙火的,那虛無飄渺的,出世的思想的符號”。筆墨有性。“骨法用筆”自然氣韻生動,“精、氣、神、情、意”不足不可以為畫。
只有鑄煉筆墨,意境才會有一個好的歸宿。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