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12 15:07:11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一 硬筆書法組合的誕生背景
上世紀80年代初,硬筆書法藝術猶如一夜春風,在神州大地上迅速蔓延開來。以“中華青年鋼筆書法協會”(即成立于杭州的“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前身)為核心的社團組織以及《中國鋼筆書法》雜志為代表的報刊雜志媒體,通過幾屆硬筆書法比賽的成功舉辦,逐漸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一股群眾廣泛參與、普及率極高、影響極其深遠的文化狂潮。這一時期,廣東、浙江、四川等全國各地的硬筆書法社團紛紛宣告成立,陸續舉辦了形式多樣的活動,團結了廣大硬筆書法愛好者,推動了硬筆書法事業的蓬勃發展。
90年代中后期,由于一些官方硬筆書法社團組織在經費開支等方面存在著困難,以及由于自身在社團運作、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弊病,各種負面影響也開始逐漸凸現出來。一些協會社團領導人員的藝術水平低下,組織管理工作不完善,社會號召力不夠,社會效應無法凸顯,這些弊病與廣大書友的需求產生了較大的矛盾。硬壇逐漸步人了相對冷寂的時期,時代呼喚新型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官方協會功能的社團。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以“硬筆書法組合”為代表的一些純民間性質的硬筆書法藝術團體開始產生,它們順應時代發展潮流,逐漸走上歷史舞臺,擔當了交流、學習、提高、普及的重任,引領并推動了硬筆書法事業的發展,成為新時期硬筆書法藝術發展的亮點。
二 硬筆書法組合的誕生和發展
1999年4月,由陳頻、晏曉陽、陳宇奇等6位來自湖南茶陵的書友組成的“茶陵六青年”宣布成立,成為民間組合的先驅,這也是硬壇第一個地域性組合。“組合時代”自此拉開了帷幕。隨后,由青年硬筆書法家吳一橋、蔚陸軍、姚玉良和倪俊冬創建的“八只眼”硬筆書法創作組于2000年3月成立。“八只眼”的4位成員來自全國各地,均是當代硬壇的實力派書家,他們以“弘揚硬筆書法藝術、探索硬筆書法發展新途徑”為宗旨,主張“為硬筆書壇增添亮色”“促進硬筆書法事業的繁榮發展”。他們還制訂了組合發展規劃,并于2000年12月在杭州舉辦了八只眼硬筆書法創作組巡回展覽首展。“八只眼”成立后,以各種具有影響的舉措得到了書壇的廣泛關注,《中國鋼筆書法》《青少年書法報》等對其作了系列報道。八只眼的意義在于,他們第一次對組合這一新生事物的學術價值進行了充分探討,并努力從理論與實踐上把組合變成一種有意義的形式。因此,該組合的成立被一些媒體稱為2000年硬筆書壇最大亮點。
“八只眼”的成立,標志著硬壇“組合時代”的正式到來。如果說“茶陵六青年”是硬筆書法組合的開創者,那么“八只眼”則是組合的真正發韌者。“八只眼”成立后,由于4位成員在硬壇的巨大影響力,加之當時報刊媒體的推波助瀾,“組合”這種新型藝術團體開始為廣大書友所接受并效仿,眾多組合在全國范圍內紛紛宣告成立,朝夕之間風起云涌,呈現了“組合林立”“諸侯割據”的格局,展現出了百花齊放的滿園春色。從早期的“校園八杰”“三支燭”“苦行僧”“六人行”“巴蜀風”“楚天舒”到后期的“水一方”“古今道”“哀羲”“云之南”“旅之行”等組合相繼成立,筆者根據相關資料進行了粗略統計,從1999年到2007年底,全國范圍內經過報刊、網絡媒體公開露過面的硬筆書法組合已有60余個(除此外還有諸多未在媒體上公開露面的團體)。其中,又以“嶺南風”“九月書社”“沐風行”“水一方”“古今道”“云之南”等影響較大,它們可謂是“組合時代”的中堅力量。
2001年10月,聲勢浩大的“嶺南風”書藝探索組宣布成立,成為地域性組合中的佼佼者。這是“組合時代”中參與人數最多、陣容最豪華的組合,共有成員40余人。他們以廣東籍硬筆書家為主,同時還邀請了一大批國內頂尖的書法創作者作為特邀書家,其成員李慶綠、馮才權、曾如影、劉月明、朱燕覺等均是硬壇中活動能力強、書藝水平高的實力書家.成立后,在李慶綠先生的組織和努力下,先后舉辦了“嶺南風書藝探索理論研討會盛書藝匯報展”等一系列如火如茶的交流活動,還編輯出版了第一本組合作品集,點得了硬壇同道的注目。可以說,“嶺南風”的如日中天,也正是硬壇“組合時代“的最輝煌時期。
“九月書社”(全國書法教師聯盟)是由青年書法家黃文泉發起組建的藝術團體,其成員以教師職業為主,是硬壇第一個以職業為劃分標準而成立的組合.黃文泉先生以其對書法藝術的熱情及對書法教育的關注思考,得到了全國各地書友的相呼以應、相鳴與共。九月書社以“結翰墨緣,興雅集事,弘傳統藝,樹百年人”為宗旨,該組合成立后,和由張玉波先生主辦的《綠天硬筆書藝》雜志強強聯合,連續在2002年至2003年前后共推出了三屆全國書法教師書法作品展,出版了作品集,取得了廣泛影響.
2003年1月成立的“沐風行網際研書室”是硬壇第一個明確提出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交流的書法組合,成員有陳利軍、何海吸、陳澤忠、荊胃鵝、顏曉軍、周培娜等一批中青年硬筆書法家.他們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以“中國硬筆書法在線”和“書法家網”為主要活動載體,開展各種書法交流、互評活動.“沐風行”對硬筆書壇的最大貢獻,還在于他們成立后不久正式接手了由向森先生創建的“中國硬筆書法在線”網站(前身為“漢字硬筆書法網”),并對其進行更新升級,使該網站成為至今硬筆書法網絡媒體中信息量最大、點擊率最高的專業網站,為廣大書友提供了一個方便快掩、內容豐富的交流平臺。
2004年10月,“云之南硬筆書藝組合”宜告成立。該組合以云南籍成員為主,并吸納省外成員加人,團員有:李春勇、袁茂康、羅思寶、高私、毛思平、黃開誠等云南省內外的一批硬筆書法創作者.他們以團結務實、積極努力的精神,交流緊密,活動頻縈,自成立至今共舉辦了近10次網絡展、5次現場展覽、并組織了3次雅集活動,還編輯出版了組合作品集,以一系列頗具聲色的活動,取得了令硬筆書壇暇目的成績,使其知名度在近年的硬筆書壇中格外耀眼.
三 硬筆書法組合的衰徽及其原因
2006年以后,由于種種原因,部分硬筆書法組合逐漸失去活力,活動減少,交流停滯,在報刊、網絡等媒體上逐漸銷聲匿跡,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甚至名存實亡.如“巴蜀風”“嶺南風”“九月書社”等,自2006年以后至今,已基本沒有策劃組織過一定規模的活動。筆者認為其衰微的原因是:
1.2006年以后,隨著各地一些硬筆書法社團通過人事變革,開始逐漸煥發生機活力,逐步開展并組織了一系列真有影響的活動,使一些組合受到了巨大沖擊。由于社會影響力無法與之比肩,部分組合在官方協會社團的沖擊下逐漸失去了活力.
2.一大批在各個組合中創作水平較高的作者,逐漸轉型投人到毛筆創作中,對硬筆活動的組織、參與熱情減少,也導致一些組合的交流活動驟減。
3.部分組合在運作中出現了某些弊病,一些組合負貴人缺乏活動組織能力,貴任心不強,在活動策劃、組織上出現疏漏‘同時,由于缺乏經費來源,活動逐漸減少,使組合缺乏了凝聚力。
這一時間,值得一提的是“云之南:他們不斷推出展覽、雅集等活動,交流氛圍較濃,成員水平日漸提高,在硬壇樹立了良好的形象,因此也成為組合時代的殿軍組合.
四 硬筆書法組合的特性
1.地域性
地域性是大多數組合所具有的特性之一如“嶺南風”“朝天椒”“徽緣,“八閩風”“太湖筆韻,“云之南”等,這些組合的成員們由于地域較近,交流溝通相對方便,交流頻繁,藝術觀點、書法風格相互影響,藝術主張趨于接近,逐漸產生了相對統一、穩定的地域書風.如“嶺南風”組合,由于受到廣東籍書法家康有為、秦粵生、龐國鐘等一批碑學書家的巨大影響,大多數成員對碑派書法情有獨鐘,因此他們的書風表現更多的是凝練、厚重、奇逸的碑氣.又如地處湖南的“鋒尚”部落,由于受到浪漫瑰奇、大膽創新的湘楚文化風格的強烈影響和熏陶,使他們崇尚自我,注重創新,“讓傳統書藝更加時尚化、時尚書藝更具傳承化”。主要成員潘峰、胡偉等人所創作的作品多通過夸張、變形、分解等筆墨構建形式,強調理性地“張揚個性”,在硬壇刮起了一場“流行風”.
2.自發性和民間性
組合的另一個特性是自發性和民間性.大多數書友成立組合的目的是加強交流,促進書藝水平的提高,而較少摻進現實功利因素。許多組合中,年輕成員居多,他們喜歡自由不受拘束,而組合又不受官方的指派和領導,成員地位相對平等。同時,大多數組合成員將硬筆書法當作“玩”的方式,更多地追求硬筆書法的娛樂功能,組織機構相對松散,功利因素相對淡化,人員構成也較為自由。一些組合還以相對輕松、自由的形式彌補了官方社團的劣勢,以舉辦展賽、雅集等豐富多樣的學習交流活動,帶動了當地硬筆書法事業的發展.正因自發性和民間性,組合的影響力才更加強大,感召力才更加明顯,組合的生命力在很長時間內保持著勃勃生機.可以說,組合因其自有的特性,使硬筆書法藝術的“草根”性質得到了加強。
3.交流性和學術性
組合的又一特性是交流性和學術性。它的出現促進了書友之l閉的交流,但它又有別于其他的大眾團體,具有學術的特性。大多數組合雖然是松散、輕松的組織,成員們分布各地,空間上的原因雖然給交流帶來不便,但由于大多數組合以現代信息方便快捷的互聯網絡作為平臺,談書論藝,交流情感,這就使溝通方式和溝通頻率上有了保障。龐大的書友群體,不同的書風、不同的藝術思想在經過爭鳴、探討后,求同存異,相互取舍,既增進了書友之間的友誼,又促進了書藝水平的提高,這是官方協會難以達到的。
五 硬筆書法組合對當代硬筆書壇的影晌和意義
硬筆書法組合的出現是整個社會經濟文化日益發展的自然結果。它誕生后以迅猛的速度席卷硬壇,是10余年來當代硬壇極具特色的組織形式,成為一股重要的中堅力量,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催生了硬筆書壇一片繁榮的景象。筆者認為,組合對當代硬壇的影響和意義主要是:
1.硬筆書法組合的誕生和發展,使當代硬筆書法創作整體水平得到了提高,推動了硬筆書法的藝術化、專業化進程。一些組合成立后,通過定期展示成員作品、討論學習和創作中的問題、召開理論研討會、舉辦講座、組織雅集等活動,提高了書法創作水平的同時,還形成了成員之間促進了解、增進友誼、聯絡感情的良好氛圍。一些組合還積極對硬筆書法理論進行探討,并鼓勵成員們對毛筆書法、篆刻、繪畫、詩文等其他藝術門類的涉獵,以博采眾長的理念來指導硬筆書法創作;一些組合則積極借鑒毛筆書壇優秀創作理念,注重作品內涵、個性和裝幀形式,將“主性情、崇自我”的藝術思想大膽地滲透到硬筆書法創作中;一些組合則注重發掘硬筆工具本身的特性,在對傳統書法進行挖掘和吸收的基礎上,注重線形、線質的表現;還有一些組合則從技法、教學等諸多方面展開一系列的深人研究和實踐。以上種種,有效推動了硬筆書法的藝術化、專業化進程。
2.硬筆書法組合的誕生和發展,促進了硬筆書法藝術的繁榮,加速了硬筆書壇多元化、藝術風格多樣性的發展格局。許多組合的成員來自全國各地,由于思想、價值取向不同,使這些組合的藝術作品呈現出咤紫嫣紅的面目,為不同書法風格的相互嫁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從而避免了干人一面、風格雷同的弊病,有效扭轉了上世紀80年代以龐中華先生為代表的“龐氏書風”一統天下、90年代以王正良和任平等人為代表的“浙派書風”獨領風騷的局面。在取法上,許多組合成員或追求唐楷的法度,或崇尚魏晉的情韻,或沉淫漢魏的質樸,或心儀明清的情趣。可以說,硬筆書法在“組合時代”中,逐漸完成了作品質t精品化、創作群體精英化、藝術風格多元化的嫂變和過渡。
3.硬筆書法組合的誕生和發展,為許多社團組織在今后的硬筆書法工作方面提供了積極的借鑒意義。目前,全國各地除云南、西藏等部分省區外,均已成立了省級硬筆書法社團組織,一些省份甚至早已成立了縣市級硬筆書法社團。它們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肩負起引領各地硬筆書法事業發展的使命。組合這種特殊的民間組織,在它誕生、發展到衰微的過程中,培養了大批硬筆書法人才,可謂影響巨大,為硬筆書法事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組合發展中許多有益的啟示,也可使許多社團組織從更深層次、更新角度、更新理念對硬筆書法藝術展開研究與探索,為它們在今后的硬筆書法工作方面提供重要的借鑒意義。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