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0-07-12 15:47:16 來源:中國雕塑家網
我在讀初中之后開始學寫行書,最先接觸的是集王圣教序,至今對二王行草仍情有獨鐘。個人覺得就行草書取法來說應以二王為中心點,呈輻射式借鑒諸家為宜。下面以我個人的經驗和體會,就硬筆行草書的創作總結六點應當注意的要素:
一、動與靜的對比
好的行草書作品首先要體現出“靜若處子,動如脫兔”的視覺對比效果,實際上也就是體現在字的實連與意連(這里說的意連指的是筆斷意連)的對比上。為保證作品整體的氣韻貫通,意連關系尤為重要,上一字的收筆與下一字的起筆須有照應關系,再則如每行最后一個字的末筆或往左上方回鉤,或就此收筆,盡量不宜再向下鉤帶。作品中筆斷意連的字應居多,偶爾穿插一些生動的實連字串,即能產生出動與靜的對比。要把握好實連字串的位置,右邊如已出現了實連字串,不宜在左邊同一位置再進行實連書寫(這里說的是從右至左,自上而下的傳統創作形式)。
古人雖有“一筆書”的說法,但實際在創作中連筆不宜超過五個字以上,一般以兩到三個字為宜。連筆應把握好節奏,使實連的幾個字串成一個自然的整體,一些書友作品中的連筆看起來很牽強,主要是未控制好節奏,未做到意在筆先,書寫上面一個字的時候往往寫到最后一筆才想到要連下一個字。事實上不經思考就一口氣把幾個字自然地連成一串是非常困難的,應在字內找準幾個停頓點,這幾個停頓點也就是“接發力點”,將筆稍作停頓能使腦中對連下去的路徑有所準備,接著再發力即可將連筆順利地完成了。
二、欹正生姿
與其它書體不同,行草書的創作中需要不斷調整字勢來起到中和的作用,比如上一個或幾個字的取勢是向左下方傾斜,那么下面的字視情況須調整成往右下方傾斜,以欹生正,達到姿態豐富的效果。
三、大與小的對比
行草書創作中字的大小錯落能使作品產生視覺沖擊效果,大字出現的頻率應少,以相對較小的字來襯托出大字的亮點。
四、粗與細的對比
很多人都說硬筆的線條單一,沒有變化,事實上并非如此。且不說其他的硬筆工具,就是大多數硬筆書法愛好者使用的美工筆,只要把握得當,一樣可以寫出變化多端的線條。如書寫較粗的線條可將美工筆彎頭的部分都鋪在紙面上書寫,而書寫較細的線條則將筆向前略傾,以筆尖書寫即可。書法是通過線條來表現的藝術,就線條的粗細對比而言,個人主張硬筆作品中的線條應以細線居多,細線條可以體現出中鋒行筆、如錐劃沙的質感,而偶爾穿插較粗的線條則可突出整篇的字眼。
五、濃淡相宜
有人會說硬筆還有什么濃淡相宜,其實不然,我在創作書法報第二屆硬筆書法大賽的作品時用三個塑料杯兌了不同濃度的墨水,根據章法的需要,以美工筆分別醮不同杯子中的墨水進行書寫,整幅作品確實是表現出了不同的墨色。墨色的濃淡對比要把握好度,濃墨處不可多,淡墨當以細線為主。另使用一些木筆、用完的軟筆頭醮墨書寫還可以達到枯墨的效果,亦不妨一試。
六、布局得當
古人說“疏可走馬、密不透風”;又說“計白可以當黑”。實際上就是以合理的章法布局來表現作品整體的美感,以下介紹幾種布局形式以供書友們參考:①字距的疏密對比。說直白一點就是通過調整字的上下間距來產生橫向、豎向的對比。密——將上下幾個字靠緊書寫;疏——當上方或者右邊一行出現緊湊的字組時,可適當將下方或左邊一行的字距拉開與其發生對比。一般情況下整幅作品緊密字組宜多,體現出偶爾字距拉開時產生的錯落有致之美;②調整行距。創作時或兩行或三、四行靠攏書寫,那么每靠攏的幾行就形成一個塊面,就如文章的段落一樣,使作品看起來有整體有局部(主要適用于無界格創作);③創作橫幅作品時的留白。橫幅作品每書寫幾行偶爾將其中一行下方留出些許空白,使作品整篇不會感到太過壓抑,如實在覺得留的空白面積太大則可補蓋閑章作為點綴,但印章不可過大,亦不可多蓋。
綜上,創作一幅硬筆行草書作品,必須要處理好對比和呼應關系,才能營造出和諧統一的整體效果,就如綠葉紅花,紅花雖艷,不可繁過綠葉,綠葉縱茂,還需紅花點綴一樣的道理。行草書創作是介于有意無意之間的行為,有意造章法,無心得妙筆,所謂的偶得妙筆還是從平時的積累中出來的,我們只有多讀帖,多學帖,多創作,多體會,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水平,但愿拙文能給書友們的學習和創作帶來一點幫助。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