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汲平2012-08-10 14:49:01 來源:中國文化報
江蘇高淳人關于“四寶”的傳說由來已久,“四方寶塔一字街,倒栽柏樹白牡丹”的說法在該縣也是人盡皆知。在不少高淳人眼里,“高淳四寶”中的“一字街”就是現在江蘇南京高淳縣淳溪古鎮的高淳老街。
近日,有媒體報道,宋朝時期形成的“一字街”在明朝被淹沒于固城湖湖底,現在被稱為“一字街”的高淳老街和固城湖底的“一字街”并非同一概念。而高淳縣文保專家濮陽康京則認為,固城湖底有“一字街”的說法既缺乏史料文獻依據,也缺少足夠的出土文物支撐,所以他堅持認為高淳老街就是歷史上的“一字街”。
那么,固城湖底究竟有沒有“一字街”?
水下“一字街”引發關注
7月18日,有網友在微博上稱:“高淳一字街,不是老街(高淳老街)?真正的一字街給淹了?在固城河底?”
而之后高淳縣新聞中心官方微博回復該網友:“固城湖底有條‘一字街’的傳說確實存在,相傳北宋政和五年固城湖圍湖造田,筑起900余頃永豐圩,東西成一線,花山青灰條石鋪成的街道,兩面店鋪林立,商旅不絕。明洪武年間筑東壩,正德七年高淳大水,為保下游蘇錫常,東壩增高三丈,固城湖水位猛增,一字街從此沉入湖底成謎,也成為高淳四寶之一?!?br />
其實,在高淳民間一直流傳著“固城湖底有一字街”的傳說。高淳縣新聞中心官方微博的介紹與民間傳說基本一致。而現在的高淳老街,又名淳溪老街,緊臨淳溪古鎮的主河道官溪河而建。官溪河以東便是固城湖、胥溪河。老街在明清時稱作“正儀街”,民國改元后,改稱“中山大街”。以后幾經改名,現在仍名“中山大街”,不過,當地人習慣稱其為“老街”或“一字街”。
高淳老街的建筑特色以明清為主,缺少明代以前建筑,這更加使人相信始建于宋朝的“一字街”已經沉沒。有網友表示“從小在官溪河邊長大的我,也覺得現在的老街并非‘一字街’”。據史料記載,明代首先沿官溪河產生了官溪路,進而逐步向內推進,產生了陳家巷、傅家巷等與官溪路垂直分布的小巷;之后,高淳老街應運而生成為這一街區的中心街道。南京市考古專家王志高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高淳老街 “一字街”和固城湖底的“一字街”并非同一概念。
固城湖底不斷發現的文物,使人懷疑固城湖下確實有“一字街”。新中國成立以來,固城湖的面積不斷萎縮,由76平方公里下降到35.7平方公里,然而,即便幾次大旱也未使得湖水干涸,所以湖底的遺存始終未能一見天日。
王志高介紹,早在明嘉靖年間,人們就在春冬時節發現湖中沉街遺跡。據韓邦憲《廣通鎮壩考》記載:“宋時煙火最甚,今冬春水涸時,湖中往往見磚石井冢,蓋舊民居云。”
《話說高淳》(高淳縣地方志編委會編,1996年11月版)一書中也提到:“1988年,原雙塔鄉在加固永聯圩時,從固城湖東北岸的淤泥中,發現不少房梁、碗片、壇、罐等?!?br />
除此之外,固城湖也曾打撈出不少文物。在高淳縣的文物庫房里就陳列著不少水下文物,但據高淳縣特色文化研究辦公室主任濮陽康京介紹,這些文物更多的是兩漢時期的。
文物專家稱證據不足
“只是民間的一個傳說,并沒有確切的官方記載和文物考古發現?!备叽究h高淳老街管委會副主任孔祥虎說。
濮陽康京也認為,民間傳說和目前的文物發現不足以證明“水下一字街”的存在?!霸跊]有確切可信的文獻記載、也沒有一定規模的出土文物的情況下,‘固城湖底有一字街’的說法缺少依據。”
“目前沒有任何的記載能夠說明在固城湖下有這樣一條街。民間傳說當然有價值,但并非完全可信。同時,目前也沒有發現湖底有正規街道的平面布局,沒有足夠的文物發現證明湖底存在一條完整的街道。”濮陽康京說。
“一字街是否起源于宋代,這確實只是一個傳說,已經非常難考證了?!卞ш柨稻┱f。但他認為,傳說中的“一字街”應該就在高淳老街的旁邊,它的位置比高淳老街更加靠近河岸。
他認為,古代高淳地區的貿易是沿河和沿湖進行的,這樣慢慢地就形成了集市貿易。貿易規模逐漸增加后,就出現了比較好的規劃格局,也出現了比較簡單的建筑,形成了比較簡單的商業貿易區,這大概就是“一字街”的雛形?!暗敃r的建筑整體比較低矮、規模也比較簡單,很可能大部分都是土墻?!?br />
他認為,高淳老街到明清時期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和格局,在明朝東壩加高時,高淳老街也曾被淹。“老街的水平高度在6到8米,而東壩加高至10米,大水來臨時老街也曾被淹。”他表示,當時積水可能有1米多深。至今老街的某處,還有當年的淹水記錄。
至于湖底到底有什么,濮陽康京更傾向于古村落。自古以來,高淳地區居民就有沿水居住的習慣,很多居民把房子建在低洼之處。每當發生水患,他們便不得不向高處遷移,于是很可能一些房屋便被淹水底。
固城湖曾出土不少漢代文物
湖底到底存在怎樣的遺存,只有進行水下考古才能一探究竟。而湖中曾出土的文物多為漢代,說明湖中遺存的文物價值較高。
據濮陽康京介紹,固城湖曾經出土非常珍貴的文物“校官之碑”,全稱為“漢溧陽長潘乾校官碑”,它刻于東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是目前江南地區發現的唯一的漢代石刻。縱148厘米,橫76厘米,厚22.5厘米,16行,每行27字,共470多字,記載了漢溧陽長潘乾為地方辦學的政績,同時也是漢隸成熟期之重要碑刻,也是江蘇省現存最早的三碑之一,具有重要的書法價值,目前被保存在南京博物館。
高淳縣文物庫房中的固城湖文物,其年代距今1800年至2000多年,大致都為兩漢時期的文物。固城湖因固城而得名,固城興于公元前541年,敗于三國東吳時期。固城遺址位于固城湖南岸,比石頭城還早200多年,是南京地區最早的城市,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固城遺址尚未正式發掘,但在建筑施工中發現西周銅戈,春秋銅鼎、編鐘、提梁卣,戰國銅劍,楚國貨幣郢爰、銅斧,漢代瓦當和磚等文物。
有媒體猜測固城湖可能曾吞沒固城楚平王王宮,因此湖底可能埋藏宮殿。固城湖底到底有什么,只能通過水下考古來揭曉答案。而濮陽康京稱,高淳縣暫時沒有對固城湖進行水下勘探和考古的計劃。
|
-
-
推薦藝術家/
-
-
藝術商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