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7-21 21:13:40 來源:新民晚報
一批剛拍出中國古籍拍賣世界紀錄的“過云樓秘藏古籍善本”,正引得南京、北京的幾大機構花巨資全力爭奪。但在“過云樓”名滿天下之時,蘇州“過云樓”舊居卻寂靜一如往昔,外面的風云激蕩,看不出對這里有什么影響。
大宅因藏書聞名
6月4日晚,一批“過云樓秘藏古籍善本”在北京國際飯店經過八輪競拍后,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以1.88億元的落槌價(加傭金共2.16億)勝出。但到了6月11日,北京大學突然提出要行使“優先購買權”收購這批古籍。這讓“過云樓藏書”回歸江蘇之路陡生波折。
最近,記者探訪了蘇州古城過云樓舊居。據悉,創建過云樓的顧文彬(1811~1889)是清道光二十一年進士,官至寧紹道臺,晚年購得明尚書吳寬復園故址后,命兒子顧承主持營造,改建為包括住宅、花園(怡園)、義莊(顧氏春蔭義莊)、祠堂的典型大宅,并命名為“過云樓”。
過云樓因收藏書畫而聞名,曾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云樓收藏甲江南”之說。另據歷史資料記載,顧家雖對外坦承是書畫收藏大家,但對所藏古籍卻閉口不談。家族傳統是藏畫可以給朋友傳看、欣賞,但古籍則是秘不示人的。
花落誰家不重要
蘇州干將西路2號一幢老宅,懸掛著“過云樓”牌匾,在門的右側卻掛著“蘇州市地下管線管理所”的招牌,這有點怪異,但在蘇州很平常。
對于近期發生的事情,身居“過云樓”的管線管理所所長潘峰了然于胸。對顧文彬和他的子孫,潘峰稱贊不已。他說,顧家人很不容易,戰亂期間,再苦再難都沒有把收藏的字畫、古籍賣掉,為國家保留了一份豐厚的文化遺產。管線管理所雖不是文化機構,但使用中一直對“過云樓”進行適當維護。
管線管理所辦公室的高主任,對顧家大宅的了解更全面些。他手指院內一棟懸掛“過云樓”牌匾的兩層建筑說,這是顧宅的第三進,其中一棟是藏書樓。“過云樓”得名于蘇東坡所說的“書畫于人,不過是煙云過眼而已”。潘峰指著一口老井說,近期整理環境時,發現了這口被遮擋多年的老井,讓人驚訝的是,多年未用,井水竟依然清冽,可直接飲用。
如今,過云樓昔日收藏的書籍、字畫都已由各地的博物館、圖書館等機構收藏。潘峰認為,南京、北京正在爭奪的“過云樓古籍”,花落誰家不重要,能保存下來就好。 李克祥
【相關鏈接】
經過六代人150年的傳承,“過云樓”藏書集宋元古槧、精寫舊抄、明清佳刻、碑帖印譜800余種。2012年6月4日晚,江蘇鳳凰集團在北京匡時(微博)國際拍賣有限公司以1.88億元競得過云樓部分藏書。6月11日,北京大學突然決定行使優先購買權,收購“過云樓”。幾小時后,江蘇省政府致函北京文物局,表示購買過云樓是政府支持下鳳凰集團聯合南京圖書館的收購行為,“過云樓”理應回歸江蘇。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