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絡:中國藝術品需求和藝術品金融化趨勢
論壇第二單元圍繞“中國藝術品需求和藝術品金融化趨勢”的主題展開。這一議題,為紐約聽眾深入分析了當下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和消費的行為方式與價值觀念,梳理了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的多元化需求和未來脈絡,并著重對中國藝術品抵押、授權、基金、保險等金融化發展方向進行了探討和設想。
張曉敏(上海朵云軒集團董事長): 一二級市場的分工被打破。藝術品收藏的購買模式打破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的分工,二級市場火爆,一級市場緊跟其后。同樣的藝術品不斷重復在拍賣市場出現反映了頂尖藝術品的匱乏,同時, 也反映出藝術品市場和中國經濟的同步發展。
穆文斌(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高級顧問):藝術品拍賣機構進入調整階段。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有著多元化需求,國內收藏品的種類和方向不斷擴充、更新,現在正是中國市場發展的黃金時期,但藝術經營資源已經出現匱乏,市場中供求關系的轉變促使藝術品拍賣機構進入兼并淘汰的調整階段。
汪濤(紐約蘇富比高級董事及中國藝術部主管):中國藏家的藝術消費有定向。中國藏家與西方藏家的收藏不同,中國藏家有一種情感與激情,90% 的中國藏家只是收藏中國藝術。
理查德·莫瑞斯(《巴倫周刊》PENTA 資深編輯): 中國藝術市場連接國際市場。過去五年很多資本進入收藏市場,被稱為“華爾街的熱錢”,財富人群更加關注如何以最低風險投資來達到最高的回報,而真正的收藏家在市場過熱的時候會比較謹慎,這點不容忽略。
黃文睿(摩帝富藝術集團副總裁兼亞洲區總經理):藝術品投資的風險問題不容忽視。藝術品變成投資后,藝術品鑒定成為很重要的問題。鑒定不是科學證據,是一種經驗法則。而進行藝術品投資一定要注意到藝術品的流動性、品質、需求、真偽等要素。
華嵒 仿馬遠山水圖 150cm×77cm 絹本水墨
保利香港2014 春拍會
聚焦: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
論壇第三單元圍繞“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的主題展開。這一議題,對中國當代藝術做了釋義,同時探討了全球藝術市場對中國當代藝術的聚焦,以及在與國際大文化的交流互動中的話語權等話題。
巴巴拉·波拉克(《藝術新聞》特約編輯):中國當代年輕藝術家的作品振奮人心。中國當代年輕藝術家與20 世紀90 年代的藝術家有所不同,年輕藝術家有突破性,他們運用科技手段及各種方式來表現作品的思想性。這一代的藝術家認為自己是屬于國際舞臺的,他們已經準備好進入紐約甚至國際市場,成為中國藝術市場全球化最重要的組成部分。
理查德·韋恩(《美國藝術》雜志亞洲版主編):西方人看中國文化就像一個黑匣子。如果要了解當代藝術必須從文化角度來看,并從前衛藝術、保守藝術以及商業藝術方面分別進行了闡述。現在中國藝術家有點類似之前的歐洲藝術家,有打開新局面的可能。
趙力(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與國際接軌、掌握話語權要建立在相互交流的基礎上。中國當代藝術已經發生了變化, 中國年輕藝術家有許多值得關注的特征,生活方式及創作觀念的改變,對生存和生活空間的關注是他們的新方式。中國當代藝術如何與國際接軌、掌握話語權?這要建立在國內外相互交流的基礎上,所有的行為舉動需要獲得廣泛承認。
鄭勝天(《當代中國藝術學刊》主編):國內“缺失” 公共美術館與獨立批評人。中國當代藝術市場繁榮的現象背后是嚴重失衡的藝術生態。當代藝術是“被領養”,由市場控制的藝術生態存在危險性。目前國內的藝術界有兩個嚴重的“缺失”,即公共美術館與獨立批評人的缺失。同時,目前國內美術館層出不窮,但1/3 在建成之后會關閉,因為大多沒有收藏、展覽、研究、教育項目,只有建筑的經費。
8.31&8.31克拉緬甸天然“鴿血紅”
紅寶石配鉆石耳環 保利香港2014春拍會
未來:國際視野下中國拍賣市場的展望
論壇第四單元圍繞“國際視野下中國拍賣市場的展望”展開。充分證明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中,藝術品市場的交流、競爭與融合也是勢在必行。
甘學軍(北京華辰拍賣有限公司董事):拍賣要從制度到模式上實現國際化。文物藝術品拍賣在中國恢復于1992 年, 在這二十余年里,它已經成為全球藝術市場新的增長點,迅速打破了世界格局。做好中國藝術品拍賣就是最大限度地將中國藝術品拍賣從制度到模式上實現國際化。
奧斯納(法國拍賣協會會長):希望可以介紹法國傳統文物到中國。中法藝術市場之間應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加強聯系,法國的拍賣公司可以到中國進行拍賣,將法國的傳統文物介紹到中國。同時,中國的藝術家在法國很受歡迎。未來我們將進一步了解在法國的中國買家的身份,使中法之間的藝術市場交流更加透明化。
石俊生(佳士得亞洲藝術部主席暨國際總監):藝術市場的國際化有望獲得更多的新客戶。對中國拍賣市場的展望,應該在國際視野下進行。國際化的衡量標準需要雙向溝通,包括國際拍賣行進入中國市場以及中國拍賣行走進國際市場。當下藝術品體驗的途徑增多,一級市場、二級市場、博物館等,而博物館的發展在中國扮演的角色存在諸多挑戰,若想建立品牌知名度仍存在現實問題,如貨幣流動限制、進出口限制、稅務、出口監管、通行證的局限等。通過國際化的拓展,藝術市場有望獲得更多的新客戶、跨文化的藝術體驗、最佳實踐方案的學習和分享以及傳統國際拍賣中心客源的擴張。
李衛東(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秘書長):倡議建立國際拍賣聯盟,開啟拍賣全球化時代。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國際化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一方面體現在企業的走出來和走出去,另一方面表現在拍品的流通。而拍品的流動在法律法規、行業規則、企業運作層面等都存在很大的差異性。因此,建立國際拍賣聯盟,開啟拍賣全球化時代極為必要。
漢尼斯·康柏斯特(美國國家拍賣師協會首席執行官):期待加入拍賣聯盟。拍賣是最好的定價方式,如李衛東先生指出的,可以建立一個國際拍賣聯盟組織,成為各國間彼此合作推廣的平臺,致力于成就拍賣專業者的同時保護大眾利益。