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孫峰峰
今年是故宮博物院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兩個重要的歷史時刻,我們迎來了《故宮三部曲》人工智能藝術大展。
10年前,作家章劍華的《故宮三部曲》橫空出世,被譽為“中國故宮第一部文學性通史”。作品以恢弘筆觸描繪了紫禁城六百年風云變幻,從權力博弈到文物南遷,從匠人雕琢到文明傳承,凝結著中華文脈的厚重與堅韌。該作品榮獲多項文學大獎,并被改編為電視劇與話劇,讓故宮故事成為跨媒介的文化符號。
今天,我們為這部文學作品注入新生命力。人工智能算法與《故宮三部曲》文字相遇,數據洪流沖刷歷史褶皺,重點事件、鮮活人物、經典場景以油畫、視頻、動圖等形式重新生長。AI在學習史料與藝術樣本后,將故宮人守護文物的赤誠、文物南遷的艱險轉化為光影與影像,讓觀眾沉浸于這場紫禁城藝術奇旅。
作為國內首個AI濃度達86%的展覽,現場嘗試了許多新鮮大膽的手法。AI捕捉文字中的歷史光影、情感張力與空間想象,在畫布上重新“復刻”并“演繹”文明守護之旅。每一幅作品都是文學敘事與人工智能碰撞的藝術火花。展覽還構建了多模態交互系統,讓觀眾與展覽內容深度互動,融入氣味模擬,打造沉浸式觀展體驗。
我們深知,藝術與技術、文學與算法初次碰撞的成果或許帶著青澀。但這份“不完美”恰恰印證了探索的價值:技術不是冰冷工具,而是激活傳統的鑰匙;文學不是靜止文字,而是可通過數字基因重生的生命體。
人工智能浪潮重塑世界,改變人類生產與生存方式,也打通文字藝術與視覺藝術壁壘,在文藝領域創新。當機器理解“意境”,代碼編織“共情”,文藝創作與傳播邊界被重新定義。但無論是藝術新定義還是新系統,其底色仍是藝術家的創造力。因此,藝術家們要珍視和鍛造藝術靈感與創造力,同時擁抱技術。
本次展覽期待AI對《故宮三部曲》的轉譯,開啟一場古今交融的文化盛宴,讓觀眾觸碰歷史溫度,品味傳統文化魅力;讓更多人透過新媒介讀懂故宮的滄桑與輝煌。我們更期待這場實驗為人工智能時代的文藝探索提供借鑒,讓技術服務于人文,讓傳統在創新中延續。
站在百年故宮與抗戰勝利八十載的歷史坐標上,我們既是文明守護者,也是時代提問者。愿這場展覽成為跨越時空的對話,讓過去與未來相遇,傳統與創新共赴新程。故宮敘事,技術賦能。展覽啟幕,與君共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